首页 > 古典言情 >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枕月听云

37. 第 37 章

小说:

在北宋给苏轼当儿子

作者:

枕月听云

分类:

古典言情

狄咏早年由英宗亲自赐婚,娶清河郡主为妻。

两人一个是汴京第一美男子,一个是汴京第一美女,属于京城的明星夫妻,大家都有关注来着。

当时英宗的宝安公主还对狄咏心生好感想要下嫁。

不过英宗考虑许久还是没舍得嫁女儿,赐婚了清河郡主。

倒是成全了一对佳偶,两人婚后十分恩爱。

而这对夫妻,只有一个女儿。

蔡庄一个京城衙内,成天到处晃悠,这点消息还是很清楚的。

所以当狄云说他父亲是狄咏时,蔡庄一下子就察觉了不对。

趁苏过不在,蔡庄准备质问清楚。

“你到底是谁?”

狄云愣了一下,没想到竟然还能遇到知晓内情的人。

正准备想个理由糊弄过去,但偏偏一下子并不能找到十分合理的解释。

转念一想,为什么自己要解释,苏过也不在,甚至连书童都出去了,这里只有自己和蔡庄两人。

往前一步,抓住蔡庄胳膊,稍微一用力,蔡庄便哭号起来。

“我是谁不重要,你只要记住,我叫狄云,是狄咏的儿子就好。”

蔡庄连忙求饶道,“记住了记住了。”

将手松开,狄云坐到一旁凳子上,轻轻整理衣袖。

蔡庄揉了揉被捏痛的胳膊:力气大了不起啊,竟然威胁人,看他不找机会告诉苏过。

然后往旁边一看,狄云雌雄莫辨的脸上因刚刚的情急,眼角泛上一些粉红。

这么小的孩子,虽然长得十分好看,蔡庄还不至于生出什么心思,只是这脸,越看越觉得狐疑。

“你不会就是狄咏的女儿吧?!”蔡庄低声问道。

狄云整理衣袖的手一顿,“不关你的事,”又扬了扬拳头,“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许告诉苏过。”

她在黄州待了这段时间,很喜欢苏家众人,并不想因身份问题引起什么风波嫌隙。

蔡庄自觉发现了一个秘密,而且看来也不是什么有危害的大问题,立马点了点头,“我绝不告诉苏过。”

因着这个秘密,他自觉和狄云亲近了几分,便催她,“你去厨房看看,苏过的菜做好没,我都有点饿了。”

狄云瞪了他一眼,出门去找苏过。

这会儿苏过正在厨房盯着做晚膳。

家里新来了几位客人,总要好好招待一下。

米芾是湖北襄阳人,而绵竹道士出身西蜀,想必口味也很一致。

还有个董钺和他的新婚妻子,不过他之前在四川夔州任转运使,刚刚被免职,口味上应该也能吃辣。

说起来董钺也是很惨,刚和妻子成亲三天便被人诬陷免了官。

如今无官一身轻,正准备回江西老家。

董钺自己倒是很看得开,自觉上不负朝廷,下不负百姓,问心无愧。

苏轼很为这种精神感动,热情挽留二人多住几天,又有感而发,诗词相赠。

刚好今日钟婶在市场上买了两只野兔回来。

如今天气变暖,许多小动物都出来活动,时不时便有人猎到野味拿来售卖。

啊,兔兔,做麻辣兔丁呢还是麻辣兔头呢。

苏过亲自下厨做了份麻辣兔丁,年前的火腿刚好还剩一些,之前冬笋正当季时,基本都给老苏做腌笃鲜了,不过如今冬笋已经结束,所卖多为春笋。

春笋涩口,虽然也有许多去涩味小妙招,但苏过总觉得不如冬笋鲜甜,不想将就。

这会儿倒是想到了一个新菜。

取来酒酿,将火腿切薄片,放入酒酿、白糖一起蒸制。

最终成品火腿红润、酒酿洁白,将火腿的咸香与酒酿的甘醇完美结合,口感层次十分丰富。

而且这道菜气血双补、健脾开胃,蔡衙内也可以吃一些。

当然,麻辣兔丁什么的他肯定是无缘了。

厨房又做了些其它菜色,所有人吃的很是尽兴。

吃到酒酿火腿,绵竹道士突然感慨,“今日众人相聚于此,很是有缘,可惜无酒,倒不能尽兴庆贺了。”

苏轼一听,忙叫人去取酒来。

老苏十分好酒,但自己平日里喝的并不多,尤其被苏过盯着养生后,更是许久未曾碰酒了。

家中仅放有几坛官家酒坊的白酒。

不过客人既然提了,当然要喝两杯助兴。

只是端上酒杯,刚喝了一口,绵竹道士便皱眉问道:“此谓何酒?实在苦涩难以入口。”

苏轼笑道,“此乃官家酒坊的酒,味道自然不如私酿。如今官府搜捕甚是严格,黄州可不好买到私酿好酒。”

在北宋,对酒的管控十分严格。

酒水属于垄断产业,只有官府设立的“酒务”、“酒库”等才有资格酿酒。

汴京等少数地方,商户如果从官府获得榷曲资格,也可以购买酒曲自行酿酒。

别的商户和个人,就只能从这些地方买有资格的官酒了。

如果被抓到私自酿酒,处罚是很严重的。私自酿酒三斗、造酒曲十五斤,根据律法,都要处以极刑。

但官酒大多口味一般还卖的很贵,产量也十分有限。

像黄州这种偏远地方,官酒都很难买到。

各户人家基本上都自己做米酒,或者少数有酒曲以及会酿酒的,亲朋好友间悄悄流通。

老苏虽然好友众多,但之前毕竟是被贬到此处,不愿折腾连累好友,他又喝酒不多,便也没怎么关注。

如今被新交的好友吐槽,苏轼一时半会儿也没办法。

苏过本想拿出之前自酿的米酒。

却听绵竹道士大笑出声,“这有何难,我有家传的蜜酒制法。改日自酿几坛便好。”

苏轼闻言很是惊喜,“若果真如此,倒有口福了。”

众人将官酒放到一边,只聊天吃饭,倒也尽兴。

苏过对蜜酒的做法很感兴趣。第二天便催了老苏一起去找绵竹道士学酿蜜酒。

绵竹道士也不藏私,将制酒步骤仔细讲解。

蜂蜜与糯米一起分阶段发酵,根据发酵过程的味道,不断调整放入米饭的用量,六天就能酿好。

苏过和苏轼都听的很是认真。

群众的智慧果然是巨大的。

官府严格控制酒曲,大家就研究出来了不需要酒曲的酒。

不过这也让苏过想起了另一种不需要酒曲的酒,葡萄酒也是自然发酵来着。

等今年葡萄成熟时倒可以制作一批。

不过目前先把蜜酒学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