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负雪》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众人没想到这场刺杀,竟还牵扯出了一桩七年前的命案。这一夜来春风楼的人真是恨不得自己当下就耳聋眼瞎,没准还能保全一条小命。
不过好在庄旭并非武断之人,让手下一一查验过后便将一干人等放回了家。
叶知秋离开前看到大理寺将那名胡姬带走,正要唏嘘一阵,结果转头就在路边看到了兄长华长安。
此人素来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然而今日却眉头紧锁,一脸愁容。叶知秋只看了一眼,便知不妙,一言不发地跟了上去。
照华长安的说法,叶知秋从学会走路开始就不是省油的灯。上树捉鸟,下河抓鱼,一个看不住,就不知爬到那个角落里去了。但偏偏她生了一副倔脾气,你要是说服不了她,那就只能等着被她气个半死。
不过好在华长安还想多活几年,每次一到这种时候,就将叶知秋扔进祠堂,叫她对着里头的列祖列宗去反省自己。叶知秋从小到大被罚跪祠堂的次数连她自己也记不清,反正多到她把这里地砖上的小黑点都数得清清楚楚,甚至祠堂里那个蒲团上陷下去的两道坑都和她的腿十分匹配。
回到府中之后,为了不惊动其他人,华长安带着她走了小门,一路把她送到祠堂,叮嘱管家周叔看好门之后便离开了,全程沉默不语,连眼神都没多给她半个。
只是这可苦了叶知秋,之前在春风楼时酒倒是喝了不少,可饭却没吃一口,眼下直接被关进去,没一阵儿肚子就开始叫嚣。然而这次华长安似是铁了心要教训她,任凭她朝外头的周叔如何卖惨都没用,最后只好在饥肠辘辘中睡了个不太安稳的觉。
这一夜耗费了叶知秋太多精力,她出来后足足歇了半日才缓过来。可也仅仅是那一阵觉得难受,等歇过来后就都被她忘了个干净,转头便跑出府闲逛去了。
京城三月的天亮得可人,暖风穿过街边挺拔的刺槐,带着阵阵花香萦绕鼻尖。
叶知秋沿着热闹的长街一路走走停停,在路过一家茶楼时停下了脚步。
里头人影错落,呼声阵阵,她忽而想起之前在此处听到的那个狐妖与书生的故事还不知下文,顿时来了兴致,进去寻了个空位坐下。
方一落座,眼尖的堂倌立马拎来一壶茶,殷勤地倒上。叶知秋正要道谢,却忽听那说书人堂木一拍,扬声道:“不知诸位可听说了昨夜春风楼发生的命案?”
此话一落,周围顿时议论纷纷,可叶知秋的脸色却不禁难看了几分。那堂倌还以为是自己哪里出了差错,一时手脚都有些拘谨。
叶知秋余光瞥见他,伸手从腰间摸出几文钱塞到他手里,抱歉地笑笑,待他离开后才又将目光落回台上。
“自然听说了,今日一早罗桥街就被封起来了,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台下有人说道。
“可不是,听说是死了大官,连大理寺都惊动了。”又有人附和。
说书人提高音量将议论压了下去,“那诸位可知死者是何人?”
底下静了片刻,有人小声道:“似乎是安仁侯。”
说书人笑,“那可有人知晓这安仁侯祖籍何处?”
又有人道:“听说是奉州。”
说书人笑意更甚,“那诸位可知这安仁侯是为何而死?”
茶客面面相觑,这下倒是无一人知晓。
说书人得意抚须道:“此人之死乃是与七年前奉州刺史王洵一家的灭门惨案有关。”
话落,满堂哗然,有人惊道:“七年前,那不是京城爆发瘟疫那年吗?”
说书人一拍桌赞道:“不错,正是那场瘟疫横行之时。当年那场瘟疫来势汹汹,不出一月就有近千人因病去世,遑论染病者,更是数不胜数。那时全城上下人人自危,连能不能活到明日尚且不知,哪还有心力去关心千里之外死了什么人。”
“这奉州刺史的死讯传到京城之时,正是那叶氏夫妇以身试药,挽救全城百姓性命之时。被这场瘟疫压抑了数月之久的京城眼看就能迎来大获全胜的曙光,就连朝廷都没顾得上去查看这一封从奉州送来的讣告。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之时,距离那奉州刺史一家遇害已经过去了半年有余。待那之后朝廷再派人去查,得到的便是遭遇山匪劫掠这么一个结果。”
众人不免叹息,也只能道命运弄人。
忽有一茶客想起什么,扬声道:“既然查清是因为山匪作乱,那为何昨日的命案还会牵扯出此事?”
闻言,那说书人手捻胡须,摇头晃脑道:“自是因为这桩案子其实还另有隐情。”
底下茶客被吊起了胃口,纷纷叫嚷着,落雨般的铜钱洒向案头。
说书人喝了口茶润润嗓,这才缓缓从头说起:“王洵此人乃是明州庐阳人士,及冠之年中进士,授校书郎,后累迁至户部员外郎,于庆和七年春出任奉州刺史。京官外放,多为贬谪,这王洵被调去山高路远的奉州,一说他是得罪了朝中某位大员,又一说他是不愿在京中汲汲营营,于是自己提出了外放。总之不论如何,此人清廉正直的作风由此便可见一二。”
“奉州地处边境,常有关外蛮人趁机袭扰,加之山匪肆虐,百姓苦不堪言。王洵上任之后,不但大力整肃边防、加固关隘,并且还组织人手上山剿匪,两年间便将困扰奉州多年的匪患打得七零八落,百姓对其无不交口称赞。”
底下茶客不禁叫好:“如此将百姓放在心上的官,才称得上是‘父母官’!”
然却也有人听出了些许端倪,“难不成王刺史就是因此与那群山匪结下了仇怨?”
“与山匪的仇怨确实就是此时结下的,但奉州的山匪早被王洵剿灭,剩余一些虾兵蟹将又如何能将刺史府上下百余口人全部灭口,甚至还能在放火烧府之后逃之夭夭呢?”
这一句话又勾起了胃口,众人不住催促,说书人讪笑,却并未立即书接上文,而是又起了新话头,“不知诸位可曾听说过前朝曹王谋反之事?”
茶客里有年长些的说道:“就是那个最终落得万箭穿心下场的曹王?”
“不错,正是此人。那曹王乃是前朝末帝同父异母的兄弟,封地在曹州,也就是如今的奉州。曹王成年后便远赴封地,表面上与末帝兄友弟恭,实际却在暗中招兵买马,待到时机成熟时从曹州举兵谋反。只不过当时的前朝已是强弩之末,虽说让他轻而易举便攻到了京城,但也因此耗尽了最后一滴血。曹王亲手将本就风雨飘摇的王朝送上了绝路。”
“不过我要说的并非他如何造反,而是他造反时的兵马来自何处。”
“自古以来,凡有谋反之心者,所需无外乎四样:钱、粮、兵、马。曹王身为一州之主,食邑万户,钱粮和兵卒自是不缺,唯独这战马,即便是朝廷,良马始终都是稀缺之物。然而就在曹王焦头烂额之际,他的军师替他出了个主意。”
“曹王的封地紧邻关外草原,那里盛产良马,塞外蛮夷头脑简单,只需许给他们一点好处即可。曹王一听,这主意不错,反正等他坐上那至尊之位,认不认这笔账还不是他说了算。就这样,曹王暗中私通敌国,以边关三百里土地为契,得到了近千匹威猛战马。”
话落,众人皆惊,但也有人不解道:“可这又与王洵一案有何关系?”
“客官可还记得这死者安仁侯是何方人士?”
那茶客想想,忽而惊道:“奉州!”
说书人羽扇轻摇,高深莫测道:“昨夜那凶手是冲着安仁侯来的,目的是为王洵一家报仇。一场七年前因为山匪作乱而导致的惨案,如今却有人跳出来指着这位侯爷说是杀人凶手。诸位且想,这其中虚虚实实,谁为真,谁为假?”
一番话引人遐想,茶客不禁三三两两交谈起来。说书人也不怕场子冷下去,任由底下议论,自个儿倒是端起桌上凉了一半的茶水细品起来。
角落里,叶知秋倚桌撑着下巴,细细打量着台上那人。
昨晚她也在场,阿依慕对安仁侯的滔天恨意确实明显,但仅凭安仁侯出自奉州便断定他杀害了王洵,未免有些太过草率。可若这说书人只是想要趁着这桩事来编个故事引人注目,那又何必要编得这般详细,字字句句都在暗示这背后还有着更大的阴谋。他就不怕被京兆府抓起来,安上个妖言惑众的罪名?
那说书人似是到了时辰,台上转眼间已换了一班演杂技的人。叶知秋侧头看去,就见他疾步迈下台阶,用袖子抹了一把额头,而后迅速朝茶楼后的小门走去。
叶知秋心中疑惑,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