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一个月,天海市特防部乃至全球各分部,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亢奋的氛围中。
岩铸巨人被成功讨伐,证明了人类拥有对抗四阶灾兽的可能性,尽管代价惨重。而陆齐修带回的关于“心界”与“位面战争”的情报,更是在高层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震动与激烈辩论,战略层面正在经历彻底的重新评估。
与此同时,技术部门迎来了一个爆发期。灾兽尸体不再崩解,这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稳定且大量的研究材料。
各种以前只存在于理论中的设想得以付诸实践。利用灾兽坚硬甲壳或特殊骨骼打造的护甲、盾牌开始列装,优先配发给像周扬这样防御专精的灵兵使;一些蕴含特殊能量的器官或结晶被制成了辅助道具,如短时强化灵力的药剂、制造小型屏障的发生器等等。
虽然还无法打造出能替代灵兵的主流武器,但这些装备已然显著提升了作战人员的生存能力和战术多样性。
更令人振奋的是,空气中的灵力浓度正在逐步提升。虽然浓度远不如通过击杀灾兽吸收的业力精纯和庞大,但它的存在,意味着能量环境正在改变。
灵能科技的基础再次升级,一些简单的,为灵兵使打造的灵能驱动装置开始出现雏形。
相应地,全球范围内灵兵使的觉醒人数也在缓慢而稳定地上升,尽管相对于全球约十亿的总人口而言,觉醒者比例依旧稀少,大概在百分之五左右,但他们已然成为人类文明抵御灾兽、探索新道路的核心力量。
然而,这一切外界的喧嚣与变革,仿佛都与陆齐修隔着一层透明的墙壁。
他依旧履行着“余烬”队长的职责,一旦有高阶灾兽出现的报告,他会以最高效率前往,凭借三阶中期的绝对实力将其迅速剿灭,然后便立刻返回,不留恋战场,不参与庆功,甚至很少与其他队长交流。
他的时间,几乎全部投入了一场无人知晓的、个人化的探索之中。
天海市最大的公立图书馆、特防部内部资料馆、甚至一些收藏古籍的私人书店,都成了他频繁出入的场所。他借阅书籍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大陆地理通志》、《山川河流考》到《古代神话溯源》、《文明起源猜想》,再到《基础物理法则简述》、《自然现象观测录》。一摞摞厚重的书籍被他搬回宿舍,紧闭房门,沉浸在那些或严谨或荒诞的文字之中。
他不敢在公共场所细读,因为他无法预料自己会在哪个段落遭遇认知的冲击,从而失态。路怀柔敏锐地察觉到了他的异常。
作为“余烬”小队目前唯一的队员,因为队长的高效,她变得异常清闲。这份清闲反而加剧了她的担忧。
她看着陆齐修行色匆匆,看着他眼底深处挥之不去的疲惫与某种…更深的困惑,看着他怀抱书籍时那近乎孤注一掷的专注。她想帮忙,却不知从何帮起。她尝试过询问:
“队长,最近…是有什么棘手的任务吗?我看你好像很累。”
“没事,一些…需要厘清的思路。”陆齐修的回答总是含糊而迅速,目光甚至很少与她接触,仿佛生怕那双清澈的眼睛看穿他内心的惊涛骇浪。
路怀柔只能在他返回宿舍时,默默帮他整理好偶尔带回的食物,或者在他伏案太久时,悄悄泡一杯热茶放在门边。她的关心无声而细致,却始终无法触及他封闭的核心。
而在那扇紧闭的门后,陆齐修正经历着精神世界的剧烈重构。
随着阅读的深入,那个令他恐惧的猜想,正一点点被证据填充,变得愈发坚实。
这个世界,没有“星球”的概念。所有的地理记载,都指向一片被称为“永固大地”的、广袤无边的存在。
天海市所谓的“海”,在更宏观的地图上看,确实更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内陆湖。没有记载表明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望不到边际的“海洋”。
更让他心悸的是,这个世界的“规则”显得过于…“友好”和“简洁”。
引力,就是“东西都会往下掉”,没有复杂的万有引力公式,没有天体运行的轨道计算,仿佛这条法则生来就是为了让万物安稳地待在大地上。
气候分布,地形地貌,都呈现出一种惊人的“均衡”与“适宜”。他找不到任何一处可以被称之为“生命绝对禁区”的地方。
没有万里黄沙、生命绝迹的死亡沙漠,没有终年冰封、亘古不化的极寒冰盖,没有深不见底、压力足以碾碎一切的海沟。所有的环境,哪怕是最恶劣的沼泽、最陡峭的山脉,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