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红楼]林家贵女 慕容六六

1. 打秋风

小说:

[红楼]林家贵女

作者:

慕容六六

分类:

穿越架空

红日映在广阔的河面上,因着昨日下了一场雨,消减了几分暑气,这会儿风平浪静,水面上清风徐徐,给行驶船只上的人带来些许凉意。

这其中,有一艘小船自姑苏而来,正往扬州渡口行去。船上有一母二女,主母姓乔,夫家姓林,住在苏州府城东丁香巷。船上还有一个婆子、一个年纪不大的小丫鬟。

林家幺女今年不过十岁,此时正伏在母亲乔氏的膝上,半撒娇半抱怨道:“娘,我们不是要去京城吗?为什么要先去扬州堂伯家啊?”

这两年,见多了身边那些落井下石的亲戚,林小妹这是害怕了。

乔氏轻轻抚了抚小女儿的背,柔声安慰道:“娘在家不是和你说过吗?你爹爹生病时,你堂伯曾接济过我们。去京城走水路必要路过扬州,哪里有不去看望的道理?”

她顿了顿,接着道:“听说他近两年身子不大爽利,回头到了堂伯家里,沅儿可莫要淘气,咱们看看就走。”

“沅儿知道了,必不给堂伯添麻烦。”林芷沅乖巧地点了点头。

王妈妈从外头沏了壶茶端过来,正听到自家夫人安慰女儿的话,几番欲言又止。

她是乔氏的陪房,跟了乔氏多年。

要说起来,林家本也是姑苏城内殷实人家,祖上曾是侯门。姑爷是承庆二年的进士,做过翰林院编修。后因其恩师得罪当朝宰相,他也跟着受了牵连,便被外放到了穷乡僻壤的云阳,做了一方县令。

林姑爷性情耿直,既不与本地豪绅交好,又不奉承上峰。在任上仅干了三年,便辞官携妻女回了老家。凭着点家底,在姑苏城郊开了个书院,旁的时间则寄情于山水,倒也比在官场来得自在。

只可惜好景不长,没几年姑爷便突发恶疾。纵使花光家底,却也未能留住性命。

中年丧夫,对夫人来说犹如天塌。谁知夫君前脚刚走,婆母便在小儿子的撺掇下将她们母女赶出了祖宅,还占去大半财产,只给她们留了城郊一处不值钱的小院子。

说到底还是眼看着乔家家道中落,乔老爷、太太都已过身,剩下一个亲兄也不为妹妹出头做主。夫人膝下又无儿,老太太成天不是骂她克夫,便是嫌弃生不出儿子,害长子断了香火。

夫人自小娇生惯养,婚后又有夫君爱护,哪里经受过这个挫磨?眼看着家中两位姑娘一天天地长大,王妈妈比乔氏都要心急。她所急的是大姑娘的婚事。

这婚事是早年姑爷尚为翰林院编修,给长女在京城定下的一门娃娃亲。亲家是他同年的进士,姓沈。

如今孝期三年已过,林大姑娘眼看就要到二八芳龄,沈家却迟迟不来迎娶,写信也含糊其辞。

不过人在难处自向前。乔氏柔弱了一辈子,为了女儿的终身大事,一咬牙,拉拔上一双女儿,收拾了金银细软,直接奔赴京城沈家,去寻个明白。

因途中要路过扬州,现如今的两淮巡盐御史正是林家嫡□□边的族亲。论辈分,在世时要唤一声堂兄。扬州那位林老爷年轻时风光无限,曾经高中探花,又娶了京城国公府的小姐。

乔氏是个念恩的人。她知道自家老爷刚入仕时,这位大伯哥也曾多有照拂,直至三年前老爷病故,他还亲自来祭奠过。

是以她坚持要从扬州下船,去看看这位大伯哥。也好将前两年所借的银两奉还。

王妈妈放下茶盏,她自幼便陪着乔氏长大,知她是个最纯良心善的性子,眼下却也忍不住同乔氏道:

“太太,您去扬州林家府上,不如就和那位林老爷开个口,讨封书信。给他那京城的岳母娘、舅哥家里搭一句嘴,这样咱们到了京城去登沈家门,也好身后有个倚仗。”

乔氏是个薄脸皮,更不想再麻烦大伯子,将要出言反驳,便听王妈妈已赶忙开了口接着一句道:“就当是为了两位姑娘吧!”

话令乔氏默然,她让小丫头墨香带林芷沅到甲板上玩去,半晌重又开口道:

“你又何必将人都往坏处想?沈家是书香门第,读书人是最重信义的,绝不会做出反悔的事来。再说这三年漪丫头守孝,他们不也是等着?”

其实乔氏说着也心虚没底气,直提起这个才脸色好看了些:“更何况去年,沈珣那孩子还来过我们家,非要去给砚秋上香祭拜,说他在外游学,不知此事。另去岁家中祖母染病,爹娘侍疾未能前来,请我们见谅。”

“那今年呢?”王妈妈着急了,“光今年,您就去了三封信,那边回回都是推辞。说什么等哥儿中进士、再办喜事,届时双喜临门!可考中是多难的事?这沈家哥儿要是一直不中,难不成要让咱们大姑娘一直等着?”

乔氏叹了口气,她虽性子温柔,却不是个笨的,哪里会不明白王妈妈的意思?事实上,自从丈夫辞官归乡,周遭亲友对她们的态度便开始一落千丈。待到砚秋病倒,就连那最亲的亲人也都逐渐形容陌路了,生怕她们借钱似的。

“可我原是打算去看望大堂哥的,砚秋生病时,他也给了不少银子,再去麻烦人家,我怎么长得开嘴?那不成了打秋风了!”乔氏为难起来,攥紧了绢子。

王妈妈一拍大腿,“不算麻烦!我的太太哎!对那位林老爷来说,不过是家书里多句嘴的事,可对我们,说不定和沈家哥儿的婚事就能一下子落停了!”

她微微俯身,捡了个凳子在乔氏身边坐下,接着道:“我们大姑娘生得那么齐整,人又伶俐,将来在夫家站稳脚跟,若夫君再争气中个什么进士,那对于林家合族来说,怎么又不算个好事了?”

乔氏被说得有些犹豫。

王妈妈刚要再行劝说,却随着门上竹帘掀起,闻到一股子好闻的清香。

乔氏赶忙冲王妈妈使了个眼色,王妈妈知趣地闭上了嘴。

一抹日光被竹帘空隙间隔成几缕,投到案几上,像摊开的书简似的。林芷漪刚从外头回到船舱里,进门前,母亲和王妈妈的对话,已被她听去个大半。

乔氏和王妈妈口中的沈家,是她将来要结亲的婆家。

沈家老爷沈良原本家境清贫,年轻时因读书刻苦,被私塾先生相中做了女婿,并供他进京继续读书赶考。

南来的穷举子,没少受京中高门大户公子的排挤。她爹爹有几分义气,总帮沈良解围,二人便成了朋友。

后发现沈良的丈人、妻子原籍也在姑苏,算得上是半个老乡;两人又一同考中进士,一度关系好得不得了。正好家里两个孩子差不多大,索性就结了儿女亲家。

人生起起落落,世事皆难料。

那时的林家家境远好于沈家,父亲的恩师徐会之又是吏部尚书、当朝大儒。结亲对沈家来说,可谓百利而无一害。

现如今,父亲病故,林家落魄;而沈良却在原配妻子去世后,续娶了京官的女儿,如今已是礼部侍郎。

沈、林两家的境遇,简直是掉了个个儿。

她父亲过世,沈家只打发了家中一个无足轻重的后生同管家来奔丧,对于婚期也未有明确说辞。眼下三年孝期快结束,她今年十五,对方也有十六七了。

一年多前,沈家那位公子沈珣倒是来过姑苏,那时自己时疫刚好不久,不便见客。事后听乔氏说起,她似乎对这个女婿人选很满意。

可纵然沈珣不错,这是古代,女子嫁人可不是单嫁一个男人,而是他背后的一大家子,甚至整个家族。恩爱如原主的爹娘,也逃不过婆母的挫磨、小叔的恶意。

沈家一声不吭,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这多半是想悔婚又怕丢了读书人的脸面,想等着林家先开口罢了。

林芷漪的眼底泛起一丝冷意,要真是那样,她是不怕退婚的。只不过要退,也不能是她们灰溜溜地被退!

乔氏见大女儿脸色不大好,并不知她是在门口听到了与王妈妈的对话,以为她是晕船了,忙招呼林芷漪坐下,用手背试了试她的额头,“漪儿不舒服?我叫王妈妈给你拿醒神的药膏来,先喝点水吧!”

林芷漪望着乔氏眼中的关切,忍不住眼眶一热,心下顿时生出感慨来。

其实自己是个穿来的。

林芷漪是个香水博主。那天直播到凌晨,结束的时候就觉得头晕眼花,接着便眼前一黑栽倒了。醒来时发现自己不在医院,而是在一个古色古香的房间里。

这户人家的主母,也就是乔氏在床畔哭得泪水涟涟,见她转醒又惊又喜,对着上苍拜了又拜。

这身子的原主人碰巧也叫林芷漪,今年才十五,两年多前父亲过世了,还在守孝。

也是命运多舛,林家所在的附近几个府县突然闹起了时疫。原主不知怎的,竟被传染上了,可怜这姑娘的身子弱,疫病又来得凶险,最终小姑娘没能挺过去。

就连郎中也忍不住惋惜,说林大姑娘这情况不大好,许是要去地府寻她父亲去了。

老天几年内一下收走了两个至亲,乔氏顿觉天塌地陷,人生没了盼头。而就在这当口,“林芷漪”迷迷糊糊地又挺了过来。

身子还是那个身子,内里已经换了一个魂。

经过乔氏寸步不离的救治照料,林芷漪渐渐好了起来。所幸乔氏本人和小女儿都并未染上瘟疫。

林芷漪自己的父母在她大学的时候,便因意外走了,情况和原主有点像。

看着无微不至照顾她的乔氏,林芷漪百感交集,实在不忍心告知,她的女儿其实已经不在了。

既然因某种因缘,让她们在这个世界成为新的家人,林芷漪很愿意把乔氏当做自己的母亲来孝敬,替原主照顾好小妹,将这个家继续撑下去。也算是感谢原主这副身子收留了她这缕孤魂。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