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小说免费阅读 ggds.cc
第343章胡子烧了
说实话,这东西多少有点触及到了李定安的知识盲区。
是蒙文没错,也和藏语有关,但与内蒙和XZ等少数民族沿用至今的语言文字截然不同。
琢磨了好久,他才利用天干地支等信息推算出来:这是忽必烈时期创建的八思巴文。文字引用藏文字母和梵文,却用来拼读蒙语,书写又借鉴了汉字:方的!
不论是读,还是写,更或是记,都不是一般的难。虽然被忽必烈钦定为蒙元帝国唯一的语言与文字,却一直推行不下去,只有官方在用。
到蒙元灭亡,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了死文字。
所以,这件东西十有八九出自蒙元官方机构。
这是其一。
其二是这东西的性质:探山访水、觅龙点穴……虽然元朝也是中原王朝之一,但一是少数民族政权,二是存续时间太短,官方与民间都不怎么信这个。
要是汉人,直接就刻汉字了,不用这么麻烦……
三是材质和工艺:并非红铜的桔黄,也非青铜的淡青,而是金黄。所以,里面掺了银,还掺了金,大概比例铜七银二金一。
很厚,足有半指,做工极好:不见毛刺,不见蜂窝,表面非常光滑。说明是先铸、后锤,再磨,再刻。
工艺种类只是其次,关键是这种比例的金银铜合金强度很高,韧性却极差,以现在的技术当然没问题,但放在古代,雕琢难度相当高。
但再看字迹:深浅均匀,字体规整……所以,不但是官方造的,十有八九是内廷机构。
其三:形制很怪。
风水堪舆学的流派多如牛毛,但大致可分为两派类:理气派与形势派,前者注重理论,后者注重实践,相互之间势同水火,如你死我活。
直到建国后,港岛风水之学盛行,才有人尝试将三派融合,创出了综合派。
但那已经到了建国后,而李定安怎么看,这东西都是明以前的东西,却带有综合派三派合一的特征,就让人很奇怪了。
其四,磁针是固定的。
不是坏了,也不是锈死了,而是当初的时候就铸死的。
风水即堪舆,又名相地之术,针都没办法动,还怎么堪,怎么相?
李定安怀疑,这块罗盘应该指向某个地理范围或是坐标。
至于具体是哪,没办法算。
别说上面是蒙文,既便是汉字也不行,因为必须得知道这块罗盘属于哪个门派,并知道这个门派的秘传口诀。
跟开保险柜需要密码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这东西很稀罕……
李定安看的很仔细,周围也很安静。
何安邦和马献明都拿着烟和打火机,却一直不点,摆明是怕弄出声响。
旁边更夸张,服务员来倒茶,都还离着好几米远,就被那个漂亮的女助理给赶了回去。
感觉市领导开会,都没这个阵仗?
最关键是旁边的这几位:马献明、卫自立、姚川、程永权……个个都是知名专家,业内权威,何安邦为什么不让他们看,而是直接给了这个年轻人?
而且神情都这么专注?
左朋对李定安更好奇了,甚至大过了文物本身……
他左右看看,碰了碰马献明:“这位气场这么强?”
不是气场强,而是能力高:不论是眼力、鉴定能力、知识储备,以及研究能力。
过于专业,又过于全面,动手能力还强:往往能用最直接的方法解决最复杂的问题。
理解能力又高,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讲的清清楚楚。
所以,这些人这么安静,并非只是出于尊重,还抱有学习的目的。
自己和何安邦可以不学,但总不能打扰其他同事吧?
当然也得安安静静的……
正不知道怎么解释,李定安直起了腰,又呼了一口气。
何安邦瞅了瞅:“怎么样?”
李定安摇摇头:“不好断!”
听到这句话的人都愣了一下:还有李定安不好断的东西?
左朋也愣了一下:这句“不好断”,和“没看出来”有什么区别?
几位陪同人员的眼神渐渐奇怪了起来:就这?
与之前的架势相比,这个结果着实让人意外……
何安邦和马献明也很惊奇:“怎么回事?”
“形制太怪,不伦不类,又是失传的八思巴文,所以我没办法确定这东西的具体用途。”
罗盘还能干什么,当然是测风水。
况且也没人让你说这玩意是干嘛用的……
“其它的呢?”
“材质是金银铜合金,大概比率为1:2:7,强度很高……工艺以镂刻为主,并结合压印浅凸花、锤雕高凸花的工艺,这三种技法都创始自宋代,成熟于明清。
但明清时期冶金工艺更为先进……说简单点,气泡不会太多,回火锤锻的工序要比这件少,再结合八思巴文,这东西八成出自元代内廷机构……精确点:大都留守司御用器物局,旋局!”
左朋怔了怔:御用之器?
你刚不是还说不好推断这东西的具体用途?
结果一转眼,就断出了工艺种类、出品机构,以及大致年代。
而且不是一般的快,前后也就十分钟,在文物鉴定领域,跟瞄了一眼没什么区别。
语气却这么肯定?
左朋想了想,“大都留守司我知道,器物局我也知道,但旋局……怎么没印象?”
稍一顿,他又看了看旁边的同事:“伱们有印象没有?”
几位同事都摇头,表示不知道。
“元英宗继位后才建立的,专制精巧金宝器物,存在感不强,而且存在时间也短,前后不到十年,所以《元史》中没有记载……但至少可以肯定,确实是大元内廷出品。”
“具体年代呢?”
“元泰定帝时期!”
其他人还在回忆元泰帝是谁,左朋却瞪圆了眼睛:“从登基到病逝,泰定帝就活了四年……意思就是,这件东西的出产区间只有四年?”
“对……因为忽必烈笃信藏传佛教,所以创造八思巴文时引用了大量的梵文……泰定帝也信密教,但他长于漠北,文化水平不高,基本没接触过梵文,所以登基后,就废除了八思巴文中部分梵文字母,以传统的蒙古文字母代替……”
“而泰定帝病逝后,蒙元发生了两都之战,之后元文宗即位,因蒙元内部分裂,朝廷捉襟见肘,元文宗废除了专制金宝精巧器物的旋局……”
李定安指着罗盘:“看这上面,标注二十四方位的好几处,用的都是回鹘式蒙文(传统蒙文),基本能确实这件东西出于泰定帝登基之后……但四年后旋局被废除,以之后的工艺水平,其它机构和民间都雕不到这种精美程度,所以具体铸雕时间只可能在这四年之间……”
附近的人都伸着脖子瞅了瞅。
说实话,别说分辩出八思巴文各个时期的区别,了解过的人都没几个。
但神色都很怪:在座的都是文物工作者,研究的就是历史,特别是左朋和几位同事:全是当地人。
八思巴文已失传,不了解很正常,诡异的是,他们竟然不知道这两段历史的出处?
旋局创建时间,旋局废除时间……
几人面面相觑,李定安又笑了笑:“同样,这两段在《元史》中也没有记载,只是记录于《元史新编》中。”
左朋恍然大悟:《元史新编》由个人撰写而成,成书原因有点复杂,并未收录于正史之中,所以不怎么受学界重视,研究的人真没几个。
市图书馆倒是有,局里也有相关资料,不过着实没几个人看过。
也由此说明,这年轻人懂的挺多。
当然,也有点怀疑:你依据不被学术界认可的野史,推断出来的东西的准确性能有多高,又有多少可信度?
但今天的场合不对,所以不太好追问……
一看脸色,就知道怎么回事,何安邦笑了笑,岔开了话题:“老左,东西哪来的?”
“征集组从牧民手里收的,并十几枚铜板,花了三十六万!”
“这价格不低啊?”
“确实……不过有十二枚八思巴文的至元通宝,所以算下来并不贵!”
至元通宝,还是八思巴文?
市场价差不多一枚两万,品相好三万以上,这么一算,等于这东西没掏钱?
“定安给估个价!”
“毕竟是内廷出品,四五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