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衍生同人 > 山河故里 星河有风

3. 第三章

小说:

山河故里

作者:

星河有风

分类:

衍生同人

《山河故里》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翌日早晨,一辆马车从府衙驶出,慕怀清一晃一晃坐在车里,心情还是有些紧张。

她伸手挑开一角车帘。

天上依稀可见寥落星子,街道上却已有了人气。店家陆陆续续开了门,一片蒸腾白雾中摊贩们忙里忙外供应早食,还有挑着担子赶早市的百姓。

晋州多山多水,景色养人,比之盛京的繁华多了几分恬静安适。可大梁积贫积弱,北境有胡虏虎视眈眈,南境有蛮夷心怀鬼胎,就连西边小国也动荡不安。这腹地的安稳,也不知能维持到何时。

马车悠悠晃晃,前头赵翁赶着车,一面朝里嘱咐道:

“书院就在城外衡山脚下,官人已经打过招呼了,小郎君只管去拜见晚渔先生便是。

“外人只听说小郎君以前穷苦,小人却知道小郎君是个有学问的,能不能过就看小郎君自己的了。

“小人就在外头侯着,若是过了,就给小郎君把东西收拾进去。以后书院哪里不熟悉就多开口问同窗,认识认识几个朋友也好。”

慕怀清听着暖心,在车里应了声:“是,多谢赵翁。”

赵翁跟在赵季青身边有十几年了,是府上的内知,总管府中杂事,府中上下都对他敬重得很。

虽说他今日会来送慕怀清去书院是得了赵季青的命令,但赵翁对慕怀清的这些叮嘱却是真心实意的。

行过一段路后,天光已然大亮。举目而望,青山绵延,峰顶云雾缭绕,古树掩映间,一座规整排列的院群就坐落在山脚。正值春季,山脚下学田播种不久,青色稀疏。

官府或民间赠予书院良田,书院再将良田租赁给附近农户,这是书院的主要收入之一。

马车最后在山脚牌楼前停下,牌楼匾额上“崇临书院”四个字,笔锋利落,劲瘦洒脱,乃是晚渔先生亲手所书。

当代大儒李文采,字平章,号晚渔居士,世人尊称晚渔先生。李晚渔为官四十四载,历朝两代,政绩斐然,又曾奉命撰修《史典》,学问不可谓不深厚。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依旧在先帝驾崩之时被排挤辞官了。

先帝年仅十九登基,颇有雄心壮志,于朝宁元年启用主张新政的方衡等人,意图扭转大梁积贫积弱的局面。

只可惜新政推行处处受阻,新党内部也矛盾重重,到朝宁七年时先帝突发恶疾驾鹤西去,独留四岁幼子即位,朝中政事从此皆为其母,也就是如今的太后把持,新党彻底失势,推行七年的新政就此夭折。原先的新党人物或被贬或处死,从此外戚擅权,佞官作乱,朝中一片乌烟瘴气。

李晚渔与新政牵扯不深,只是和新政人物私交甚好。他在此变局中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又于承平二年在晋州开设崇临书院,从此一心向学,不再过问朝野,成了为数不多能平安站到现在的人。

以他的身份地位,不少退休官员、各地大儒也前来加入他的书院,是以崇临书院开设至今十二载,却已然声名大噪,跻身一流书院的行列。

书院虽免束脩,但能接纳的学子却有限,不光在年龄上设限,每年晚渔先生还要亲自出题,过了这道门槛的人才有资格入学。

慕怀清自牌楼前下了马车,从头门后的屋舍中出来一个学子,年纪同慕怀清差不多,头戴幞头,身着青色襕衫。襕衫是书院学子统一的打扮。

那学子上前道:“请问兄台可是慕无晦?”

“正是。”

“在下李易,字行简,得了山长吩咐,特意在此等候,还请兄台随我来。”

慕怀清拱手行礼:“劳烦李兄了。”

山长指的就是晚渔先生,书院之长向来称山长。

从牌楼进,入目便是一座高台殿宇,唤作照熙台。

书院除了是学子求学的地方,也常吸引百姓听讲,开化民智。大梁朝的书院兴会讲,各地大儒齐聚一处相互辩论,围观的百姓动辄千数以上。

崇临书院刚开一年时,晚渔先生就曾与青葙居士陆菁辩于照熙台,一场会讲辩了三天三夜。

听人说,那会儿书院内外愣是给人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直接就带了卷草席睡在山脚,更有小贩挑着担子来卖吃食,结果因为听得太入神,担子都顾不上了,肚子饿的只好自取,等天黑小贩回来一看,吃食全空了,却多了零散一堆铜钱。

这便是著名的照熙会讲。

只是青葙居士在照熙会讲两年后便溘然长逝,晚渔先生扼腕长叹,再不参与会讲,是以此后的照熙台举行会讲数次,却未能重现当年风采,世人多为遗憾。

照熙台后才是正门,两侧学斋书声琅琅,则是学子们读书的地方。

李行简引着慕怀清去了一侧的百茗斋,晚渔先生白日都在那里。

绿树成荫,鸟鸣山更幽,脚步踩在长廊上,悠远的读书声隐约传来,世间最清净的所在也不过如此了。

李行简停在一间房前,敲了敲门:“山长,人已带到。”

“进来吧。”

李行简回身拱手:“在下便送到这了。”

慕怀清回礼:“多谢。”

她推门进去,只见堂中光线明亮,一老者坐于上首,衣着深色,须发皆白,看上去颇有威严。

慕怀清记得五岁离京那年的雪,记得晚渔先生也曾替父践行,却不记得他是何模样,但总归不是现在这样苍老。慕怀清忽的从心底生出许多感慨。

“晚辈慕怀清拜见先生。”慕怀清上前几步,恭恭敬敬拜了礼。

李晚渔打量座下之人几眼,方才点头:“听说你是宁州亳阳郡昌远县人氏,之前在县学念过书?”

“回先生话,是。”

“试题都在案上,你只有一个时辰。”

书童候在一旁,已经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慕怀清依言在案前坐下,拿起试题翻看,上面考的是诗赋、经义和论策。

虽有难度,但却难不倒她。爹一向不吝于教她读书习字,早前随爹各处赴任时,她更是见识了不少事物,增长了许多学问。

慕怀清写得入神,晚渔先生就在一旁静静守着。

少年身形清瘦,额上一圈细布,阳光映在侧脸上,泛着柔和晖色,眸中盛满了专注与认真。

一个时辰很快便要到了,慕怀清在写最后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