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一日·夜阑
她离开时的背影,难过又决绝,嵌在记忆里。
应允她冷静,是我此刻唯一能给的尊重。
泊月公馆的寂静前所未有,竟有些扰人。批阅文件时,耳边总似有若无萦绕着她那句带着哭腔的“可是周先生,我们没有在一起过……”
兀自失笑。这姑娘眼泪还没擦干,却能极其理性地直指核心,打得我措手不及。
也好,这份纯然的心性与韧性,总能护着她自己。
七月十二日·微雨
母亲处已安排妥当。西山清净之地,望其真能静心反躬。
权力应有其不可逾越的边界,亲人亦然。此事无关身份,无关原因,关乎对错,关乎原则,关乎秩序。
深夜独处时,思维格外清晰。
理解她提出冷静的缘由。她那般敏锐,或许是感知到了环绕着我的世界,那种无形却密集的重压与规则。
她不愿懵懂卷入,不愿感情沦为某种附属或者筹码,更不愿让它建立在我的愧疚补偿之上。
这份清醒与自持,我欣赏,亦生出难以名状的心疼。
她本可以更轻盈些,不必如此早地体察到这份沉重。
往后与她的相处。
周聿深应当反复反思。
七月十三日·风雨欲来
整日会议,防汛形势吃紧。
声音必须比雨声更沉,决策需比水流更快。
听汇报时走神一瞬,想起她似乎总忘记带伞。青林县调研那回,分手那回。
记得在梧桐里,她一路小跑取回了那两把伞,脸颊泛红,微微喘息:“周**,您的伞……不小心攒了两把……”
傻姑娘,哪里是你不小心呢。
分明是我动了私心,留下了私心。
晚间收到秘书呈送的督导小组简报,瞥见执笔栏她的名字。报告写的极其漂亮,问题抓得精准,建议犀利,是与她近期的错误之处绝不相符的缜密逻辑和扎实功底。
逐字看完,心下稍安。
于公于私,她总能做得很好。
只是……
不知今日督导小组外勤是否周全?
七月十五日·暴雨如注
听闻督导组连日高负荷运转,灯火常明至深夜。
思索片刻,安排下去,以办公厅名义为所有一线小组补充一批防水装备与保暖物资。覆盖所有,务必不落痕迹。
外公曾说她先天体弱,气血两虚,畏寒怕冷。窗外雨这么大,私心希望她没在外面跑,但我深知,以她的性格,绝不会逃避艰苦,敷衍了事。
也罢,只希望那些物资能送到她手上。
虽无法代替辛苦,但愿能驱散些寒意。
瘦了,总归不好。
七月十七日·会议室
数日来,首次隔空相见。
她立于人群之中,汇报时条理分明,声音平稳,姿态不卑不亢。虽偶尔会为了维持人设,故意说错两个数据,但我仍不忍心训斥。
旁人也许不知,可我无法忽视。
那并非是浮于表面的漂亮文章,而是真正沉下去做事的人才能写出的东西,她委屈自己,将所有的优秀都藏了起来。
我怎么舍得再开口伤她。
没办法,只能将整场会议的批评都稍稍收敛几分。
别让那个聪明的小姑娘瞧出了“例外”
这是她不可触及的底线。
同她对话的时候,思念与心疼甚至覆盖了窗外的雨声。我只能听得见她的声音,感受到她强撑的平静。
我知道,她在想我。
那一刻的情绪差点不受控制。
只好强令自己将视线移向材料或他人,恪守承诺。
在全场低头记录议案要点时的那片寂静里,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回她身上,贪婪地看了几秒。
侧脸的线条比记忆中更加清晰,睫羽低垂,苍白的脸颊泄露着倦意。
较几日之前,确实清减了不少。
小姑娘为什么不好好照顾自己?
心脏泛起一阵阵尖锐的酸软。
但克制,是对她意愿最郑重的承诺。
七月十八日·暴雨未歇
繁杂公务暂歇。独坐书房,重拾起烟雾缭绕。
窗外雨声淅沥,竟成了此刻唯一存在的声响。
昨日会场那短暂却深刻的对视,在脑中反复记起。她身上有种沉静的韧性,越是置身于复杂与压力之下,越是能剥离出核心,发出自己不容忽视的光芒。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