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我不是奶妈 古风夜唱

14. 洞察入微烹暖心,情意缱绻共朝夕

小说:

我不是奶妈

作者:

古风夜唱

分类:

穿越架空

经过紧张的筹备,《人间至味》第一期“回归”正式开机录制。拍摄地点设在一处精心布置、充满生活气息的开放式庭院厨房。镜头对准的,不仅是美食的制作,更是人与食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除了路晚晚,节目组还邀请了另外两位厨师:一位是擅长复古菜系的老师傅郑伯,一位是经营网红私房菜的年轻主厨阿哲。三位厨师风格迥异,将从不同角度诠释“回归”的主题。

节目组邀请了五位背景各异的素人嘉宾作为“品鉴者”,他们并不知道厨师是谁,只被告知将品尝到“回归本真”的家常味道。这五位品鉴者有一对是刚迎来新生儿、略显疲惫的年轻夫妻,一位独自在城市打拼、自称“外卖王者”的年轻白领,一位怀念家乡味道的退休教师,还有一位约莫三十出头的男性嘉宾,面色有些苍白,坐下后不时下意识地用手按压胃部,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不适。其他嘉宾都在兴奋地交谈等待,他却显得有些沉默寡言,对面前准备好的柠檬水也兴趣缺缺。

这些细微的动作和表情,都被细心观察的路晚晚看在眼里。

录制开始。三位厨师各自忙碌起来。

郑伯选择复刻一道几近失传的柴把鸭子,工序极其繁复,光是处理鸭子就需要多种传统手法,旨在回归烹饪的古法技艺。他动作一丝不苟,透着老派匠人的严谨。

阿哲则带来一道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分子料理版的‘外婆的红烧肉’。他用现代技术将红烧肉的风味解构再重组,做成晶莹的肉冻、泡沫状的酱汁和酥脆的“锅巴”,意在回归记忆中的味道却用现代方式呈现,噱头十足。

路晚晚依旧沉静。她观察片刻后,临时调整了菜单,开始为她注意到的那位胃不适嘉宾熬制小米红枣粥,并为其他嘉宾准备阳春面和爽口凉拌菜。她的动作如行云流水,没有炫技,只有一种扎实的、对食材本身的专注。

食物的香气开始弥漫。郑伯那边是浓郁的传统酱香,阿哲那边是略带实验性的复杂香气,而路晚晚这边,则是温和朴素的米香、面香和猪油香。

品鉴开始。

年轻夫妻先尝了阿哲的“分子红烧肉”。妻子惊讶于其口感:“好奇特!像在吃一块有肉味的云!”丈夫则咂咂嘴:“味道是不错,但……总觉得不像在吃肉,少了点解馋的实在感。”

退休教师尝了郑伯的“柴把鸭子”,仔细品味后赞叹:“这手艺!这火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逢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席面,是那个老味道!”但她也委婉地说,“就是太费功夫了,现在怕是没几个人愿意花这时间做了。”

那位白领“外卖王者”对两道菜都表示了欣赏,但吃完后摸了摸肚子:“好吃是好吃,就是感觉……有点不接地气?像在高级餐厅吃饭,吃完还得回去啃我的外卖。”

最后,大家的注意力都落在了路晚晚那看似最简单的粥和面上。

胃不适的嘉宾迟疑地喝了一口粥,温热的暖流瞬间熨帖了不适的胃部,他眼睛微亮,忍不住又喝了几口,苍白的脸上渐渐有了一丝血色。

年轻妻子尝了一口,惊喜道:“这个粥好舒服!感觉整个人都暖和了,最近带孩子熬夜,喝这个正好。”她丈夫也连连点头,呼噜噜喝掉半碗。

退休教师细细品味着阳春面,眼神有些恍惚:“这面……这猪油香……太像了,像我上学时,校门口那家摊子卖的味道,一毛钱一碗……”她语气里充满了怀念。

就连“外卖王者”也吃得头也不抬:“这面神了!看着清汤寡水的,怎么这么鲜?吃完胃里舒坦,不像吃外卖那么油腻又好像没吃饱。”

路晚晚的菜,用极致的朴素和精准的洞察,赢得了所有品鉴者发自内心的认可。她没有追求技法的炫目或味道的猎奇,而是回归到了食物最本真的功能——抚慰肠胃,温暖人心。

导演徐朗在监视器后激动不已。他知道,路晚晚这“平凡中见真章”的一手,将成为本期最大的亮点。

节目录制结束后的几天,路晚晚和江一尘享受着难得的闲暇。

清晨的菜市场人声鼎沸。江一尘这个昔日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少爷,如今却能熟练地跟在路晚晚身后,在她目光扫过鱼摊时,立刻上前一步,用她教的分辨方法,指着一条活蹦乱跳的鲈鱼对摊主说:“老板,就这条,帮忙处理干净。”他会自然地接过所有沉重的购物袋,哪怕穿着价格不菲的休闲装,也毫不在意蹭上灰尘。路晚晚则会在他和摊主因为几毛钱“斤斤计较”时,在一旁抿嘴轻笑,然后在他转身时,悄悄往他嘴里塞一颗刚买的、洗好的新鲜草莓。酸酸甜甜的滋味,瞬间抚平他“讲价失败”的挫败感。

晚上回到路晚晚的小公寓厨房里,江一尘声称要学做菜“以后好喂饱她”,结果不是把糖当成了盐,就是被热油溅得手忙脚乱。路晚晚也不恼,总是耐心地接过他手里的锅铲,一边补救,一边轻声讲解要点。最后往往变成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