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1年7月21日某地考古发掘站
【考古发掘队的挑战】
发布会后的短短三天内,舆论被点燃。
大家都非常关注此次发现,被命名为“717跨世纪时空手记”
星球联合开发合作处也以“赞成:反对:弃权等于370:15:10”的结果通过了全球性合作发掘计划。
很多人参与到这个课题中。
前期的考古发掘结束后,各类研究组将会进驻。
应材料和环保相关专家的“强烈”要求,已经将手记中的空白页拆下,先期给到了两个部署,用于科学研究。
按规定说,这是不允许的。
但是,此次的发现意义重大,不能以常规做法进行处置。
很多专家和权威机构也找夏队长多轮次交流,同时和发掘队的最高领袖也频频交涉。
考古队的人说,他们接洽这两个部署时,不太愉快。
因为他们还有其他更过分的要求,当然是被拒绝了。
这毕竟是文物,不是商品。
但他们觉得,这些人不会轻易放弃。
毕竟都是搞科研的么,非常执着。
专业人士、非专业人士都各自持有理论。
各领域、各学科、各分类、各时空观、各角度、各性向的议论,多到无法计数。
每个理论出现,必有反对的声音。
让人担忧的是民间自发“时空漫游者探索队”的成立,在几个大公司的资助下,民间人士发起了联合发掘活动,虽然相关部门已经多次建议不要这么做,但他们还是坚持己见、我行我素。
仿佛这个手记是一个迷踪,从各个角度看都能描绘出它的全貌,但每个人画的都不是一个东西。
每个人通过手记,想寻求的,也都不一样。
有人全身心投入进去,就有人观望,甚至质疑。
对于手记真实性、科学性、价值性方面,众说纷纭,质疑的声音甚嚣尘上。
有人对手记的真实性进行质疑。
主要对于那个年代的科技能力质疑。
他们认为手记必然是伪造的,是某些科学狂人鼓吹科学神性的一种自证行为。
追溯到200年前,任何国度的科技都不足以将抵抗如此强烈射线、腐蚀性物质的涂层材料制造出来,它的附着能力和持久性,也无法达到此类的耐受度。
所以他们称,未经过试验,无法知道此类物质抗腐蚀的能力多强、持续多久。
也不能确定这种抗腐蚀的物质是否真的存在。
但有些地质学家认为,这是可能的。
因为土壤不仅会腐蚀物质,其实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有些学家,在特定领域声称,这种罕见材料在当时一定是非常绝密的。
普通人绝不可能接触的到。
有人对手记的年代提出质疑。
认为手记的记录要晚于2030年,甚至是在更晚的年间。
他们坚信这类保护涂层的存在,正是证明了某些防护的必要性。
也是证明了,在一定区域内存在着极端天气。
据推测,极其恶劣的天气出现不早于2050年。
但很多专家不太认同,认为这类物质的最早出现要追溯到2050年的说法,科学依据不成立。
甚至,都没有足够材料证明2000-2100间,确实存在因气候原因导致的极其严重的恶劣天气。
有人对手记的作者身份存在质疑。
认为从语言性上分析,作者不可能是一个“孩子”,伪装成为天才的行为很可能是一个文笔老道的写手的自我掩饰。
也有人持有相反观点,认为文字记录时间可能更早,只不过日期写的晚一些,似乎有意伪装成未来的记录以博取眼球。
很多非专业人士称,科学家不可能这么幼稚,也不能因为日记有文字标注的日期,就盲目的断定,记录的日期是准确的。
有人对手记的内容提出质疑。
甚至,认为这绝不是纪实性文字。
对于人类学行为上的分析,帮助不大,或者只能作为一种猜测存在。
在那个年代,穿越70次?这种可能性和可信性,遭到各界的质疑。
有人认为这是数学家写的一个故事。
“夏悦方程式”的价值,甚至远远高于这些动人的情感记录。
在手记的空白页和底页,还发现了一些数学、物理相关的公式和定理,这些的价值都远远高于记录本身。
所以数学家中,有好几个都说,手记的信息应该第一时间给到他们才对,对于考古队锁定信息在内部小范围长达99小时的行为,不能理解。
一个数学家兼人类学家称,对人们的行为的分析并不能解决关乎人类幸福的问题,精神学和医学领域都是如此,因为科学的基础是数学,数学其实才是人类幸福的基础。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时空项目组、研究人员和时空设备的存在性被各界强烈关注。这主要因为手记上有一句话,来自于晨星在2001年记录的一句话,也同时被普遍认为,这是第一本手记,上面写着:
“如今,我来到这里,重新走一次。现在,回忆起4岁时的经历,我才明白,穿越是真实存在的。但我怀疑,这不是凭空出现的,我怀疑有一个神秘的组织在研究时空旅行,并且有手段达成,但我没有证据。只是在那一次和夏悦的谈话,让我明白,她知道什么,但她不说。如今这些都是往事,我又回到了起点。”
全球范围内搜寻夏悦的资料,成为新的热潮。
但人们不敢相信的是,这个研究竟然早在20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人们的认知,这是近100年的重要成就,但这就引发了科学试验被一部分人用于秘密的、不受监控、无法度审视、不在道德制约下的可能性的重要讨论。
环保部门多次提出要参与世纪间环境影响评估,纸张一定存在环境信息和印记,需要从手记中了解年代不同,纸张中存留的环境污染物质的成分。
但都被联合考古队的最高管理者拒绝了,因为现在不到时候。
目前跟进的几个组,都是技术支持相关的,也是自己人。
大量的鉴定、修复、复刻、写实、电子、音频、视频等工作都有专门机器人的几个组负责。
为此,夏队内心总有隐隐的担忧。
但金博告诉他,机器人的队伍做事是可以放心的。
手记的人物资料,之前考古队是找也找不着,但是现在五花八门的信息特别多。网络上有许多“晨星原型”出现,可谓层出不穷,也有人翻出了家里的一些遗物,证明与这些人有关。
一个理论非常走红,人们认为晨星不是真名,是作者给自己起的一个笔名,甚至是代号。
晨星代表着曙光、黎明、光明和正义,作者本名应为他名,甚至他不姓晨/辰/陈……。
所以,考古队中间也差点被这个理论带走,直到星体实验室时空联合特命组1组的出现,才真正一锤定音了。
但是,手记中也提到了夏天雨、张竟松、尹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