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说她不想谈恋爱》
剧组杀青后的第十天,剪辑基地首次对外开放探班。大楼一层大厅被简单布置了一个媒体接待区,“《暗潮》媒体开放日”的横幅悬挂在主入口正上方。几个核心成员已经在此等候,他们面色疲惫却难掩兴奋,仿佛正迎接着某种阶段性的考验。
程今特意穿了一身深色风衣,试图掩饰连日来的疲态。她站在一旁,反复确认灯光、音响设备与接待流程的细节。虽然不是什么盛大的庆典,但从场地布置到现场氛围,她都要求一丝不苟。
不多时,导演杨学宁从剪辑室里出来,随意戴了顶黑色棒球帽,面容稍显憔悴。他径直走到程今身旁,略带苦笑地低声道:“片子还没剪完,媒体就已经等不及来看热闹了。”
程今轻声回应:“正因为还没剪完,才更需要我们稳住阵脚,不被舆论带节奏。”
沈宴与柳尧一前一后也从休息区走出。沈宴依旧穿着一身干净的休闲装,气场平稳,目光掠过大厅里三三两两聚集的媒体记者,转头对程今提醒:“待会儿采访环节,媒体可能会提一些刁钻的问题,你还是要留个心眼。”
柳尧在旁接过话头,笑着打圆场:“我打算在记者面前多夸夸剧组,说不定还能帮咱们拉点好感。”
程今闻言轻笑:“好,那我可记住了,就等你来替我们刷口碑。”
她的语气带着些玩笑,神色却仍是严肃的,顺带叮嘱了一句:“你最近人气涨得快,也注意适当休息。接下来宣传任务还很重。”
没过多久,媒体开放环节正式开始。杨学宁简单致辞,感谢媒体朋友的关注与支持,随后就由宣传团队带领大家参观剪辑基地的各个部门。记者们看了粗剪片段、听了剪辑师对创作理念的介绍,情绪逐渐被点燃。
参观结束后,媒体围在大厅临时设立的采访区,纷纷把话筒和镜头对准了主创们。一名记者率先向导演提问:“请问杨导,对于《暗潮》后期剪辑的进度,您心里有把握吗?听说拍摄期就非常艰难。”
杨学宁镇定地回应:“拍摄虽然艰苦,但我们团队非常专业,也早已做好了迎接困难的准备。现在的剪辑进度正常,我们会继续打磨细节,力争呈现出最好的效果。”
下一名记者将话筒递到程今面前,问题明显带着试探与尖锐:“程制片,坊间一直有消息说对家公司已经封锁了主流宣发渠道,《暗潮》是否感到压力?有没有可能因此跳档或弃档?”
现场的氛围一下子安静下来,所有人目光都聚焦在程今身上,等待她的回应。
程今淡然一笑,举止落落大方:“对市场的竞争,我们剧组一直保持关注。至于您提到的渠道问题,我可以透露的是,《暗潮》目前已经做好了多手准备。就在今天,我们也首次公开宣布,将与多家中小院线发行公司、以及一些海外流媒体平台展开深度合作。”
她的声音不高,但字字掷地有声,带着令人信服的沉稳与自信:“新的发行模式或许会带来新的机会,请大家耐心期待。”
此言一出,记者们瞬间捕捉到了兴奋点,又立刻追问:“这是不是业内盛传的‘宣发联盟’?您能否再透露一些细节?”
程今轻笑着摆手,语气不失礼貌又保留分寸:“具体细节很快会向公众公开,非常感谢大家对《暗潮》的关注,请大家保持期待。”
一连串闪光灯亮起,程今以一个平静的微笑结束了采访环节。她转身走下采访台时,目光微微一沉,心里非常清楚:今天这个小小的开放日只是开始,她主动抛出的这条“宣发联盟”信息,不仅是在给舆论制造话题,也是向一直虎视眈眈的对家释放明确的信号。
开放日结束不到一小时,#暗潮杀青#、#主创首次发声#等词条便接连爬上热搜。《暗潮》媒体日现场图、沈宴柳尧合影、程今的采访片段,迅速成为各大账号争抢的素材。最引发讨论的,是她那句言辞克制却意味深长的表态,“我们与数家发行公司及海外流媒体展开深度合作。”
这句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水面,激起行业内外的层层涟漪。
有人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市场试水,有人说这只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毕竟,在主流平台的首推位几乎被对家买断的当下,《暗潮》本就算不上顶配班底,加之拍摄期数次超支,后期宣传几乎等同于山穷水尽。想让这部片子“有地方可上”、“有观众能看”,程今确实只能走出传统路径,通过多方资源整合,在缝隙中杀出一条血路。
越是局势被看衰,议论声越是热烈。几个自媒体账号火速放出解析视频与长图标题:“破釜沉舟还是饮鸩止渴?”“女性制片人的孤注一掷?”“宣发联盟=宣发自救?”……甚至连“国产片宣发分级时代是否来临”这样的议题也被炒了上来,评论区吵作一团。
其中不乏冷嘲热讽——
“没有钱和主流平台签独家,只能拉一堆边缘公司抱团取暖。”
“海外流媒体听着响亮,真进得去北美主频道再说吧。”
“宣发联盟说得好听,听起来倒像众筹发行。”
面对这些声浪,程今并没有急于让唐夕回应。在她看来,舆论战从来不是看谁吵得凶,而是谁能等到关键节点丢出致命一击——样片,只要样片足够强,一条实打实的物料就能让全部质疑哑火。
这场宣发之争,某种意义上早已超出项目本身,它是一次试图撕裂旧格局的挑战,是在资金与资源高度倾斜的行业结构中,一个边缘制片人试图反攻主阵地的顽强尝试。
而回应这些冷言冷语最直接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拿出让他们闭嘴的成品。
她没时间分神回击,每一分心力都投进了剪辑室和谈判桌。眼下最重要的不是舆论赢得多漂亮,而是:影片一旦完成,得有资格堂而皇之走进影院,在观众面前,赢得属于自己的位置。
然而,在对外释放“宣发联盟”信号的同时,程今还必须面对另一个更紧迫的内部难题,董事会的再次施压。
这天下午,在临川基金的会议室里,程今与林言再次坐到同一张桌前。落地窗外车水马龙,阳光透过玻璃打在桌面上,刺眼而冷冽。
林言穿着笔挺的深灰色西装,翻开手中的资料,直奔主题:“你提交的后期预算我们看过了,问题在于,金额远超预期。赵敏虽然表达了支持,但她一人之力,左右不了董事会。如果市场反馈不佳,我们必须考虑及时止损,包括抽回尚未投放的资金。”
程今心里早有准备,语气毫不让步:“我主动对外释出‘宣发联盟’的合作消息,就是要让大家看到我们并非孤军奋战。多点联动的宣发模式一旦铺开,能带来的不只是话题,还有覆盖半径。但想达成这一步,需要追加资金配套。”
“追加?”林言冷笑一声,“从立项到杀青,你已经超出预算15%以上。董事会对你的耐心,正在被消耗。”
程今淡淡看他一眼,语气镇定:“所以我提出签对赌协议。如果项目达不到宣发与市场预期,你们可以收回所有追加资金,同时获得更高比例的股份处置。但如果我们做到了,我希望获得更多的操盘自主权。”
这话一出,林言明显愣了下。
他以为程今会提出某种缓冲方案,没想到她直接将个人利益绑上了最激烈的对赌方式。资本圈里这不是罕见之举,但若失败,程今不仅失去个人收益,更可能失掉她三年内积累的全部信用。
“勇气可嘉。”林言靠在椅背,目光复杂,“一旦输了,你就什么都没了。就算赢了,收益最多的也是我们。你图什么?”
程今看着他,眼神冷静如刀:“图我该拥有的掌控权。哪怕代价是孤注一掷。”
她顿了顿,又道:“你们看重的是回报,我要的是创作底线。《暗潮》不是站在主流红利里的项目,对家封死了大平台,我们若不另辟蹊径,唯一的下场就是被压在热搜和推荐之外。而只要我们能先在小范围引爆,再反向拖拽观众注意力,局势就还有机会翻转。”
林言望着她,神色慢慢收敛。他
原以为程今只是“执拗”,如今却越来越像是在面对一个真正的对手——冷静、果决,有风险意识,也敢承担。
沉默片刻,他缓声说:“那好。你要对赌,我会将方案呈报董事会,并安排律师拟定合同。但必须给一个明确期限。一个月。首轮成片必须完成,同时展开试映,市场反馈不过关,对赌协议自动失效,资金即刻撤回。”
“可以。”程今点头,“一个月内,我们肯定能交得出让大家都满意的版本。”
林言重新合上资料,语气带着一贯的冷淡利落:“董事会还会同步监控社交媒体和舆情动向。一旦有明显下滑,我们将立即叫停增投。”
“成交。”程今吐出两个字,这场博弈暂告段落。
起身前,林言突然低声补了一句:“程制片,个人建议——你不必这么逼自己。其实还有更轻松的路。”
程今微笑:“我从来不认为轻松这种词,适用于我选择的方向。成功,从来是难的。”
她转身离开,脚步不快,却带着一股斩钉截铁的韧劲。林言站在原地,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唇角缓缓勾起。那不是挑衅,也不是轻蔑,而是一种……愈发浓烈的兴趣。
他忽然发现,他不再只是想赢下这场合作——他开始好奇,她还能撑到哪一步,又会如何反击而上。
一周后,程今正式签署了对赌协议。
董事会批下了一笔应急资金,用于后期剪辑、调色与宣发各环节的统筹调配。作为协议的一部分,她必须在一个月内交出一版能通过内部评估、并在小范围试映中获得正向反馈的成片。否则,所有资金将即刻收回,项目宣告终止。
消息一出,导演与后期团队一度沉默。这意味着再无缓冲时间,时钟的滴答声从此挂在每个人的耳边。一旦延误,或试映反响不佳,所有付出都将付之东流。
可程今的反应却出奇冷静:“这或许是我们最好的机会。我们再也不能浪费任何一帧。只要片子好看,观众会替我们发声。资本可以冷漠,但观众不会骗人。”
从那天起,剪辑室的灯光几乎昼夜不息。杨学宁与剪辑师老贺重新梳理动作戏、兄弟对峙与心理暗流的所有素材,力图让每一个闪光点都恰如其分地呈现。沈宴与柳尧也主动抽时间来看片,针对镜头衔接与角色呈现提出建议。
程今和唐夕则并肩推进宣发布局:海外流媒体的上线节奏、联合发行公司的地推策略、小城影院的点映路线……多点联动的每一个环节都需精准落位,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赵敏也在暗中持续提供支援。她虽然在董事会中话语权有限,却是最早愿意为程今下注的人。某次通话中,她语气平静:“你尽管做你想做的事。我只是你背后的支持者。你若成功,我替你在资本层面争话语权;你若失败,也别怕。就算跌倒,我想你也会很快站起来。”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程今低声应道:“谢谢你。我会证明自己。”
这段压强式后期冲刺的每一天,都像在玻璃上奔跑,惊险、绷紧、容不得失误。
程今唯一能做的,就是咬紧牙关,往前冲。
她曾说过:“没什么好犹豫的。”现在,到了兑现这句话的时候。
那晚,程今独自走出后期基地,夜色沉沉,城市街道被冷白灯光拉得苍白模糊。她一手攥着手机,脑中掠过林言在会议室留下的那抹若隐若现的笑,分不清是挑衅,还是试探。
但她没有时间去猜资本的情绪。
比起林言的意味,更让她紧迫的,是一个月后——若无法交出一部真正能打动市场的成片,她这一路走来的所有努力,恐怕都将归零。
可她没有退。
没有退路,反倒逼人每一步都走得更狠、更准。
她打开备忘录,在手机上写下一行字:
【对自己,再狠一点。】
随后,她把手机收回口袋,脚步稳地迈入夜色之中。昏黄路灯下,她的背影被拉得细长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