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百老汇永不停演!【综英美+美娱】 七甲

18. 竞争关系

来纽约的第二天,卡里亚在万豪酒店的咖啡厅美美享受了豪华早餐,按照计划出发在纽约市区观光。

现在是六月末,暑假的旅游旺季,要是去各大景点人挤人,还不如呆在酒店喝茶吹空调呢。

但难得来一次纽约,哪儿都不去未免太可惜。

权衡利弊后,作为一个口袋里没啥钱的剧迷,卡里亚要去的地方显而易见了。

——去抢折扣票!

时代广场有一家“tkts”售票亭,专门售卖当日演出的折价票。

一部剧不可能场场爆满,而空位置就这么放着也怪可惜,剧院联盟就搞了这么个售票模式,把当日空闲的票打折挂出去卖,多少能赚一点。

虽然这种剩的票一般都是开冷门剧盲盒,位置在边边角,还经常有栏杆遮挡视野,但都打一折了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卡里亚来纽约之前做了攻略,自信满满:今天是工作日,不会像周末那样人多,而游客们大部分都是提前在网上买好票。tkts售票亭十点开售,她八点去排队,肯定能抢到一些好票!

但她还是低估了纽约剧迷的热情。

她到的时候还不到八点,售票亭门口的树荫下就已经挤满了人。

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大学生,世界上另一个喜欢看剧但又没什么钱的群体。

来都来了,卡里亚只好也加入了蹲票大军。

幸运的是,轮到她时还剩下一些最后排的位置,还是今年拿了几个托尼奖提名的剧。

卡里亚豪气地拿出一张汉密尔顿头像的十美元大钞,把票收入囊中,马不停蹄徒步十几条街,去看了下午场的音乐剧。

到晚上可就舒服多了,尼德兰组织发给她的票是前排中轴。《怪奇物语》舞台剧的特效,像是所有人突然原地消失,演员的头突然变成异形食人花,全都一清二楚,看得她大呼过瘾。

但俗话说的好,人的运气是守恒的。享受了好运,倒霉事就会随之而来。

训练第一天的早上,学生们坐上官方安排的面包车,来到曼哈顿林肯中心。

这里除了提供演出场所,还兼任茱莉亚音乐学院的校区,他们接下来一周的训练也安排在此。

每人都发到一张塑封ID卡,一同发到手上的还有教室地图,以及分组的结果。

很不幸,卡里亚抽到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合奏大组,要和剩余59人共享一首曲目。

偏偏这个时候杰克大呼小叫地跑过来:“卡里亚,我分到了八人小组!你怎么样!”

卡里亚:“恭喜你。我在和你相反的那一组。”

杰克沉默了。

他真该死啊!

看到杰克这副蔫巴的样子,比她这个当事人还难受,卡里亚不禁被逗乐了:“不要紧的,你既然分到了想去的地方,那就好好努力,不用管我。”

这么说着,她也渐渐想通了:“大组不像八人小组那样有足够的展示空间,但未必没有机会。你想啊,要是八强的名额全都集中在小组的独唱演员里,那还设置这个环节干嘛?”

没能用上大家为她做的红希德戏服,也就这有点遗憾,但现在哪儿还有空去想这些。

卡里亚跟着地图,找到了大组的练习室。

角落里摆了几张圆桌,没写名字,她随便找了张坐下来,开始翻看上面放着的人手一份的资料。

大组的其他学生们也没聊天的心情,有样学样坐下来,偌大的舞蹈室内只有翻动纸张的声音。

负责大组的凯斯琳·马尔肖女士,进来时看到这幅光景,在内心不耐烦地砸了下舌。

每年吉米奖都是这样,这些学生在自家地盘当第一名当惯了,个个只想着有机会去小组唱单人戏,一旦知道被分到大组,就是一副悲剧主角的样子,看着就烦。

要比惨,谁能有她惨!

她不仅要来带学生,还要负责编舞呢!

六十个人的舞蹈,并且要求让每个人都有上前展示一句的机会,她熬得头发都快掉光了,还要面对一群哭丧脸的家伙,想想就来气。

马尔肖在百老汇当了三四十年的编舞和选角导演,眼光毒辣,扫了一圈就知道每个人的状态。

特别显眼的有两人。

有一个小帅哥,她认得,好莱坞来的,之前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一把。

他的表情无悲无喜,肩背挺拔,哪怕坐在塑料圆凳上,整个人的体态也优美如同雕塑。那副姿态像是在无声宣言,哪怕环绕在这么一群人之中,他也能成为人群的焦点。

他有这个资本,那张脸蛋放在好莱坞都很显眼,美貌的人天生就有优势。

还有就是一个金发妞了。马尔肖进来的时候,她正在两眼放光地翻着那本倾注心血的舞蹈笔记,让她这个创作者有点骄傲。

谁会不喜欢懂行的人呢?

在场这些人,也就只有这两人能入她的眼了。

但未成年人嘛,还是得哄哄的。

马尔肖清清嗓子,重重拍了拍手:“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凯斯琳·马尔肖,在百老汇担任编舞兼导演,或许你们可能看过一些,《万事皆可》《蜘蛛女之吻》《1776》,都是我的作品。”

这位拿了三个托尼奖的重量级人物,光是报出几个作品,就让不少学生张大了嘴巴。

她满意地点点头:“我知道,你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见到我时会很失望,但相信我,大组绝对不比另外四个八人小组差。”

她扬起手里的手册,放在投影仪下展示,满满的笔记让学生们发出小声惊呼。

“是,八人小组的组曲是个一展歌喉的好机会,但我们有他们做不到的事情。”她跺跺脚,展示舞鞋,“我们的编舞可比那八人组曲华丽多了,而且群戏可是我们百老汇的拿手好戏!好好表现,你们也能有机会进八强!

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振作起来,马尔肖在心里摇摇头,小孩子就是好骗。

是,大组是有进入八强的名额,但那是在比赛开始前就定下来的。

笔记本上用她自己才能看懂的记号,把六十个人的舞蹈分成了三六九等。

最好的那些学生,可以分到最黄金最受瞩目的部分,而那些一般般的,只能在后面挥挥手臂了。

至于怎么分,分给谁,现在开始决定。

“在开始之前,我先做个调查。”马尔肖收起笔记本,“大家把手举起来,根据我接下来的问题放下手臂。”

“谁会芭蕾舞,摇摆舞和爵士舞?”

所有人都举着手。

意料之中,这三种舞可是百老汇舞蹈的基石。要是这也不会,还是早点回家玩去吧。

“谁会踢踏舞?”

手臂陆陆续续放下了一些。

“社交舞?”

举手的人仅余三分之一。

“特技动作,像是后空翻和侧手翻?”

剩下的寥寥无几。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你们有谁在今天来之前就做好了热身和开嗓?”

到这一步,就只剩下两个人。

马尔肖看着眼熟的两人,满意地点点头。

不错,不愧是她看上的聪明孩子。

“这位金发的小姐,请问你是?”

“卡里亚·穆瑟尔。”

“好的,穆瑟尔小姐,你做的非常好。”

在周围人或羡慕或嫉妒的眼神中,卡里亚松了口气。

上辈子她为了能多点综艺秀的工作机会,哪怕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出场,也会早早来到剧院准备。

要是有哪个前面出场的演员突发事故不能前来,剧场经理们总能第一时间想到她,请她顶上。她就是靠着敬业准时的好名声,一点一点在圈子里积累口碑的。

想不到这个习惯在这里也能派上用场,感谢努力的自己!

旁边的罗兰德有点意外。

他做好了热身,纯粹是因为他有晨跑的习惯——在保持身材这一点上,好莱坞的人们有着近乎狂热的兴趣。

而这个叫穆瑟尔的女孩,身上没有长期健身锻炼的痕迹,似乎也不像拉蒂法·劳伦斯那样有专业经验,究竟是.....?

但对方是异性,不会威胁到他的位置,罗兰德的些许好奇稍纵即逝。

马尔肖挑挑眉:“对了,放下手的人里有吗?”

鸦雀无声。

马尔肖抱起双臂,冷笑一声:“那么从明天开始,我希望你们能做好准备再来茱莉亚。不要和我说这是占用你们的私人时间,我们的日程很紧张,更何况你们这一周里还要去明斯科夫剧院熟悉流程,还要花时间去试你们的戏服!”

气氛到位,她趁机再加一把火:“我们的训练日程是从早上九点到晚上六点,并且很有可能需要加练——我希望你们是做好准备了再来练习,不需要我带你们去外面跑两圈!”

暴躁老太太的这一通吼很有效,从这一刻开始,再也没学生为分到大组而伤感,个个像是被抽了鞭子的驴,奋力往前赶,生怕被宰了吃掉。

***

马尔肖虽然凶,但专业水平是相当在线的。

今年的大组歌曲,是《汉密尔顿》的remix大曲。

改变了百老汇商业版图,又是尼德兰组织的吸金宝贝,在十周年时选择这部现象级音乐剧,合情合理。

而马尔肖还在《汉密尔顿》原有的风格之上,融入了一些创新的元素,比如在歌曲切换时融入踢踏舞的步法,竟然奇妙的风格统一。

这段舞相当精彩,可以直接搬到百老汇的专业剧目里去。

就是辛苦了学生,在训练头两天被马尔肖毫不留情地评判,常常能听到“你,到后面去”“那边那个,到前面来!”之类的指令。

在场的人都是各州水平最拔尖的,能感觉出自己分到的戏份好坏,有人欢喜有人愁。

只有两个人,一直站在人群前面,任凭后面风起云涌,丝毫动摇不了他俩的地位。

罗兰德和卡里亚,在训练的第一天就成了马尔肖的爱将。

在平面上模拟编舞,和实际排练是两回事,马尔肖在看学生们排练时常会有新想法。

因为上了年纪,她无法亲身示范那些大开大合的动作,只能比比划划,传达出想要的感觉:“想象你们是船上的绳子,一开始是松弛的,但船靠岸后就被拉直了,紧绷着,差点断掉——懂我意思吗?”

其他人都很懵,这么抽象,谁能懂啊!

而两个好学生已经点点头,直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