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修仙攻略秦始皇》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尉缭在沈渺家大吃特吃数日,整个人面色红润,甚至胖了一圈。不仅弄得沈府伙食费呈现指数上涨不说,更是让厨房里的庖厨仆人苦不堪言,这位大佛不仅嘴刁得很,吃饭甚是不挑时候,往往是半夜里想起就要吃一顿。
忍无可忍的沈渺,将这尊大佛打包装在马车里,送到了咸阳宫中。
到了秦王跟前,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尉缭也不再作妖,先是跪地请罪,承诺会辅助嬴政扫清六国,并且将自己所著的兵书《尉缭子》给原原本本贡献出来。
一顿操作下来,果然让嬴政怒气全消,他微笑着将人扶起,当即封尉缭为国尉,并将送国尉回来的沈渺封为上卿。
同时秦王采纳了尉缭之前所献的计策,让李斯进行实施。多年前,李斯也曾提过离间计,并早已开始布局,由李斯来做这件事再适合不过。
-
送走尉缭,安生日子没过几天,就又有人找上门来,这次是御史张苍。
沈渺耐着性子,听张苍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
几月前,齐鲁的儒生用一本绝版书籍作为交易,收买张苍前来打探印刷术的真伪。
在看到司马昌案头书籍的第二天,张苍就写信寄回了齐国。在书信里,张苍大肆描绘印刷术的神奇,并且将秦国用几百张纸做成书册的事情一并写了上去。
齐鲁的儒生们看完张苍的书信后,心痒难耐。但对于赴秦这件事,不少人还是举棋不定,不仅是因为秦国“儒生不入秦”不成文规定,还因为他们自恃周礼正统,充满了对秦人的鄙夷。
但还是有人抵御不了张苍书信里所写的诱惑,几个胆大儒生商议后,当即决定赴秦。
他们走到半道上时,听说了秦王逐客令的事情,儒生们一边大骂秦王秦人果然不堪教化,不知礼数,一边幸好没到咸阳闹出笑话,当即调转马车返回齐国。
然而没过几天,他们又听说秦王因为客卿李斯的一道谏书,撤回了逐客令,安抚客卿。甚至还将李斯的谏书,命人抄写在纸上,贴在咸阳的各个城墙之上,就连街头小儿都会背“......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①
几人对视一眼,命令车夫再次折返,快马加鞭赶往咸阳。
结果到了函谷关时,就被守城的士兵给拦下了。
因为他们既没有当过秦国丞相的祖父背书,也没有在咸阳做官的师兄担保。而守城官知道大王重法家,向来不喜儒家,他哪里敢放这么多儒生进秦国,被怪罪下来小命难保。
但守城官哪里知道,正是自己把张苍请进了函谷关,才引来这些齐鲁儒生效仿入秦。
儒生们赶了一个多月的路,如果就这样灰溜溜的回齐鲁,肯定会惹的其他儒生耻笑。
就算回去,也得带上用纸做的书册再回去!
于是他们在函谷关附近的一家舍店住下,书信一副寄给张苍,让他务必想想办法,把他们接到咸阳城去。
沈渺很是奇怪,张苍为何对这些儒生言听计从,于是问道:“张御史,难不成有把柄在他们手里?”
张苍讪讪道:“倒不是什么把柄,我来的时候他们只给了典籍上册,约定事成之后再给下册。他们还答应,要是我能让接他们到秦国,可以借阅另一本典籍。”
而一旁的司马昌却很是好奇,究竟是什么书能让张苍念念不忘。
沈渺扶额,都眼下这种情况,这俩书呆子还在谈论书的内容。
沈渺本人对儒家既无好感,也不算讨厌。
以秦国的情形来看,儒学也有可取之处,倒是可以利用一番。秦国一直以法家治国,但此时的法和后世的法,有着根本的区别。
法家的目的是让帝王通过法、术、势,掌握驭民之术,统治万物。法家的严刑峻法虽然能够让社会一时稳定,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效果。
百姓只知耕种,不知其他为何物,始终是过于残酷,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变成庞大帝国巨轮上的一枚螺丝钉。
而且历史也证明,帝国完成统一之大业后,再实行严苛的法家之术,不利于长久的统治。神像虽能镇压一时,待到归天之日,迎来的会是更为轰轰烈烈的觉醒爆发,而后就是历史的循环反复。
究其根本,法家以及被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都是为了维护阶级统治的手段和工具。
在沈渺看来,儒法的内里都是“吃人”,不同的是前者外面用了一层“礼法忠孝”的糖包裹,看起来光鲜亮丽,闻起来香甜;而法家呢,则是毫不顾忌的演示自己一身的扎人的刺。
儒家妙就妙在,随着时间推移,其外那一点点迷惑性糖壳变得越来越薄。到最后就变成鲁迅先生所言的,翻开历史一看,满本的仁义道德都是“吃人”。②
但他同时也知道,以这个时代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让真正以人为本的平等思想流传开来,压根不现实。
每一块时代的土地上,会长出属于它自己的花朵,不管是罂粟还是玫瑰,抑或是茉莉,都是时代的象征和缩影。
听完张苍所说后,沈渺左思右想,还是决定入宫觐见嬴政,既是为了帮张苍,也带了一点自己的小心思。
生病的那几天里,他天天躺在床上,无聊时就开始细细思考两次随机气运事件出现的前因后果,试图从中找出规律。
第一次是因为他无意帮助工匠们放假,而后嬴政规定秦国的工坊半个月休息一天,出现了【荒】等级的气运事件。
第二次是因为他的缘故,嬴政下令在全国建石磨,让秦地百姓吃上了面粉,触发了【宇】事件。
然而他弄出纸和印刷术时,却没有触发随机气运事件。
沈渺想到了原因,因为这两样东西并没有普及给百姓,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知识书籍在古代一直都和百姓没有太太的关系。
就算是在民生条件较好的唐宋两朝,读书识字仍然是少数人才能享受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