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深耕·星火燎原
吴起镇上空的**和欢呼声已然散去,但那股涤荡旧世界的风暴却刚刚开始向每一个偏僻的角落蔓延。公审大会的雷霆之威,如同投入死水潭的巨石,其涟漪正迅速荡向四里八乡。
团部里,王林和**道并未沉浸在初战告捷的喜悦中太久。桌上是张红土侦察连绘制出的更为详尽的各村地图、人口分布图以及初步整理出的土地状况报告。
“光道同志,威已立,信初显,接下来就是细活了。”王林指着地图,“咱们不能只待在镇上发号施令,必须把脚踩进田埂里,把工作做到老乡的炕头上。”
“没错。”**道深以为然,“建立政权,发动群众,这是根本。我建议,立即成立吴起镇苏维埃政府筹备委员会,你我来挂帅,吸收那些在公审大会上敢于站出来控诉的积极分子、还有我们队伍里懂政策、有耐心的干部参加。先把架子搭起来,规矩立起来。”
“同意。”王林点头,“同时,组建武装工作队。以警卫连、辎重营抽调的骨干为核心,配上侦察连的战士负责安全和情报,再编入卫生队的员、文书,混合编成。每个工作队负责一个片区,任务就三条:宣传、组织、分田!”
命令迅速下达。被抽调的战士们很快集结,他们不仅背着枪,怀里还揣着油印的苏维埃土地政策宣传册、登记表格,卫生员背着药箱,文书带着笔墨和厚厚的笔记本。**道亲自给他们做动员:
“同志们!你们这次下去,不是去打仗,但比打仗更复杂!你们每个人,都是咱们红军撒出去的火种!要把党的政策讲明白,要把群众组织起来,要把土地分公平!记住,我们是去帮老乡闹翻身的,不是去当老爷的!谁要是摆架子、耍威风,甚至拿老乡一针一线,别怪我**道不讲情面!”
工作队们斗志昂扬地出发了,像一股股溪流,融入了吴起镇周边的黄土沟壑之中。
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尽管有了公审大会的震慑,但千百年的恐惧和疑虑并非一朝一夕能消除。
在二龙乡的一个小村落,以警卫连副排长老周为队长的工作队遇到了麻烦。村民们虽然热情地招呼他们进屋喝水,但一提到要分配本村赵百川(已被处决)的土地,并推选村苏维埃主席时,大家都眼神闪烁,支支吾吾,要么推说“不会弄”,要么低头抽烟不言语。
老周是个猛将,战场上冲锋陷阵眼都不眨,此刻却急得满头汗,感觉比攻山头还难。队里新来的小文书,一个从江西一路走来的学生兵,拿着政策文件念得口干舌燥,老乡们却听得一脸茫然。
消息传回团部,王林听后却笑了:“告诉老周,别犯急躁病。群众有顾虑是正常的。别光在村头开会,要一家一家地串门,坐到老乡的炕头上去聊。帮老乡挑水、劈柴、修房子,卫生员给老人孩子看看病。他们不说,你们就先做给他们看!还有,去找最早敢和我们说话的那个羊倌‘马老汉’,让他带头!”
老周按指示做了。工作队员们不再急着开会,而是挽起袖子帮老乡干活。卫生员治好了村里好几个娃娃的咳嗽,小文书帮几家算了多年算不清的糊涂账。真诚终于慢慢融化了坚冰。那个叫马老汉的羊倌,在工作队的鼓励下,第一个站出来:“红军是好人!怕个球!咱穷了几辈子,如今红军给咱撑腰,咱自己不敢挺起腰杆子,还对得起谁?”
“典型引路”的效果是巨大的。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村苏维埃的选举大会终于成功召开,马老汉被选为第一任村苏维埃主席,虽然他不识字,但他身后有工作队的同志帮助他。
土地分配的工作更为繁琐。工作队员们拿着皮尺,一垄地一垄地地丈量,登记造册。根据团部制定的原则:优先满足无地、少地的贫雇农,中农土地不动,富农征收多余土地,地主土地全部没收。他们在地头插上木牌,写明这块地多少亩,分给了谁家。
(争议)在所难免。兄弟妯娌为了地界争吵,有人嫌分到的地偏远贫瘠……工作队员们不得不化身“判官”,耐心调解,依据政策,力求公平。王林特意强调:“分地不仅要快,更要公。公,才能平人心!”
与此同时,吴起镇苏维埃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成立大会热闹非凡,各乡各村选出的代表(多是像马老汉这样的新晋积极分子)齐聚镇子空地。**道政委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阐述了苏维埃政府的职责和未来的发展蓝图。大会选举产生了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道兼任主席(过渡),几名本地积极分子和红军干部任委员。政府下设了土地、粮食、军事、民事等多个部门,虽然简陋,却是一个全新政权机器的开始。
那些被没收的土地、粮食、牲畜、农具,在工作队和村苏维埃的主持下,召开了热火朝天的分配大会。看着自家名下的田地里插上了写着自家名字的木牌,看着分到手的粮种和农具,许多老实巴交的农民激动得浑身发抖,跪在地上捧着黄土亲吻。
“红军万岁!”
“苏维埃万岁!”
发自肺腑的欢呼声,在不同的村庄一次又一次地响起。这声音,比公审大会上的欢呼更深沉,更持久,因为它源于得到了切实利益的真心拥戴。
夜幕下,团部的灯光依旧亮着。王林听着各工作队派人送回的工作汇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对**道说:“老伙计,看见了吗?这星火,算是点起来了。接下来,咱们得让这火烧得更旺,得防着风吹雨淋。”
**道点点头,递过一份新起草的文件:“这是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重点是巩固政权,发展党员,组建赤卫队和儿童团,还要抓紧准备年后的春耕生产。”
“好!”王林接过计划书,目光炯炯,“根基,就要这样一锤一锤地夯实!”
窗外,吴起镇的夜晚依然寒冷,但千家万户的炕头上,谈论的不再是恐惧和饥饿,而是“咱家的地”和“好光景”。**的星火,已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点燃,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形成燎原之态。
就在这时,院子里传来一阵急促而欢快的脚步声,机要通讯员几乎是跑着冲进了团部,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兴奋,手里捏着一份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