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有年岁相仿的玩伴,就是一件很让人舒心的事。回家以后,应明镜很快就从亲爹那里搞明白了隔壁方家的事情。
方家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每日在莲香镇卖些首饰杂物。后来发了一笔横财,带着年幼的儿子来到莲塘村定居。没过几年,方家的夫郎张氏又生下了第二个孩子,也就是之前同齐氏搭话的方容珩。
那么方家的大儿子,就是那个喊方容珩回去、从门缝一闪而过的清瘦身影吧。应明镜记在了心里。
齐氏告诉她,那孩子叫方春慈,比她年长两岁。
不过这些应明镜都不是很感兴趣,回到莲塘村已经三天了,她连院子都没有出过。有好事的村民特地来看笑话,连应明镜一根毛都没看见,只得悻悻地回去,逢人说起,便是“当真不如添星”,或者是“倒是随了她那个娘”。
哦对,应明镜她的娘亲还活着。那日来接她的只有齐氏,她还以为她娘早已过世,不敢多问。直到晚上齐氏做好了饭时,从偏屋飘出来一个披散着头发的女人,把她吓了一跳,小心地问齐氏能不能看到那个人,把齐氏逗笑了。他摸了摸她的头,告诉她:“这是你娘。”
那个女人原本只是木木地坐下,听了他们的话抬起了头,一双眼睛瞅着应明镜,说了一句:“换回来了啊。”
应明镜乖乖地喊了她一声娘,但那女人没再开口。三天了,她和应明镜也只说了这一句话,非常诡异。
齐氏习以为常,告诉她:“你娘就是这样的,不要怕。”
应明镜嘴上说着不怕,但每晚都会把房门紧紧锁好,才能安心入睡。
若是不提这些无聊的、古怪的事,应明镜的日子过得还是很舒心的。
应家和她想象中下地干农活的人家不同,应家是做木匠生意的。齐氏包揽了莲塘村的生意,修补家具,雕刻装饰,还卖些农具。偶尔还会还接到大的订单,做木桶,打柜子。应明镜每天都会搬着小板凳坐在院子里,看齐氏做木工活,还会给他递一递工具,得来一两声夸奖。
这是她第二喜欢的事情。
至于第一喜欢的事情,不是每天都有机会做的。那便是听隔壁的方家两兄弟吵嘴。
两家只隔了一道围墙,什么动静都听得一清二楚。若是应明镜勤快些,爬到墙角的树上,连方家院子里发生了什么都能看到。
仅仅来了几天,应明镜就知道,方春慈和方容珩的关系不好。方春慈总是和方家母父告状,还没等方家母父训斥,方容珩就会哭闹耍赖。
很好玩。
今天她的运气很好,一大早就听见了方家院子的吵嚷声。方家母父似乎要去镇上,交代了大儿子打扫院子清洗衣服,让小儿子看书识字。
若是让应明镜选,她宁愿扫院子洗衣服。在侯府待了那几年,她已经厌学了。只是方春慈并不这么想,他声音恼怒地质问母父,为什么他要做那么多活,方容珩却什么都不用干,他也想看书识字。
方家母父急着出门,没搭理他。于是方家的院子里传来摔摔打打的扫地声,混杂着方容珩的嬉笑。
应明镜今日难得有些勤快,她终于生出点好奇心,想知道这位好学的方家长子是什么模样。于是她矫健地攀上树枝,趴在墙头上悄悄露出一双眼睛。
方容珩捧着本书,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摇头晃脑地大声读着:“天、地、玄、黄……”一边读还一边注意着方春慈的动静。
方春慈个子很高,胡乱地将被风吹落的叶子扫到路旁,只是动作十分不耐烦,很快便将扫帚摔在了地上,猛地回头瞪向方容珩:“有什么好读的,这点东西都记不住!”
这一扭头,他的半边侧脸就落入了应明镜的眼中。细长的眉眼,白皙的脸,柔和的长相比京城娇养出来的小公子还要好看三分。应明镜本想看一眼就下去,这会儿却有点舍不得了。
不过,好看是好看,脾气却和相貌一点也不搭。
而在她发呆的时刻,方家兄弟已经开始了新一轮争执。往日她只是听见二人拌嘴,这次却见到了不一样的情景。
她看得分明,方春慈也是想读书的,却一直言语讽刺弟弟读书没用,而他自己,扫完了地拿出了木桶,将衣服浸在水中用力搓洗。只是这一次,他没有丝毫不耐,反而从中得到乐趣似的。
只见他搓洗完衣服,揉了把皂角,将手指圈起,很快,一个晶莹的泡泡颤巍巍地从他手上飘了起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