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修真 > 穿成陪嫁下一秒 梦里解忧

第52章 义学

小说:

穿成陪嫁下一秒

作者:

梦里解忧

分类:

玄幻修真

52重返盛京城52

六月暑气初临,清早轻风送爽,虽说要进夏了,可昌平的气候依旧凉爽,穿着单衣正正好好,既不会闷汗,也不会觉得有凉意。

“唉。孟晚坐在院里的石凳上重重的叹了口气。

常金花拎了一篮子新鲜蕨菜过来,“砰地一声放到石桌上,“怎么了这是,大郎不是写信过来说一切都好吗?

孟晚不用她说,就自觉上手帮她摘菜,“是想到了别的事。

想杀一个人,后来才知道不好杀,只好顺势不杀,但不杀又总是担心他有一天会乱说话。

“阿爹你怎么不开心啦?阿砚抱着他形影不离的娟人蹦蹦跳跳着过来,通儿像他的小跟班。

常金花动作麻利的摘着菜,闻言哼笑了一下,“你阿爹哪儿能不开心啊,我看他就是想着怎么让别人不开心呢。

孟晚扔下手里的蕨菜给常金花鼓掌,“不愧是我娘,就是了解我。对了,这蕨菜哪儿来的?刚采的吧,上头还有水珠呢。

“小蛾一大早送过来的。常金花边摘菜边夸,“黄挣这夫郎找的好,长得也好,人又善良勤恳。

孟晚复又开始摘菜,“哎呦呦,那你把人家要到咱们家去吧。

常金花白了他一眼,“快点把菜都摘了,一半包包子,一半腌咸菜路上吃,都在昌平待三天了,明天可得走了。

就算昌平这边远没有岭南热,但常金花也不想入伏的时候赶路,再说,越是靠近故乡越是急迫的想要回去,她这会儿恨不得插翅飞回村子,真是片刻也等不得。

知道盛京事了,宋亭舟安然无恙之后,孟晚便放松许多,他把阿砚和通儿叫过来顶替他摘菜,“你俩好好跟着祖母干活,我出去一趟。

阿砚被郑肃调教了一段时间,如今面上看着倒是比从前稳重一点了,也没嚷着让孟晚带他出去一起玩,老老实实的坐下摘菜。

孟晚带着头次来到北地的蚩羽出门,昌平的宅子真是久别了,旁边的邻居也换了新的,不是别人,正是在昌平成家落户的黄挣一家。

他和小蛾成亲后就买下了隔壁的宅子,有时候泉水镇的黄掌柜夫妻俩也会过来小住。家里的书斋交给大儿子,黄挣也不会有意见。曾经耿直到不懂变通的儿子被孟晚调教成这么有出息,黄掌柜死而无憾。

宋家的宅

恭喜你可以去书友们那里给他们剧透了,他们一定会“羡慕嫉妒恨”的

子漏雨长草的都是黄挣找人收拾,让孟晚一行人到昌平之后能立马回家入住歇脚。

“大嫂,我正打算去找你呢。”现在时辰还早,黄挣应该也是刚吃完饭出来。

“走吧,一起去斋里看看。”孟晚招呼他一起溜达,斋里离这里不远,走着去正好。

其实到现在,清宵阁现在规模已经比从前扩大了数倍,几乎整条街道都是清宵阁的地盘,清宵阁的话本子如今远销禹国各地,孟晚在盛京的时候都听说过。

而且阁里招揽写手写话本子只是其中一半的进项,另一半则是黄挣后办的招徕启事,这个孟晚当初只是给了他一个思路,剩下全权是他自己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现在也是办的有声有色,业务在整个北地都铺展开来,奉天府与建平府都有清宵阁的分店。

以前的清宵阁仍是写手们上值的地方,环境清幽,蚩羽推门进去这瞧瞧那儿看看。

这就是夫郎以前开的铺子?

孟晚和黄挣要到二楼议事,蚩羽好奇地推开离议客厅最近的一扇门。

“这本书正在收尾,不是说了这几日不要打扰我吗?”里面传来一个年轻男人不耐的声音。

孟晚凑过去,“呦,万先生现在好大的派头啊?”

黄挣和万绥是老搭子了,一起守在清宵阁这么多年,看别人来来**,万绥却始终都在。

当然,科举这些年了也没考上,身上一直是秀才功名。

不过钱是赚的盆满钵满,比黄挣这个东家赚的还多。

“愣着干啥,看不见东家来了,还以为是对着我呢狗脾气。”黄挣没好气的看着尚未反应过来的万绥。

万绥和宋亭舟的年岁差不多,年幼一直家贫,这会儿身上穿了一身昂贵的织锦衣裳,连发冠的都是金的,留了一把小胡子,正瞪着眼睛看孟晚,“孟……孟……孟东家?”

“多年不见,想来万先生过得不错?我在盛京都听过你的大名。”遥想曾经在盛京大火的写书人都已经渐渐沉寂,清宵阁的几位写手的名声反而冲出北地。

当然,这些年也有大量写手模仿清宵阁的话本子,不乏有写的好的,只是到底是少数。

见到孟晚,万绥高傲的脸色瞬间变得局促起来,他仿佛想起来之前被孟晚训斥的场景,心情就像已经成年了的学生见到了曾经的班主任,更别提与他同届的宋亭舟这会儿已经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是朝中重臣,自己写话本子虽然挣钱,但可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忙你的吧,我和黄挣旁边屋子说话。”孟晚随口说道。

直到他离开,万绥都有一种似梦似雾的迷茫感。

“大嫂,这是这些年阁里的账本。”

黄挣先用钥匙开了角柜上的锁,从中拿出两本厚厚的账本,又拿出五本稍薄一些的册子,合在一起也是极为厚重的一摞,“还有这个,你之前交代我的,用你的分成分别在谷阳、谷文、谷青、谷陵四县分别建了四座义学,再加上昌平府的,共五座,这些年的开销都在这儿了,扣除你的分红,还剩下六百二十两银子,我去钱庄给你取出来吧?”

孟晚拿起那五本薄的账目细细查看,“不必取出来了,先放着。”

账本上记得不是特别精细,只是大致的记录了一下五所义学中所有孩子的吃穿用度。

孟晚每置办一个产业,走的时候,不是想到其中牟利,而是思索自己离开之后这些产业还受不受他的控制,会不会反水背刺他,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不记起名。

清宵阁全权交给黄挣打理,记在他的名下,聂知遥和他只手里攥着剩下的分红。能者多劳,清宵阁这些年既然都是黄挣打理的,分红便从最以前的一成,变成了一半。

万绥有一成,聂知遥一成,孟晚占三成,这三成孟晚一分不动,全都用来建造了义学。

即是带了一个学字,便不是单纯的育婴堂,世界上的可怜孩子太多了,孟晚不可能挨个托举,他能办到的也只是提供给她们一个栖息之地,让她/他们能学到一技之长,自己过活下去。

义学每县各一座,大小也不相同,收养的都是被人遗弃、无家可归的孩子,大部分都是残疾的,最小的尚不足满月。

义学里可以简单的读书识字,都是黄叶费尽心思找的女先生,或是会识字的哥儿。

男孩在义学中可以学到八岁,之后就要出去自己谋生。

哥儿女娘就宽泛的多,义学成立到现在有五年了,也只有寥寥几个要嫁人的,剩下的都在义学中学识字,学学缝补种菜等生存技能。

县城的物价低,账本上写的清清楚楚,衣服都是买粗布让孩子们自己做衣裳,棉花买了一冬能穿上好几年,变薄了就在往上续,昌平的冬天是真的能冻**的,棉花也是义学的主要支出。

你的朋友正在书荒,快去帮帮他吧

每月大家可以吃上一次肉,三天可以吃到一次鸡蛋,平常都只有糙米粥,过年过节的时候能吃顿干饭。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孟晚大致看了一下,账目没什么问题,“按理说我那些分成应当不大够,怎么还剩下三百多两?”

黄挣把他看完的账本重新整理好,“嗨,大嫂你都出了钱,我也不可能光看着吧?我也出了一份钱,聂家公子那份分成也说要捐给义学,这便余了些。”

孟晚眼带笑意,“你不错,看来当初我说给你的话,都记心里去了。”

“莫为铜臭役,当守冰心明。大嫂你说的我不光记下来了,还找万绥下下来装裱到了家里,只盼将来我儿子也能如此。”黄挣如今成家立业,人也圆滑不少,但眉宇间依稀还能看出当年不服输的模样。

孟晚心中欣慰,嘴上调侃了一句,“有了孩子就是不一样,三句话不离儿子。”

上午在清宵阁议事,下午刚好去府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