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农家小渔女美食日志 初云沧海

95. 郊游

小说:

农家小渔女美食日志

作者:

初云沧海

分类:

古典言情

“你说什么?!”

“姓桑那个臭丫头,不但没有被下大牢,还因此得了州府的赏赐?”盛开来拍桌而起,震怒道,茶壶茶杯闻声倾倒。

手下跪在一边战战兢兢点头称是。

“郡守李大人收到您的消息,刚要去信给上面,谁知道收到州府那边来报,说是州府那边最近半年因抗洪,农田被淹粮食涨价忙得团团转,好不容易得了个利国利民的好事,火速往沧浪县这边赶来了,说是……”

盛开来刀人的眼神向回话的手下看过去,直看得手下咽了咽口水,不敢继续再讲。

盛开来那双鹰眼危险一眯,利国利民的好事?什么好事,他不就是告发姓桑那个臭丫头私下勾结洋商,有通外敌的嫌疑,怎么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他说了什么?”

手下背后直冒冷汗,继续道:“说,说是要来见见引进可以代替大米的粮食,长什么模样,是怎么种植的。”

“代替大米的粮食?什么粮食?”盛开来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他怎么不知有这回事。

手下抬头瞥了眼主子很快垂下头,小心提醒道,“就是渔家傲酒楼最近卖的薯粉,还有香飘十里的烤地瓜……据说都是用那粮食做的,那丫头早早将这玩意儿的种植方法教给乡下那些农户,村民们收成后都说这东西不仅容易种植,饱腹得很,亩产量还媲美大米……连裴家的米粮铺子最近生意都受了不小影响,这不,裴爷提前得知这消息,听说已经前去找姓桑的谈合作了……”

下人越说越小声,盛开来的脸色越来越冰寒,想起裴邝,他冷哼,“这势利的狐狸,难怪近来对酒楼这边越来越不管不顾,连进项都不过问了,原来心里另有打算!”

想来这狐狸向来没把东盛酒楼当成自家主要产业,东盛酒楼不过是他裴家一个和往来商人喝茶聊生意的地方。

前些日子这厮见姓桑的起新酒楼宴宾客的热闹场面,还劝他要不别死撑了,东盛酒楼学也学过,战也打过,投进去的银子还没丢进海里有用,后者起码还能听个响,劝他要不跟对方合作,要不关门,除了这两条路子,东盛酒楼在这县里没有别的路子可走。

那时他对裴邝的话不甚在意,非是他大意,而是裴邝这厮虽然风流,却随他勾栏出生的生母,有几分情种在身上,要不然也不至于已娶了娇妻,这么多年过去,还对同一个女人念念不忘。

是以他当时还以为对方是囿于他那得不了手的女人,春满楼的前花魁,名唤闻音的,和那姓桑的交好,在这事上不想有自己的影子,以免讨美人不喜,才出此言论。没想到对方原来是打定主意舍了东盛这颗弃子,提桶跑路,暗度陈仓到姓桑的那去了。

盛开来越想越不痛快,拂袖将眼前的茶杯茶碗囫囵一扫,他恨恨道:“岂有此理,裴邝这临阵倒戈的势利小人!“

想到告状不成,眼下那个臭丫头恐怕因那劳什子番薯之故,成了整个沧浪县里最是春风得意的人,盛开来一拳砸进案几,彻底撞倒了旁边的茶壶,茶水倾倒,将金黄的绣边桌布染了暗色,“该死的!”

盛开来气红了眼,“那个臭丫头,没想到让她撞上好运,白捡了个大便宜。”

桑榆自然不知道自己这一遭算是因祸得福,只觉得稀里糊涂间天降横财。

秦文翰摸着长须,看着她一脸慰藉,适逢北方灾年,南方洪涝,两边的百姓旱的旱死,涝的涝死,朝廷赈灾赈得头都大了。

收到有好种易成活的大米代替品时,他简直如闻天籁。

他按照信上说的,蒸了几个红薯,没想到正如信上所言,这东西确实能吃。不但能吃,尝起来味道酥软香甜,这东西长得快,要是如颜探花所说,能耐旱,土壤要求不高,亩产量大,一年还能两熟。

这段时间北方持续干旱,难民不断涌入,州府财政早就不堪重负,况且单靠微薄的米粮赈灾,实在杯水车薪。这红薯的东西如能广为种植,肯定能暂缓眼前百姓吃饭问题的燃眉之急,此外多了一项主食来源,还能解决长期以来需要从江南和北方大量购入大米的弊端,可谓一举多得。

此番快马加鞭过来,那位发现红薯的小娘子却不在县城,他还是问过酒楼的伙计,这才知道他们家掌柜在沄水村。

桑榆和村民一块挖红薯的时候,看见前面来人身后跟着十来个人的阵仗,连村正都跟在他身后唯唯诺诺,心里隐隐猜到对方来头不小,且听对方问自己的字字句句无不是有关红薯种植的,为什么能适应沙壤土,听桑榆说透气性和保水性好,还仔细观察了沙壤土的孔隙。谈吐间言之有物,且一点官腔没打,看上去真切关心民生。

听到桑榆说是从洋商手中买入,又问桑榆如何知道此物能食用。桑榆胡诌了偶在书肆翻阅洋文书,于书上看到番薯相关的图文,巧合下遇到实物,本想买下试种,没想到真能种植成功。

秦文翰大喜,夸桑榆有远见,当场赏赐了她绫罗百匹,最近因赈灾州府账上物资有限,这点小小赏赐不算什么,还说会帮她将此项功劳上表朝廷,要将这番薯种植在整个州府推广开来。

听到阿姐获得官爷的嘉奖,拿着小锄头的桑泽抬起小脸,脸上掩饰不住雀跃。闻讯赶来看热闹的村民听到这,纷纷向桑榆投去羡慕的目光。

想不到桑榆却说这点种植方子不过是借花献佛,并不奢求讨赏,荒年用银子的地方多,愿将百匹绫罗绸缎的赏赐上交入库,用于赈灾济民。

闻言秦文翰深深看了桑榆一眼,直道桑榆通情达理,后生可畏。

回去的路上他又对山上种了满天星斗般火红的辣椒感到好奇,忙问桑榆这长得像缩小版的红茄子是什么,桑榆自然知无不言,秦文翰听桑榆说这东西作用有如从洋商手上进口的胡椒香料,眼睛都瞪圆了。

桑榆将红辣椒连同早就用于烹饪美食的黄灯笼椒都引荐到秦文翰面前,将两种辣椒的功能效用、味道区别、成熟季节、种植方法全部托盘而出,秦文翰由震惊转为大喜,心里乐开了花,连连捋着长须,叹道,“妙哉,真是妙哉!”今日可算是让他捡到宝了。

颜探花信上真是所言不虚,这位桑掌柜脑子里还真藏着不少好东西。

没想到小小的沧浪县竟然卧虎沧海至此,他跑这一趟真是不虚此行。

如今,桑榆在沧浪县十里八乡中可谓无人不识。种地的知道有个教他们广泛种植番薯的桑娘子,守着荒山的因油柑青梅被制成饮子畅销全县提起桑榆的名字一脸崇敬,打渔的更是知道收购他们海鲜的渔家傲酒楼的桑掌柜,至于沄水村的人,对桑榆更是家家户户无人不晓。

生腌海鲜经由云家商号打开了知名度,走出沧浪县。

与此同时,桑榆因献上发现的番薯和辣椒秧苗,减轻不断涨价的米粮危机,解除百姓食不果腹的燃眉之急,获得了朝廷御赐的黄金百两。

桑榆刚开始见到秦大人心中还纳闷,沧浪县和府城相距不近,她种植番薯和辣椒的事,怎么这么快就传到府城秦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