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首阳山八景宫。
风火蒲团之上老子缓缓睁开双眼眸中太极道韵流转映照出通天那经由青萍剑传来的、带着决绝剑意的讯息。
老子沉默着周身清静无为的气息罕见地泛起波澜。
饶是他心境早已近乎忘情此刻亦感到一阵深沉的唏嘘与寒意。
昔日紫霄宫中三千红尘客聆听大道鸿钧道祖高坐云床宣讲混元之道为洪荒万灵开启修行之路。
那是何等光景?
玄门正宗道祖慈悲泽被苍生。
如今那位传道授业、身合天道以补全洪荒的老师竟走到了要以吞噬天道、重定秩序、视万物为刍狗的地步?
甚至要将他们这些亲传弟子连同其开创的教派一并作为资粮?
算计之深心性之冷酷令人心寒。
良久老子发出一声悠长的叹息在寂静的八景宫中回荡带着万古的沧桑与一丝无奈。
“天数茫茫道无常形终究是走到了这一步。”
他低声自语脚下太极图无声展开阴阳鱼缓缓旋转推演着脱离玄门的种种因果与未来变局。
结果一片混沌劫气弥漫却隐隐指向一条充满荆棘、却蕴含一线生机的道路。
正如通天所言大势如此
坚守玄门唯有随着鸿钧这艘即将沉没的巨船一同坠入深渊。
脱离虽会引发气运震荡根基受损却也是破而后立、另觅新生的唯一机会。
更何况.
老子目光穿透虚空望向那气象万千、气运如虹的金鳌岛。
截教如今一门六混元万仙来朝气运之盛堪称玄门之首甚至已隐隐超越了玄门本身的范畴。
通天更是诛仙剑阵圆满有了与鸿钧叫板的底气。
连他都决意脱离自己这人教弟子寥寥气运主要系于人族与玄门牵连本就不如阐、截二教深厚又有何理由留恋?
元始的阐教亦是如此虽重正统但在生死存亡面前那点虚名又能值几何?
只是
老子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脱离玄门斩断与鸿钧、与旧天道的气运联系此事关乎圣人道基绝非简单宣告即可。
其中关窍如何操作方能将反噬降至最低?
脱离之后气运又该导向何方?
与地道、人道的结合具体该如何进行?
这些细节通天信中并未详述恐怕也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非其擅长。
此事,恐怕还需一人来解惑定策。
孔宣。
那个一手搅动风云、身负混沌珠、屡次看破鸿钧算计的截教副教主。
他的谋划,才是关键。
念及此处,老子不再犹豫。
一步踏出,身形已自八景宫中淡去,下一刻,便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金鳌岛碧游宫外。
几乎同时,前方虚空荡漾,两道身影联袂而至。
正是自昆仑山赶回的通天教主与元始天尊。
通天见老子已然到来,眼中精光一闪,拱手道:
“大兄!”
元始天尊面色依旧有些沉郁,却也对着老子微微颔首示意,算是打过了招呼。
既然已做出抉择,他也不会再做扭捏之态。
老子目光扫过二人,见元始虽气息内敛,但眉宇间那点纠结已然化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断腕后的决然,心中便已明了。
“看来二弟也已想通了。”
老子缓缓开口。
听闻此话,元始天尊轻哼一声,语气复杂:
“势比人强,不得不为。”
“只是.具体章程,还需谨慎。”
通天教主大手一挥,诛仙剑意隐隐流转:
“此事易尔!”
“待孔宣回来,听他安排便是!”
“他定有万全之策!”
话音刚落,前方碧游宫偏殿方向空间微漾。
孔宣的身影悄然浮现,显然也是感知到了三清齐聚的气息。
“大师伯,二师伯,师尊。”
孔宣上前,对着三清行礼,神色平静,似乎早已料到此刻局面。
老子目光落在孔宣身上,直接开门见山:
“孔宣,脱离玄门之事,吾与元始已无异议。”
“不过其中关键,如何施行,方能保全根基,降至损耗?”
“脱离之后,气运又该何以为继?”
孔宣闻言,心中一定。
三清意见统一,此事便成了大半。
他略一沉吟,便开口道:
“脱离玄门,核心在于斩断与紫霄宫、与鸿钧道祖个人的气运因果牵连,而非否定自身所修大道。”
“首先,需诸位同时于各自道场,以至宝**气运,公开宣告,自即日起,人、阐、截三教,脱离鸿钧道祖所立之玄门,自此独立,道统自持,气运自掌!”
声音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元始天尊眉头微蹙: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公开宣告?是否太过激烈?恐立刻引发天道反噬,乃至鸿钧直接出手。”
听闻此话,孔宣微微摇头,继续道:
“二师伯放心。”
“如今鸿钧正全力吞噬天道,无暇他顾。”
“且此举正是要借洪荒众生之耳,昭告天地,彻底了断因果。至于反噬.”
说到这里,他看向老子与通天:
“需借大师伯太极图与师尊诛仙剑阵之威,于宣告刹那,强行定住三教气运长河,隔绝紫霄宫感应。”
“同时,我会以崆峒印引动人道伟力,后土娘娘亦会调动地道本源,从旁协助,共同抵消那瞬间的因果反冲。”
老子眼中闪过推演之芒,缓缓点头:
“太极图定地水火风,稳固气运,可当此任。”
“配合诛仙剑阵斩断因果,人道地道为辅,或可堪堪抵住那第一波反噬。”
通天教主更是豪气干云:
“善!”
“正好让鸿钧老儿尝尝吾诛仙剑阵的锋芒!”
孔宣继续道:
“宣告之后,三教气运短期内必会震荡下跌。”
“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新生之始。”
“接下来,便是引导气运流向。”
随后他看向老子:
“人教气运本与人族息息相关。”
“大师伯可进一步将人教气运与崆峒印、与人道圣皇相连。”
“从而使人教彻底成为人道护道之教,气运自然可借人道崛起之势迅速恢复,甚至更胜往昔。”
老子微微颔首,此法正合他清静无为、顺应大势之道。
孔宣又看向元始天尊:
“阐教教义,重在顺应天命,阐释天理。”
“如今天道晦暗,鸿钧逆行,旧天命已不足为凭。”
“二师伯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