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依旧忙的昏天黑地。
等到稻子全弄各家去再晒两三个太阳这就能收仓。
李秋岁家这一季的稻谷用不着收仓县衙来了许多人许多辆马车帮忙过完称装上马车这就要拉走了。
蒋县令已经给京城递了折子详细说了这边的情况自然也给李三祝一家请功了这也算是为了他自己变相邀功。
真就是天上掉馅饼正好砸蒋县令头上面上再是风轻云淡满不在乎可看他一趟趟往李家村跑的那劲头吧!
如此倒也不怕县衙昧了粮食。
这之后又和姓方的公子打过几回照面人家朝她点头李秋岁也点点头错身过去了。
这对主仆在李家村住了这么些日子村里人都知道了姓方的公子全名方启京城来的其他人家不说乡下人也无处打听。
方启也要走松义松原两小厮收拾差不多了去跟李老爷夫妇辞行打声招呼这就准备能打道回府。
李秋岁正巧遇上主仆三人点点头径直走人。
“公子这位李姑娘怎么回事?怎么不搭理人了呢?我记得一开始不这样呀!”
开始见了他们远远就打招呼答应帮她们背筐子他转眼给忘了。不是公子提醒大热天的不知道人家还要等多久。等见了面一句埋怨的话都没有还给他们挑了大石榴甚至还想留他们公子在家里吃饭可惜县城还有事他先离开了不然真得当面好声谢谢人家。
松原看李秋岁走远忍不住小声嘀嘀咕咕。
松义私心里不希望公子和这种人多接触“你管人家呢?不相干的人管那么些干啥?”
他隔天调查了李三祝一家李秋岁的情况没人比他更清楚年纪不大心眼忒多。
“松义回县城以后你回京城吧手里边儿的事儿先交给松原。”
松义后知后觉公子不高兴他这般说话知道辩解无用忙垂头道:“小的失言了
方启走了跟着装粮食的马车一道走的。
要说这阵子人家为啥不搭理李秋岁主要是人家看出李三祝一家不寻常。
有身份人的通病得把这家人的底细摸透。
就连玉果缘帮忙守山的刘冲养的大黄生了几个崽子都
查个底掉才放心。
李秋岁在府城跟郑郭两家的渊源瞒不住有心人她在郑家那会儿除了回李家村几乎不出门人家不至于调查的事无巨细可该知道的都能知道。
比如她师傅是杨神医从几岁开始就和济民堂合伙折腾药丸子。
就问京城有点能耐的官家和勋贵谁家没买过天价的那种药丸子?
效果好见效快只是一方面主要它极为方便。
就拿最常见的伤风热症来说先请大夫上门诊脉开方子抓药再回来熬煮。满院子的味儿不说大户人家奴仆众多也用不着他们亲自上手就是那大半碗的苦药汤子真得闭气才能一口喝下去。
药丸子则不同表皮一层甚至甜滋滋的给家里备两颗身上不舒服了一点小症候甚至不用专程请大夫
东西好价格自然也很好很贵。
方启不奇怪李家这丫头三两句不离银钱不说她家的玉果缘一颗平安果在京城都卖上一两银子了就是她手里攥了那么些药丸子的方剂随便拿一张出去都能被杏林人士当成传家秘方珍藏。
济民堂模仿弄出的那些也就表象类似。
京城有传言药丸子出自那位传闻中的杨神医之手之所以说是传闻中就是这位老神医天南地北的跑想找着人影可太不容易了。
谁还敢打药丸子的主意不怕得罪神医么人家还有弟子在太医院任职。
也就是蒋县令来临山县任职因着玉果缘的名声方启起了兴致邀了关系不差的同伴一道过来。
正值入秋时节果子刚巧上市总要去瞧一眼闻名已久御果园的真实模样吧。
蒋县令上任前任升迁走的乔县令成绩着实斐然激起了年轻县令的雄心壮志这就迫不及待要一起来李家村瞧一瞧。
蒋县令必定才上任县衙许多事要忙方公子的同伴来了几趟也渐渐没了兴致就他一个人越接触李三祝一家越发觉得这家人不简单。
机缘巧合看见了李三祝带回家的稻穗方启并非不识五谷一肚子草包的纨绔一下子想通透了看似寻常的稻穗能带来多大收益。
这个不单指李三祝个人也不说走了好运道的蒋县令整个大启朝廷都能跟着受益。
方启心思就活泛了,担心李三祝弄虚专门挑拣了长得好的稻穗糊弄人,这才急切的要去地头看一眼。
看过了稻田,黄澄澄,一眼望不到边,没有一丝作假的迹象。
他心情激荡,打发松原回县城报信,隔日又打发松义调查姓李这家人的底细,自己则留李家暂时安顿下来。
也不是对姓李这家人一无所知,他们跟郑家人的关系,以至于至今还有来往,都不算隐秘。
让粮食增产非同小可,蛛丝马迹都不容错过。
安排好,方启留下了,吃晚食,看见李秋岁,他跟松原一个心思,想到人家晌午诚心留饭,他拒绝了转眼又留人家里住下了,帮忙搬筐子那会被人家盯着看,颇觉脸面挂不住,才想法子找了机会辩解两句。
李秋岁不爽这人自以为是,竟误解她两回,偏偏长嘴也没法解释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