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初恋爱人》

10. 尘埃落定

白星起从“计算机科学实验班”的摊位快步走来,脸上带着清华园里历练出的沉稳,眼神却依旧明亮。虽然学校不同,但同在上海,几人约好开学日互相“串门”。

“星起!”姚佳乐开心地挥手。

“清华大佬莅临指导,蓬荜生辉啊!”何天佑笑着打趣。

三人相视一笑,没有过多的寒暄,那份共同奋战过国赛、高考的默契早已融入骨髓。他们并肩走在复旦葱郁的校园里,谈论着新校园、新课程、新生活,言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白星起拿出手机:“来,合个影!纪念我们‘沪上三剑客’正式集结!”

照片里,三个年轻的笑脸在复旦的阳光下熠熠生辉。白星起将它发到了“重点班の星辰大海”群里,附言:“沪上F3已就位!@冰吟玉巴黎时装周记得给我们留票!@陈念薇@高砚辞帝都双雄,勿忘组织!”

重点班の星辰大海”群聊:

手机屏幕在未名湖畔、清华园内、巴黎公寓、复旦光华楼前同时亮起。

陈念薇看着群里冰吟玉活力四射的照片和语音,白星起他们三人的合影和调侃,嘴角扬起温暖的笑意。她点开高砚辞发来的那张清华园的照片,目光落在那片夹在教材扉页的银杏叶上,指尖轻轻拂过自己手机屏幕里的影像。

高砚辞同样看着陈念薇发来的未名湖照片,镜片后的目光在湖光、塔影和她掌心的银杏叶上停留许久。他点开群聊,看着冰吟玉的张扬、白星起三人的默契,指尖在输入框停顿片刻,最终只打了一个字,点击发送:

【好。】

简单的一个字,却像一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群里激起小小的涟漪。

冰吟玉秒回:【高神惜字如金!念薇快管管!】

白星起:【收到。帝都沪上,保持联络。】

姚佳乐:【一个开心小熊的表情包】

何天佑:【[OK手势]】

陈念薇看着高砚辞那个孤零零的“好”字,又看看群里热闹的刷屏,忍不住轻笑出声。她想了想,也回复了一句:

【大家,各自闪耀,顶峰再聚。】

最后,她点开和高砚辞的私聊窗口,将那张未名湖与银杏叶的照片再次发送过去,没有文字。几秒后,高砚辞发回了他的清华园与银杏叶照片。

屏幕两端,两枚跨越时空、来自同一棵银杏树的金色叶子,在各自的学府里,安静地躺在书页之中,如同两颗沉默却彼此守望的星辰。

列车驶向不同的方向,飞机划过不同的天际线。未名湖的波光,清华园的理性,塞纳河的浪漫,复旦光华楼的葱郁……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已然璀璨启航。青春的故事,翻开了崭新的、充满无限可能的一页。终点线的欢呼犹在昨日,而新的征程,才刚刚吹响号角。那些并肩作战的岁月,那些心照不宣的情愫,那些共同许下的约定,都化作心底最坚韧的锚,无论航行至何方,都指引着归途,也照亮着前路。

北大元培的自由气息,像一股东风,吹散了陈念薇身上最后一丝应试的桎梏。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跨学科的知识,哲学、艺术史、国际关系…元培的通识教育为她打开了前所未有的视界。未名湖畔的银杏叶黄了又落,她在辩论赛上锋芒毕露,在国际交流项目中侃侃而谈,眼底的光芒日益璀璨,不再仅仅是解题时的锐利,更添了思想的深度和世界的广度。她偶尔会想起清华园里的那个人,想起那句“终点见”,但清华于她,似乎已不再是唯一的坐标。她开始思考更远的远方,思考奶奶口中“世界很大”的含义。

清华钱学森力学班,是另一个层面的熔炉。高砚辞如鱼得水,却也深陷其中。挑战是前所未有的——顶尖的导师、严苛的课程、高强度的科研项目。他依旧是那座沉默而精准的灯塔,只是照亮的不再是陈念薇的方向,而是复杂湍流、材料力学极限、深空探测轨道。他的时间被实验、公式、代码切割得支离破碎。偶尔在深夜结束实验,疲惫地骑着单车穿过寂静的校园,他会抬头望向北大方向模糊的灯火,手机里编辑好的信息打了又删,最终只化作一个简单的“晚安”,发送过去,常常石沉大海,或很久才收到一个同样简洁的回复。

最初的几个月,他们仍努力维系着那份特殊的联系。

曾经传递在课桌间的纸条,变成了深夜的邮件和微信消息。高砚辞会分享一篇让他眼前一亮的物理论文摘要,或者一个困扰他许久的计算难题。陈念薇则会兴奋地描述元培通选课上教授的某个颠覆性观点,或者分享她在国家大剧院听的一场震撼心灵的先锋戏剧。只是,他分享的领域越来越艰深,她描述的世界越来越广阔,彼此的理解需要更多的注释和解释,那份心照不宣的默契,在各自专业的壁垒前,渐渐变得需要费力攀爬。

他们曾约定每月至少见一次。有时在五道口喧闹的咖啡馆,他带着满身实验室的金属和松香味,她带着刚从图书馆借来的厚厚外文原版书。他谈论着火箭发动机的燃烧不稳定问题,她谈论着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对当代艺术的影响。话题热烈,却像两条平行线,各自精彩,却难以真正交汇。更多的时候,是高砚辞的科研项目临时需要通宵,或者陈念薇的国际模联会议撞期。失约的歉意和理解的回复,成了常态。

大二的秋天,陈念薇做出了一个决定:申请巴黎政治学院(SciencesPo)的交换项目。元培的国际化平台和自身积累让她顺利拿到了offer。

临行前,她约了高砚辞在清华荷塘边的长椅见面。秋意已浓,荷叶凋零,水面上浮动着清冷的气息。

“我要去巴黎了,交换一年。”陈念薇看着平静的水面,轻声说。

高砚辞沉默了片刻,镜片后的眸光闪动了一下,最终归于平静:“嗯。很好的机会。注意安全。”

“嗯。”陈念薇点头。预想中的挽留或失落并未出现,只有一种意料之中的、平静的接受。她心中有些空落,却也释然。或许,这就是他们之间早已心照不宣的走向。

“终点…”高砚辞忽然开口,声音低沉,“可能不在一个地方了。”

陈念薇转过头,看着他被秋风吹乱的额发和依旧清俊却更显沉静的侧脸,心中百感交集。她努力扬起一个笑容:“但我们的路,都还在向前,不是吗?”

高砚辞深深看了她一眼,点了点头:“嗯。向前。”

在巴黎,陈念薇如同水滴融入海洋。古老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世界顶尖的学术氛围,不同文化背景的碰撞,让她飞速成长。她在左岸咖啡馆里写论文,在卢浮宫前参加学生运动,在索邦大学的讲堂里与教授激烈辩论。她的视野、气质、谈吐都发生了蜕变,更加自信、独立、散发着国际化的光彩。

冰吟玉如约而至。她早已在伦敦开始了预科,周末便跳上欧洲之星直奔巴黎。两个女孩在异国他乡重逢,兴奋地拥抱尖叫。冰吟玉看着眼前脱胎换骨的陈念薇,由衷赞叹:“薇薇!你简直在发光!巴黎太适合你了!”

她们在埃菲尔铁塔下合影,在塞纳河畔散步,在香榭丽舍大街血拼。冰吟玉依旧活泼开朗,叽叽喳喳地分享着伦敦的趣事和新的恋情。当她们坐在蒙马特高地一家能俯瞰巴黎全景的咖啡馆里,夕阳为城市镀上金边时,冰吟玉搅动着咖啡,终于问出了那个问题:

“你和…高砚辞,怎么样了?”

陈念薇望着远处缓缓旋转的摩天轮,那是她和高砚辞曾共度心跳时刻的象征。如今在异国他乡看到,心中涌起复杂的情绪,怀念、怅惘,最终归于平静。

“就像两条相交过的直线,”陈念薇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在清华北大的时候,短暂地靠近、交汇,然后…就朝着各自的方向,越来越远了。”她收回目光,看向冰吟玉,笑容坦然,带着一种成熟的释然:“他属于那些精密的仪器、深邃的宇宙和宏大的工程。而我…在这里,在巴黎,找到了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想探索的自己。我们依然珍视那段时光,只是…路不同了。”

冰吟玉沉默了一会儿,握住陈念薇的手:“有点可惜…但薇薇,我懂。你们都是星星,只是轨道不同了。高神在清华,肯定也找到了属于他的星空。这样…也挺好。”她顿了顿,促狭一笑,“不过,下次回国,记得请我吃饭,弥补我当年嗑CP流的眼泪!”

陈念薇笑着点头,眼眶却微微发热。她低头,从随身的笔记本里,取出一片夹得平整的、金黄色的银杏叶书签——正是高砚辞在成人礼那天送给她的那片。在巴黎明媚的阳光下,叶脉清晰,边缘有些微的干枯卷曲,却依旧散发着时光沉淀的温润光泽。她轻轻抚摸着叶面,仿佛触摸着那段已经封存在记忆深处、带着青草气息和公式清香的青春。

巴黎的交换结束后,陈念薇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SciencesPo的硕士录取,并成功申请到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博士项目,研究方向转向了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她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学术之路光芒璀璨。

高砚辞在清华钱学森力学班直博,师从顶尖院士,深耕航天器动力学与控制领域,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核心成员,他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国际顶尖期刊和重要的航天项目报告中。他依旧沉默寡言,气质冷峻,只是镜片后的目光更加深邃,承载着星辰大海的梦想。

多年后,一次高规格的中法青年科学家论坛在巴黎举行。陈念薇作为法方青年学者代表出席并做主旨报告。流利的法语、深刻的见解、优雅自信的风度,让她成为全场的焦点。

茶歇时,她在人头攒动的大厅里,一眼看到了那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身影。高砚辞作为中方青年科学家代表,正与几位外国学者交谈。他穿着合体的深色西装,身姿挺拔,褪去了少年的青涩,更添了成熟学者的沉稳和内敛的锋芒。他推眼镜的动作依旧,只是更加从容不迫。

陈念薇端着咖啡杯,静静地站在不远处看着他。时光仿佛倒流,又仿佛从未停止。那些图书馆的纸条、运动场的冲刺、摩天轮顶的约定、礼堂断电的幽蓝光晕、成人礼银杏树下的“终点见”……无数画面在脑海中飞速闪过,带着清晰的温度,最终沉淀为一片温暖而平静的底色。

高砚辞似乎感应到了目光,转过头来。隔着人群,隔着七年的时光,他们的视线在空中交汇。

没有惊愕,没有激动,只有一种久别重逢的了然和沉淀后的温和。他镜片后的眸光微微闪动了一下,随即,嘴角极其缓慢地、清晰地向上弯起一个温和的弧度。他朝着她,轻轻地点了点头。

陈念薇也笑了。那笑容发自内心,坦然、明亮,带着岁月赋予的从容与智慧。她亦向他,轻轻颔首致意。

没有寒暄,没有走近,没有询问彼此的近况。千言万语,尽在这无声的对视和颔首之间。他们读懂了彼此眼中的星光——那是各自在专业领域攀登至高峰的自信,是对过往美好情谊的珍重与释然,更是对彼此在截然不同却同样璀璨的轨道上运行着的,由衷的祝福。

片刻后,高砚辞被同伴唤走,转身融入了另一群学者之中。陈念薇也收回目光,轻轻抿了一口咖啡。苦涩的醇香在舌尖蔓延,回味却带着甘甜。

冰吟玉不知何时来到了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只捕捉到高砚辞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她挽住陈念薇的胳膊,轻声问:“看见了?”

“嗯。”陈念薇点头。

“说啥了?”

“什么都没说。”陈念薇微笑,“也什么都说了。”

论坛结束,陈念薇走出宏伟的会议中心。巴黎的夜空深邃,繁星点点。她抬头仰望,仿佛能看到在遥远的东方,在浩瀚的宇宙探索图景中,也有一颗星在坚定地闪烁着。

她想起很多年前,高考最后一科结束前,她在草稿纸角落写下的那句诗:

“砚池星火可燎原,辞别未必是终篇。”

彼时是对未来的期许与对某人的安慰。如今看来,竟是他们故事最好的注脚。

辞别从来都不是真正的终篇。

他们的故事,以另一种形式——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在人类的智慧星河中留下印记——在永恒地续写着。

夜风吹拂,陈念薇拢了拢风衣,步履从容地汇入巴黎璀璨的夜色。心中再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