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前任他诡计多端 3斤6两

25. 25

小说:

前任他诡计多端

作者:

3斤6两

分类:

现代言情

同归催声一老叠,终于催来了梅子。其实这梅子没有之前酸,形状大小也稍有不同。只是药味在前,尝不大出来。

一口气吃了好几个,很大程度缓解了嘴里的苦味,同归这才活了过来。

这时,落梨略显焦急的声音响起,“同归,你家下人哪去了?”

从府门外没有看守的下人,再到院子里空无一人。落梨进来时,差点以为同归给这桩婚事吓得跑路了。

直到进了屋,看到人,他这才安心了。

“遣散了,我家现在用不到那么多下人。”同归回了后,看了落梨一眼,“你怎么弄成这幅模样。”

闻言,落梨愣了愣。看了眼身上的灰和撕了一个口子的袍角,挠挠头,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哦,你家没有下人开门,我翻墙进来的。”

“同归你在喝药吗?”满屋子的药味很难散,落梨一跨进屋内就闻到了。

他蛮自然的坐在同归床塌旁,捏了一个梅子塞在嘴里。这种女孩子家喜欢吃的零嘴自然不合落梨的口味,他没在继续拿了。

回答喝药,就有无数的问题等着同归。比如为什么喝,身体如何,还要喝多久等等。

光是想想就觉得头疼,同归没有精力面对,便扯开话题,“你手上拿着什么?不会是婚帖吧?”

拿了婚帖就代表合过八字没什么问题,落母的速度也真快。

不想快的另有其人,落梨脸上浮出一抹羞褐,“是婚帖,我有些等不及……所以昨天你走后我就骑马去了九华寺,一过子时就求那个秃驴,哦,不是,是方丈帮我们合八字,算姻缘。”

这可苦了寺庙里头的方丈了,从没有哪天夜里头就开始合八字,过早的工作让他整个人都不好了,导致九华寺的庙门都比平常开的早了许多。

是落梨的性格,同归也不奇怪。但这个婚帖的到来也就意味着她的婚事基本就定锤了。

每个少女都有过对婚姻的憧憬,或轰轰烈烈,或至死不渝,总归必须像话本子写的那样一波三折才行。

可真的一波三折后,同归又觉得平平淡淡就很好。

家人康健,夫君听话就好。

挺好的,同归接受度很高,确切的来说不接受度高估计得疯。

同归看着面前像小犬儿一样恨不得贴近她的郎君,扯了下他的额发,也压住了那点子微不足道的遗憾,“这么早,也是辛苦你了,更辛苦了方丈。”

落梨自认为得到表扬,笑的牙花咧出来了,嘴里的话梅甜的都不觉得腻了,“走,我们去见母亲吧。”

拜访亲家,上交聘书,这流程不能少。

同归一把夺过婚书,拿婚书敲落梨的头,用眼去刮他,“呆子,聘礼呢?”

又是风尘仆仆,又是独身一人,想也知道聘礼是没带的。

落梨拍了拍头,耳垂上的耳环随着这个大动作跟着欢悦的跳了跳,“哦,是哦,还要有聘礼。对了,还要有大雁,同归你在这等着我,我去捉大雁去!”

落梨来的匆匆,走时也匆匆,同归看的都觉得好笑。

接下来的时间,就在备亲和等父亲回来中度过。

好在陆殊途指的法子挺好使,几乎没什么太曲奇的波折,同父就被放出来了。

这天,同归接到了消息,一个人早早的就等候在了大理寺的门口。

而陡然从不见天日的大理寺出来,同父却有种牢里才几日,世上已千年的错觉。

没有车马,同父或许猜到了怎么回事,“走吧,囡囡。”

短短几日,原本中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变的蓬头垢面,鬓角两边更是添了许多醒目的白发。同归心里头酸楚,搂过父亲的手臂,强笑着答应好。

两人一步一步的走回家,同母在家早早的就准备了。

跨过去晦气的火盆,同母拿出艾草轻掸同父身上的灰尘,“望菩萨庇佑,经此一遭,以后可得好好的,平平安安了。”

门口吕妈妈,红梅皆是眼中含泪的收拾火盆。

同父有点诧异,“其他人呢,怎么是你们来收拾。”

同母一边引同父进门,一边淡定道,“家里被锦衣卫给抄了,下人不需要那么多了,囡囡都给遣了。”

同父回来了,未来恐怕也不能在官场了,现在的情况家里确实不适合在有那么多下人。

同父看了看府中仅存的下人,浮出热泪,伸出手。

同归还以为父亲接受不了家宅生变,自己一拳头一拳头打下的基业毁于一旦,连忙伸手拉住他。

同归两眼汪汪,饱含深情,“父亲!”

同父却一个暴栗赏她,“糊涂啊,那厨房的下人怎么不留下!”

不得不说,同父实在深谋远虑,这几天的吃食确实是糊弄过去的。恍惚间,他好像又回到边关当家里煮夫的时侯。

好不容易做好了午饭,同父又拎起烧好的热水去洗澡了。一家人好不容易吃上了一顿像样的饭菜,同父这才倒了洗澡水,浑身整齐的回来,“祝哥儿在哪里了?”

同祝元当初走的时候是带着愧疚走的,半大的少年,正是自尊心要强的时候,无法面对双亲被当成猴儿耍的打个巴掌在给个甜枣吃的派头。一气之下就要出去博个功名再回来。

同父同母是知道的真正原因的,瞒着的只有同归。

所以,当同归听见后有些不明白,“大哥不是出门历练去了?”

要想出成绩,要么就是从仕途,走科举的路子。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走同父当初的路,去外头博出一个功名来。眼下京城里虽然一派祥和,可外头辽宁边关甘肃一带都有战事,要想博功名去那儿当个小兵慢慢熬是最大的可能。

因此这一去,没个三年五载是回不来的。

同祝元的功夫,同归是知道的,寻常人过不了两招。她也不是很担心,反而是庆幸,庆幸大哥是在家里出事前走了,没和她们一起陷在这泥潭里。

不说同归,连同父同母也很庆幸,否则依同祝元这个冲动的脑子,恐怕当时会不自量力的去找陆家,到时候一家人才真叫完蛋。

同祝元走了,可每月一封的家书不曾断,上一封写的还是自己在外头被人骗了,还挨了别人好一通骂。

这幅不成材的模样,真不知道要熬到猴年马月才能成器。

同母摆摆手,一副不愿多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