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兰利。
CIA局长那道“只许观察,不许接触”的指令,像一滴滚油溅入沸水,让整个特别活动中心(SAC)瞬间炸开了锅。
任务被最顶级的团队接管。
一支代号“园丁”的行动小组,在二十四小时内被派往京州。
这支队伍里没有一个莽夫,全是渗透专家、心理学博士和微电子工程师。
掩护身份无懈可击——“国际儿童教育发展交流访问团”。
两天后,京州第一幼儿园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
一位名叫詹姆斯·贝克,金发碧眼,笑容温和。他的履历是哈佛大学儿童心理学博士后,公开身份是来访的“儿童行为观察员”。
他戴着一副金丝眼镜,身上散发着一股高级知识分子混合着婴儿爽身粉的奇妙气味,让人下意识地放下戒心。
另一位叫卡洛斯,皮肤黝黑,身材壮硕如熊。履历是迈阿密知名园林设计公司的首席技师,身份是承接幼儿园“园区绿化升级”项目的外籍承包商。
他话不多,但修剪花草的动作,精准得像在拆解一枚定时**。
他们的核心任务,是在林天常出现的滑梯、沙坑和活动室里,布设下一种代号为“尘埃”的最新型传感器。
这种东西比灰尘大不了多少,随风飘散,靠静电吸附在任何物体表面,能采集并传输特定频率的声音和环境数据。
它近乎无法被任何常规手段检测到。
贝克和卡洛斯自信满满,他们相信,自己已经在这座看似和平的伊甸园里,织下了一张天衣无缝的**之网。
然而,他们不知道。
这座伊甸园里,早就住着两条本地的地头蛇。
幼儿园里负责给孩子们分发加餐饼干的生活老师孙阿姨,在贝克博士第一天“观察”孩子们时,就多看了他两眼。
晚上,她在工作日志的背面,用铅笔写下了一行字:“新来的老外,今天共笑三十七次,每次嘴角咧开的角度都是标准的十五度,计时误差不超过零点一秒。像个假人。”
而在花园里给月季花浇水的王大叔,眯着眼看了一眼正在用军规级激光水平仪测量花坛的卡洛斯,嘬了口茶,默默拿起手机发了条加密短信。
“那个老墨,修剪一棵冬青用了三种不同的剪刀,还给土壤做了光谱分析。他要么是想把这棵树送上火星,要么他根本不是来种树的。”
王大叔,前总参侦察营的王牌教官。
孙阿姨,国安反间谍部门的资深侧写师。
他们一个伪装成手艺粗糙的园艺工,一个伪装成大大咧咧的生活老师,在这里,“退休”了好几个月了。
毫无破绽,本身就是最大的破绽。
一道无声的警报,被瞬间拉响。
能源部,陈部长的办公室。
智囊团的专家们围坐一圈,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他们来了,比我们预想的更快。”一位反谍专家声音低沉,“目标直指林天。他们的技术很棘手,‘尘埃’……我们目前的设备,很难在不惊动对方的情况下完全清除。”
“一旦打草惊蛇,他们会立刻收缩,换一种更隐蔽的方式。我们会彻底陷入被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座的陈部长身上。
陈部长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叩击声。
许久,他抬起头,嘴角却勾起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玩味。
“不要打草惊蛇。”
“既然客人想看戏,那我们就搭个台子,请他们看一出我们精心编排的大戏。”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电子地图前,目光如炬。
“他们想知道我们的底牌?好,我们就给他们一张。只不过,这张牌是我们亲手画出来的。”
“启动【画板】计划。”陈部长一字一顿,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
“他们想看什么,我们就让他们看到什么。他们相信什么,我们就让他们相信什么!”
一个极其大胆,近乎疯狂的战略反欺骗行动,就此启动。
京州第一幼儿园,这个充满了奶香和童谣的地方,瞬间变成了全球顶级间谍力量交锋的无声战场。
CIA的特工在明处布下“尘埃”,龙国的反间谍专家则在暗处,操控着整个“舞台”的灯光、布景,乃至剧本。
钱秉文被一辆黑色的红旗车秘密接走。
当他听完【画板】计划的全部内情时,整个人都懵了,手里的保温杯差点没拿稳。
“什么?让我……去引导一个三岁小孩,说出一些真真假假、能把CIA那帮精英骗瘸了的科学理论?”
钱秉文感觉自己的脑子快烧了。
“部长,我只是个搞物理的,不是奥斯卡影帝啊!这……这难度也太高了!”
“秉文同志,”陈部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以前,你的任务是‘求解’。现在,你的任务是‘出题’。”
“你要在可控的范围内,向林天请教一些我们希望敌人‘相信’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
陈部长递给他一份文件,上面罗列着一系列技术方向,真假参半,虚实结合,每一个都足以让五角大楼彻夜难眠。
“记住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