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涉江采茯苓 万福泉源

38. 第38章

小说:

涉江采茯苓

作者:

万福泉源

分类:

穿越架空

随着木车轮咕噜咕噜地碾压青石板,蝉鸣越发喈喈。

暑热蒸腾着御街北段,金梁桥西这处僻静的方圆。

此处还没有发展为繁华的商业街区。

只是,渐次现出步行街的雏形。

青黛在马车内,微微阖眼,趁着车夫绕弯的当儿,小憩一阵儿。

不到一刻钟,就醒了,车夫提前半刻钟会将她叫醒。

以免她睡沉了,见着风。

“小姐,先醒醒,快到了。”

车夫叫:骨子,是刚找来的人。

和小厮虎子长得很像。

说是当归的兄弟,她倒是觉着,不如说成是虎子的兄弟。

瞧着却像是哪个大宅院的小厮。

话少,人静,知理,记性好。

今日从青记楼出来前,当归还嘱咐道,“现在查出来,那日来刺杀你的人,是当今炎王座下的红人,禁军统领赵瑞的远房亲戚,江湖帮派「霜玉山庄」的人。娘子务必多小心。”

这些日子,骨子替代了失踪的车夫。

他也正遵着当归的命令,在多绕几个弯儿,以掩盖行踪。

“小姐,这回到了。”车夫提点道。

青黛戴上桃夭色纱笠,款步下车。

她双脚一踏在石板上,一股子热气便透过鞋底的千层纳底传了过来。

前几日,芒种。

还没这么热。

没成想,这几日热气噌噌往上窜。

青石板路被日头晒得泛热,两侧榆柳浓荫垂地,都蔫蔫的。

枝叶间漏下碎阳,依然烈烈,青黛在纱笠下,尚觉着晃得眼晕。

一辆骡车碾过,忽地停在巷子口。

车轮轧着石板缝里的青苔,倒送来一阵清新的草叶气息。

挑担货郎吆喝,“糖霜、蜜饯嘞……”

蝉叫着,吱吱吱吱。

画眉有时啁啾几声,以表示存在感。

青黛嗅着那怡人的夏味,听着吱呀声,不觉大大舒了口气。

心稍稍安下来。

前些日子,她走到哪里都担心突然窜出来提着大刀的人。

被逼着和当归对练了几次剑法,只是苦于他教学严格过头。

便找了许多由头逃脱。

这会儿,夏日素香之风,顺着御街的垂柳飘向金梁桥。

柳丝偶被风剪下,落在她耳畔,都像软黏黏的云朵,让她又添了个理由:

这天热得连蝉都只敢躲在叶底哼声,哪还有人肯顶着日头来寻麻烦……

她先绕到金梁桥西栏,雕着的缠枝莲纹炫目已极,桥下汴水又闪烁着浅绿的波光。

青黛便只好将纱笠的月影纱给放下来,又约摸着时辰。

几叶乌篷船,贴着桥洞缓缓过,飘出船娘的新词小曲,「青娘遇当归」。

这什么曲子……

青黛压下心头的无奈,不会又是当归搞的鬼吧?

曲调倒婉转动人,值得一听,词么……有些羞人。

竹篙一点,溅起的水花,浇在桥边石阶上,因风又氤氲到了空气中。

掺杂着槐花蜜湿气,让青黛顿觉面颊爽快多了。

桥头对着的,便是谢家的药铺。

想着,还早。

估摸着,这个时候,枳实还在药局里耽搁呢。

等她买好了药,出来的时辰,正好排个小队。

来一筒老张的「焦雪饮」。

说曹操,曹操就到了!

饮子张推着屉车,喊着“饮子张,饮子喽,紫苏饮,焦雪饮,小团茶……”

随之而来的,是焦香浓郁的咖啡味道。

还有人群霎时的涌动如潮。

青黛随波逐流,也抢了个位置站上去。

“来了!快去!饮子张,老伯今日迟了一刻钟!”

“排队啊!挨个站好,按着次序!曲肠架上,今儿个,谁都不许插队!”

“炙取焦雪籽,松窗品夜阑,喝一竹,便能学上三日三夜,不困卷。”

“我跑了十里路,就来买这焦雪饮子尝尝。”

多少个邻里,似在这里等着饮子张。

男女老少,各阶层的人,似乎都好这一口。

张老丈安置了屉车,展开了招晃。

排挡着摊子。

每个竹筒上,都刻着个Z图的形状标签。

只见,竹筒上雕以「卷草纹」见自然之风。

更有素雅的,浅雕「寒梅一枝」、「孤松半株」。

一两笔线条,勾勒达意,若隐若现。

瘦金体的小字短句,更是让饮子平添了几分文雅。

青黛眼尖,刚扫过饮摊的器物,便将那些刻在容器上的字与饮子对了个分明。

见竹筒、麦秆编篓盏上刻着「煮焦香」「雪籽熟」「嗅雪馨」等字样,便知这是现下汴梁最炙手可热的饮子,多是以咖啡、奶茶为底的品类,离老远都闻得到那馥郁的香气。

别说汴梁,便是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人抵挡的住啊。

再看旁侧摆着的芦苇裹筒、素面瓷盏,有的盖着瓷盅,上面或刻「饮之甘」「甘如饴」,或题「饮有别」「饮解乏」,连「见竹承」「茶之初」这样颇有深意的也在其中……原是涵盖四季风味的四时饮子,也算是老张饮子摊原本的招牌。

他多四时养生饮,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连盛器都依着饮子性子,特选妥帖了。

更别提那些瓷盏、带盖瓷盅,还有带柄的柄盏,都是新下戏作的。

谁知,在不喜带柄茶器的天佑,竟也因贵族的喜好而流行了起来。

上面「煮茶作」「竹承液」「芦中味」「煮以银」「器为用」「茶之本」等字一行行排开,一瞧便是深入研究过的,是专盛特色茶饮的。

瞧那器型便知,定是按茶饮的风味与品饮法子,一一对照着配的。

可不能随意搭配,混淆了,便失了茶境。

最后看角落里几样别致的盏器、素面茶瓯,刻着「奏茶曲」「嗅解郁」「听渌沸」「闻泉香」「思茶效」之类的字,装的是其他流行饮子。

虽不中规中矩,却也自成一派。

盏瓯形态各有不同,想来是按饮子的功用与风格特意做的。

青黛不禁暗自欣慰,还真让他闯出一条路。

张老丈为人万分谦卑。

青黛这个小辈对他讲的话,他竟那么重视,都放在了心上。

想起这些,心里就暖烘烘。

如今张老伯的进项早不用愁。

日常衣食管够。

小孙儿进了学堂读书,再没什么挂心的事。

攒下这多余的银钱,几辈子也用不完。

这么一来,他做饮子倒不为营生,反成了桩乐呵事儿。

想走街串巷出摊,挑上担子就能走,自在得很。

做饮子不再图多,精益求精。

反倒比以前还受欢迎!

这么好的光景不借着用用,岂不可惜?

青黛瞧着,便寻了个空,托了张老伯一件事……

这边话音刚落没半晌,前头竟自发排起了长队。

青黛顺着队伍找了个空当。

站在个拿木刨子的手工匠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