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时辰后,群臣齐聚御书房。
承天帝朱标在御书房内铺开西域舆图,指尖重重落在河中地区,沉声道:“帖木儿帝国占据河中之地,实为我大明西征之最大阻碍。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定夺——是否即刻出兵,征讨帖木儿?”
此话一出,群臣先是一愣,随即尽皆兴奋起来。
众人瞬间明白,太师李祺这是要乘胜追击,一路向西征战,直至将整个中亚纳入大明版图。
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中亚的广袤土地、丰富资源,以及贯通欧亚的商路,意味着无数新的官职空缺、土地封赏与贸易红利。
文官集团可借此拓展施政疆域,积累政绩;武将集团能凭战功晋升,获取更多军权;户部与工部则可通过开发中亚的矿产、农田,充盈国库,彰显部门实绩。
更重要的是,占领中亚能彻底打通与西域、河中地区的联系,形成完整的资源链条,让此前投入的人力物力得到百倍回报。
无论是棉花种植、粮食生产,还是驿站建设、商队往来,都将因疆域的统一而效率倍增。
群臣脸上难掩激动,纷纷交头接耳,已然开始盘算如何在这场西进浪潮中抢占先机,为自家派系争取更多利益。
所以朱标话音刚落,吏部尚书张紞便率先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当即刻出兵!自洪武皇帝定鼎天下以来,数十年休养生息,国库早已充盈,军器甲胄精良无比,士卒训练有素,正是我大明开疆拓土、扬威域外的绝佳时机。此前西域一战,我大明军队横扫东察合台汗国,威名已震慑西域诸部,此刻趁势西进,士气正盛,定能一举攻克河中之地,将其纳入版图。”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谈及官员选派之事:“况且如今朝中群臣,皆盼能赴西域任职,这背后的缘由,正是河中与西域盛产的棉花、广袤的粮田可带来长久之利。此战若能取胜,不仅帝国疆域得以拓展,更能在西域及河中地区增设大量官职,既缓解了关内官缺少、晋升难的压力,又能让那些随军征战、出谋划策的有功之臣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或授实职,或获封地,如此赏罚分明,既能激励人心,又能推动新政落地,实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户部尚书王钝紧随其后,双手捧着厚重的账册躬身奏
道:“陛下,户部已详细核算过国库储备:目前太仓存银已逾千万两,各地粮仓积储的粮草折算下来,足以支撑全**民十年之用,单就支撑二十五万大军三年的征战开销,更是绰绰有余。
他翻过一页账册,语气愈发凝重:“更需陛下留意的是,关内各省人口已突破一亿大关,人均耕地已不足三亩,河南、山东等地甚至出现‘一户五口,耕不足十亩’的窘境,人地矛盾日益尖锐,流民数量连年攀升,长此以往恐生民变。
“若能将河中与钦察地区的沃土纳入版图,朝廷可即刻组织百万无地农户迁往开垦,推广中原的曲辕犁、龙骨水车等农具,兴修水利沟渠。以两地的土壤肥力估算,不出五年便可年增收粮食三千万石以上,不仅能让迁民安家立业,更能充实国库、平抑粮价,实乃解民困、固国本的根本之策。
王钝抬起头,语气坚定如铁:“臣愿以户部库银及所有储备作保,此战所需的粮草、军械、饷银等一切军需,户部必将按时足额供应,绝无短缺之虞,请陛下放心!
礼部尚书陈迪更是当仁不让,立刻躬身奏道:“陛下,帖木儿帝国近年屡屡犯下不臣之举——其边军频繁袭扰我西域藩属部族,劫掠牛羊、焚毁聚落;更悍然扣押我朝前往西域的商队,截留丝绸、瓷器等货物,杀害护送的兵丁,此等行径实乃对大明天威的公然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
“昔年汉武帝遣张骞通西域,逐匈奴、设都护,扬国威于**之外,传为千古佳话;如今我大明国力远胜汉时,府库充盈、甲兵强盛,若能举兵讨平帖木儿,不仅可彻底打通自长安至君士坦丁堡的丝绸之路全段,保障商旅往来安全,更能借此让西域诸国、中亚部族亲眼见证大明的强盛与教化之盛。
“届时可在河中、波斯等地广设学堂,传授孔孟之道,推行华夏礼仪,让异域之民知君臣父子之伦、晓礼义廉耻之节,此乃远超疆域扩张的万世之功。
陈迪这番“维护商路畅通、传播中原教化的说辞,既贴合大明抚远柔远的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