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字狱录 李时予

3. 03

小说:

字狱录

作者:

李时予

分类:

穿越架空

入了城,槐序将车驾地很慢。

“诶,刚才那个女的是什么来历,大周……什么时候出了个女官?还是锦衣卫?”

“嗯,飞鱼服加上绣春刀,错不了,她应该就是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玄英抱着臂,他很快就接受了大周出了个女官的事实。

“此等消息,我们竟全然不知情,看来在姑苏还是消息闭塞了些。”

前面已经能看到靖国公府邸门口的石狮子了,槐序感叹完,抽了抽手里的马鞭子,加快了速度。

少顷,马车停下,管家和下人们已经在门口迎接,见到马车,立马上前来。

“小人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请少爷下车。”

槐序和玄英跳下车,赶了许久的路,马也累了,槐序抚了抚马的鬃毛,旁边的下人有眼力见地上前牵住缰绳。张淮清从车里下来,在管家面前站定。

“纪叔,我回来了。”

管家听到这句话,喉咙忽然有些哽咽,他抬起头望着眼前的人,五年前离开的时候,张淮清才十五岁,在他眼里还是个半大少年,现在站在面前的人已经长得比他高了。

“少爷,你怎么穿的那么单薄,天气还冷,别冻着了,快进门吧,老爷已经等你很久了。”

“好。”

一行人进了府,穿过大大小小的回廊,进了一处院子。这是张淮清从前住的院子,从他离开家后,这院子就没住过人,管家已经让人收拾干净了,派了从前伺候张淮清的下人继续伺候他。

“少爷,院子我都给您收拾好了,如果有缺什么东西您吩咐,从姑苏回来,一路上舟车劳顿的,您赶紧休息休息。”

“纪叔,父亲呢?”

“老爷,他在祠堂呢,我已经让人去通报了。”

“不必了,我亲自去祠堂找他。”

“那也好。”

比起别的地方,张淮清在这个家里最为熟悉就是祠堂。自懂事起,父亲就常常让他跪在祠堂里反省,罚他抄书,这祠堂他不知道跪过多少次。

站在祠堂门口,看着紧闭的门,他让槐序和玄英在门口等着,他自己进去。

门被轻轻推开,“吱呀”的开关门声没有惊扰到跪在牌位前的靖国公,他依然闭着眼,没有动作。

身后的张淮清也没有出声。

以往都是他跪着,父亲站在他身后这样望着他。今天,两人的身份对调了。

“回来啦?”

靖国公终于出声,他的背影清瘦,声音却铿锵有力。

“怎么不出声?”

见身后没有声响,靖国公终于睁开眼,站起身,由于跪了很久,站起来时,他踉跄了一下,被一双手稳稳地扶住。

靖国公从这双手再看向多年不见的儿子的脸,眼神里满是探究,张淮清不避不让,与那探究的目光相接。

靖国公先一步收回了目光,整理了下衣袖,嘴里说了句:“不错,有长进。”

却也不说是哪方面,张淮清也没问,他收回了手。

父子两面对面站着,一个身姿挺拔,如新长成的翠竹;一个虽然硬挺地站着,却也掩盖不住身体的苍老,就像布满了伤痕的柏树。

英雄也会迟暮,看着眼前的儿子,靖国公不得不服老了。

“你还在怨我?”

“不怨,五年过去了,没什么想不明白的。”

靖国公看着张淮清的眼睛,试图找到他说谎的痕迹,不过今时不同往日,现如今的他不会轻易被人看透。

“你说得对,五年了,什么都变了。”靖国公转过身望着祖宗的牌位继续说:“既然愿意回来了就是想通了,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过几天我会带你去见见朝里的一些大臣。”

“你不是说要我做一个不结党的孤臣吗?怎么?改变主意了?”张淮清语气里带了讽刺。

“我是这么说过,不过既然要入朝为官了,多认识一些朋友也无可厚非,对你没有坏处。”

“对了,你回来还没来得及去见你老师吧,明天就去你老师府上拜访他吧。”

张淮清没有应声,他沉默地出去了。

第二日一早,张淮清就坐上马车去了姚伯良那里。

姚伯良似是早知道张淮清会来找他,一早就摆好了棋局在等他。两人隔着棋盘对弈,槐序和玄英立在张淮清身后。

姚伯良执黑子,将白子包围住,从棋盘上看,白子已经被逼到了绝境。张淮清思索良久,才在棋盘上落了子,白子落在棋盘的那刻,整盘局的情势变了。

姚伯良看了他一眼,没怎么思考地落子。张淮清却不再有动作,他抬头望向老师。

“为何不执棋?”

“因为胜负已分,老师,这盘乃是和局。”

“哦?可是我怎么觉得这局我输了?你莫不是以为我真的老眼昏花,看不出其中的深意了吧,怎么?怕我输了脸上无光,还要特意让我。”

“学生不敢。”

姚伯良看着面前的学生,忽然叹了一口气,“淮清,你不该回来。”

张淮清垂眸,沉默不语。

姚伯良看他这个样子,有些不忍心,不过他还是继续说:“五年前,你离开的时候,我虽然心痛,但是我内心是赞同你父亲的做法的。这世事纷纭,权柄纷争在这尔虞我诈的京城我已经看的太多,你这样的性子不该留下,不如远离纷争,做个闲人。”

“老师,可是我已经回来了,我不可能躲一辈子,我生来就是张家人,我有我该做的事情。”

张淮清推开棋盘,起身向姚伯良俯身行了个礼。

“我愿以身入棋局,还请老师成全。”

姚伯良看着身形单薄的学生,在下人的搀扶下缓慢地起身,伸手把张淮清扶起来。

“你父亲此前来找过我,他托我为你在朝中谋个一官半职,当时我没有答应,我以为你不愿,只是没想到,五年过去了,我已看不清你的心。”

“学生的心从未变过,我答应入朝为官并不是为了父亲,而是我明白了我应该要做什么,我不愿做他人的棋子,我只做自己的执棋人。”

“既然如此,我也不再相劝,我会在陛下面前举荐你,你就等着我的消息吧。”

“多谢老师。”

两人再度坐下,棋盘已被下人收走,桌上端来了茶。

“尝尝,这是今年的新茶,只有在京城才能喝到。这样想来,回京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能喝到这样的好茶,我们还能常常这样对弈畅谈。”

姚伯良脸上终于有了点笑意。

张淮清闻言也淡淡地笑了笑,只是那笑意始终不达眼底。他端起茶杯,浅尝了一口,这与他在姑苏所喝并无什么分别,想来大家所图的不过是“京城独有”的得天独厚。

他喝了一口,就放下了茶杯。

“学生还有一事不明,还请老师为我解惑。”

“哦?说来听听。”

“昨日在城外遇到了锦衣卫,近来京城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吗?”

姚伯良放下茶杯,缓了片刻才开口:“前段时间,陛下遇刺了,就在太后寿宴上,众目睽睽之下。”

说到这,姚伯良跟张淮清对视了一眼,“可想而知,陛下有多么震怒,所有经手的太监奴婢都被砍头了,可是却没查出来是何人指使的,不过……”

“不过陛下心里却有了怀疑之人。”张淮清替他把话说了下去。

姚伯良没有反驳。

张淮清继续说:“那锦衣卫又是怎么回事?还有,那锦衣卫指挥使又是何来历?”

“你见过她了?”

“昨日打过一个照面。”

“何止啊,那个女人看起来嚣张得很,还非要查我们的马车。”槐序愤愤不平地插嘴道。

旁边的玄英拉了他一下,姚伯良知道他的性子一概如此,没有介意。

“她叫徐孟沅,现在是陛下眼前的红人,你要是能坐到她这个位置,我想你比她还要嚣张。”

姚伯良的茶杯空了,张淮清又给他添了一杯。

“她姓徐?”

姚伯良拿起茶杯,对张淮清点了点头,“正如你所想那样。”

大周的世家大族不少,但要真论起来,最有实权的不外乎徐、沐、张、王四家。

“我怎么从来没听说过徐家有么这么一个人物?”徐孟沅年纪看起来跟他差不多,张淮清不认识她,那只可能是在他离京的这五年里冒出来的。

“她是徐家收养的义女,两年前,前太子一党任有余孽作乱,彼时正好遇上倭寇作乱,而陛下掌权没多久,正是内忧外患之际。魏国公就向陛下举荐了他这位义女,魏国公说她自小跟随高人习武,武艺高强,可为陛下分忧。”

“当然,由于她女子的身份也遭受了很多非议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