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君忱没辙地看他一眼:“……”
颜语凉被祝君忱无语无奈的表情逗得笑起来,脸都僵了,根本停不下来。
他的异常自然也被邹煜安发现了。
小邹同学刚转头想说“人齐了可以走了,要不要组个局去吃个饭”,就看见小颜同学笑得腰都直不起来,而小祝同学就在旁边半是无奈半是……他看不出来是什么,反正就是一脸宠溺地看着颜语凉。
再转过头,发现程和欢已经低眉和廖寻桃说起了话。
两人虽然状态不明不白,但从各自的神态来看像藏着双向心事。
小邹同学失去了组饭局的心情,大手一挥说:“都散了吧!”
“你怎么回去?”程和欢闻言偏头问他。
“打车啊,我爸妈只负责送不负责接。”邹煜安坐在塑料凳上嘟囔道。
“我送你。”
本来还有些郁闷的邹煜安“噌”一下站起来,低眉作揖道:“谢霸总。”
廖寻桃被古风小生状的邹煜安吓一跳:“这是受啥刺激了?下雨淋到脑子了?”
邹煜安捋着并不存在的胡子,左右看了两眼,回答道:“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程和欢那边正好坐一车人,颜语凉不跟他们挤,道过别后依旧坐祝君忱的顺风车。
雨已经停了,天边隐约有些放晴,但是依然瞧不到太阳的影子。
颜语凉打开车窗四处张望着,有些遗憾地说:“我记得小时候这样的天气很容易看见彩虹,现在倒是很久没看到了。”
祝君忱盯着后视镜把车开到大道上,闻言应道:“乡下水汽足,看见彩虹的概率大。”
“也是,”颜语凉点点头,“知杏这几年发展太快了。”
“我想带你去个地方,我有间小花园,很漂亮。”祝君忱偏头看他一眼问,“我家在城郊的老宅子,偶尔有阿姨去打理,没人住,去吗?”
“你自己种的花吗?”颜语凉有些惊喜。
“嗯。”其实这个小花圃的建议是她妈妈提出来的,不过陆缘此人管杀不管埋,各式各样的花种买了,后面种花都是祝君忱自己来,没想到今日倒真有了用场。
祝君忱打了个转,绕路带颜语凉去了城南偏郊外的老宅子,国庆期间有几条大路堵得水泄不通,他有两条路走的是人比较少的小路。
颜语凉靠着窗看到祝君忱又带着他拐进了一条偏窄的巷子,灵机一动,说:“第二章,杀挚友,抛荒野。”
祝君忱好一阵子没去老宅了,脑子里转着路线,没有立马跳到颜语凉的频道,闻言顺口接道:“不是白月光吗?”
颜语凉刚刚斟酌好久,觉得杀朋友不太合理,说情人有点太越界,最后说成杀挚友。
然后被祝君忱嘴皮子一抬,变成了白月光。
他捂了下脸,掩饰一闪而过的无措,脑筋一转化“干戈”为玉帛:“白月光刚回国就被你杀了?”
祝君忱没有再说话了,因为无论他说是或者不是,都得默认自己有个在国外马上回国的白月光,而他现在的架势是像要抛颜语凉于荒野,这剧情因为他搭错频道已经说不清楚了。
唯一让剧情合理化的说辞就是,颜语凉就是那个海归白月光。
好在又转一个弯就拐进了一个别墅区,两人不知哪来的默契跳过了这个话题。
这个别墅区确实不算新,绿化带里灌木丛生,保安室的墙壁上爬满了被秋天染黄的爬山虎。
里边带着眼镜正在写着东西的大叔闻声抬眼扫过来,看见车牌面上就露出了喜色,拉开窗户道:“阿忱啊——带朋友来玩啊?”
祝君忱冲他勾出一个笑,点点头开着车进了小区。
颜语凉想起对方之前说的“老家那一片住宅区都这么喊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画面——祝君忱走在这个小区里,每走一步就有人喊句“阿忱啊”,不禁掩唇轻笑一声,其实这个画面并不好笑,但是他觉得祝君忱的表情应该会很好笑。
虽然他笑得很轻,但是还是被祝君忱听到了,祝君忱对这一片小区轻车熟路,不由得加了脚油门,奇怪道:“笑什么。”
“我在想,原来阿忱真的不是个特殊的称谓。”
“我还能骗你不成?”祝君忱反问。
谈笑间,他们的车开进地下车库,停稳后走出出口右拐就站在了一栋别墅前。
颜语凉抬头端详着这栋房子,和旁边两栋的简约风不一样,这一户被装修成了田园风。
院后长了三两棵高大的树木,为宅子落下绿茵,在秋天的泡浮下染得金黄,正好一阵风刮过,叶子便簌簌地往屋顶上掉。
雨后的潮湿衬得空气干净花枝漂亮,这里的花草尤其多,各扇门都紧闭着,却不显得死气沉沉。
颜语凉感叹道:“梦中情房。”
祝君忱拍了一下他的肩膀,示意他往里面走,含着不太明显的催促意味。
就在他迈进院子的那一刻,祝君忱看向颜语凉,突然问:“你是祝枫华什么粉?”
“啊?”颜语凉看到他脸上噙着的笑,词穷一秒,不知道该怎么答,有些懵地说,“普通书粉啊。”
祝君忱又拍他一下,说:“现在你是私生粉了。”
“???”颜语凉头顶冒出三个问号。
祝君忱抬手指着楼上某个房间,说:“那是我爸以前书房。”
是,都追到偶像老家来了,可不就是私生粉吗?
被迫扣上私生粉帽子的颜语凉怀着崇敬的心情看向那个神圣的房间:“那就是祝枫华写出《天下轮回》的地方吗?”
祝君忱没想到他的入坑作这么老,张了张口,犹豫道:“他写那本的时候好像一直住城里。”
颜语凉对那间书房的神圣滤镜淡了些,有些没头脑地问:“为什么?”
祝君忱倒真说出个所以然来:“因为那时候我要出生了,这里离医院太远,不方便。”
这个宅子是真的在城郊,十几年前周边最近的超市都得跑两公里,近两年周遭才发展得方便一些。当年祝家的家底还没有多殷实,一个是二十多岁刚出头的文学愤青,一个是二十多岁白手起家的创业女新人,靠着两家的爹妈和两人的积蓄凑了些钱出来,买了个性价比最高的房子。
后来两人摸爬滚打,一个成了著名的小说家,一个成了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