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王妃心中只有君君臣臣 全玉碎瓦

19. 第 19 章

小说:

王妃心中只有君君臣臣

作者:

全玉碎瓦

分类:

古典言情

秦信抬头望着许回。许回没有说话。

秦信便自顾自地说了下去,“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还不待审讯,便自乱阵脚,吐露得干干净净。可见,我不如你。可见,我不适合做官。”

许回温声说:“正因你生性善良,故而因贿赂朱典一事深受内心煎熬,这才坦诚相待。为官者心软些,对百姓是一桩好事。”

他将脸埋进双手,“我多想一直念书,什么事儿也不用操心,书中的朝堂不是这样的。”

许回点点头,“也好,你可以去国子监继续念书。自来有这样的惯例,考中童子试者,年岁过小,可以进国子监过渡几年。”

秦信重重地摇头,“不可,我不能呆在汴京,朱家人一定会借机报复我的!听闻朱家有人在国子监念书,倘若他欺凌我,我又该去何处申冤?”

许回只好说:“前怕狼,后怕虎,你待如何?莫不是要当做一切都没发生过么?掩耳盗铃,朱家人又会放过你吗?”

“横竖都是我的命!我会劝父母回梁溪老家,耕读度日。”

“你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报国之志吗?”

“圣人欺我骗我,非我之过。”

许回神情严肃,“哪一位圣人一生顺遂呢?孔子年五十才在鲁国被重用,而后周游列国十四年,无功而返,退而著书。天下无道久矣,我辈更应奋不顾身!岂可担心触怒权贵而惶惶不可终日?”

秦信背对着许回,“圣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我却会怕,会痛。我不过是个凡人罢了,如何承担得起传道的责任呢?孔子也未被重用,我又挣扎什么呢?许大人,多谢你,只是我意已决。官场暗潮汹涌,我连这一关也闯不过去,何谈治国?”

许回望着秦信渐渐离去的背影,有些心灰意冷。

朱典的事不过是个引子,秦信没有抵御风险的勇气。抑或是,如今的读书人不如圣人多矣。

大家都一样念书,学得都是圣贤之道,可惜,许多人只是学,却未曾做好用生命践行信念的准备。

她忽而觉得格外孤独,这世上难道没有一个人同她想得一样吗?

她心情低落,退出来向秦父秦母致歉,她没能劝住秦信。

追根究底,是她拿秦信做了筏子,是她对不住秦信,并且,她毫无弥补的办法。

她不能替秦信除掉朱家,也不能令秦信重新振作。

是她之过。

秦父秦母大失所望,却勉强掩盖住了,笑着说无事。

许回骑马归家,路上一言不发。

她回到厢房,摩挲着封官圣旨,自厌自弃。

她做了有违良心之事,将来永远背上了罪孽,再也无法坦然行走于天地间。

飞鸽等人见事不好,连忙吩咐人换班,叫三鸽陪着王妃娘娘,他们亲自回了一趟齐王府。

哥三个七嘴八舌将事情说了,“属下瞧着娘娘对那秦信心怀愧疚。”

齐王恍然大悟,“难怪今日的信送晚了,原来你们把马骑走了,让五鸽走回来的。”

飞鸽等人满头黑线,我的齐王爷呀,你究竟有没有认真听我们讲话呐?这是重点吗?

飞鸽做好了心理建设,复又开口说道:“娘娘怏怏不乐,自离开秦家后,一个字也没说过。”

王爷,你得想办法哄王妃啊!

齐王浑不在意地说:“偏她心肠软,原不干她的事,谁还没几个政敌?大魏立国以来又杀过几个读书人?秦信既然不愿留在汴京,本王倒可以举荐他去扶风做个知县,也省得王妃把秦信辞官的罪过揽在自己身上。”

属下连忙恭维,言齐王妙计安天下,智珠在握。

“扶风原属王爷的封地,有王爷看顾,想必王妃娘娘可以放下此事了。”

齐王坏笑,“扶风知县不过是个芝麻官,遣杨长史去吏部走一趟也就是了。你先将此事报与王妃,免得她今夜不能安枕。”

最重要的是,得让许回念他的好。他又不什么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他希望许回感激他,最好将他视作恒久的依靠,替她遮风挡雨的天。

许回收到消息的时候,还没回过神来,不明白齐王为什么说秦信即将去扶风赴任。

许路明此时已经下朝归家了,他听飞鸽说了详情,连忙喝道:“那原来的扶风县令呢?齐王莫不是想在大魏造一个国中之国,以三秦之地为齐王私衙,操纵官员任免?”

飞鸽骇了一跳,万不敢替齐王认下这个罪名,搪塞道:“想必王爷定有万全之策。王爷被封在秦地,扶风的官员任免,原就说得上话。”

许路明仍然不放心,想即刻去齐王府问个明白。

许回这时也回过神来了,附和道:“我与父亲同去。怎可为了解决秦信的困境,将扶风县令置于险境呢?断不可以邻为壑!”

飞鸽劝道:“眼下天快黑了,只怕两位大人回程之时赶不上宵禁。就是属下,也得归家了。”

许回忙说:“我写封书信予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