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片人说她不想谈恋爱》
剧组杀青后的第七天,程今一早赶到后期制作基地。
楼道早已不复往日冷清,如今人声鼎沸,后期剪辑师、音效师、调色师来回穿梭,抱着硬盘、画面素材、配乐线稿与参考分镜,脚步匆匆,神色疲惫却又带着隐隐兴奋。他们就像刚登上战场的士兵,在混乱中努力排兵布阵,准备拼出整部电影的真正轮廓。
走廊尽头,一张手写纸贴在剪辑室的门上,字迹潦草却坚定:“《暗潮》首剪区,非相关勿入。”
推门而入,程今第一眼看到的不是人,而是一张被外卖盒和便签纸堆满的桌子,和闪着蓝光的剪辑屏幕。导演杨学宁正坐在电脑前,脸色苍白但眼神专注,像是已经几个通宵没合眼;主剪辑师老贺靠在椅背上,嘴里嚼着冷掉的面包,鼠标滑动时间线的手指却稳得像机器。
程今在剪辑室扫了一圈,没见到之前日夜奋战的小澄,便随口问了一句:“小澄呢?不是一直跟着做片花?”
老贺没抬头,只是淡淡答了句:“她临时被调去公司新项目那边,剪一档综艺宣传。上头批的命,我这边接手电影长剪。”
杨学宁补充:“她之前那几版做得不错,但长片节奏跟片花不一样,老贺这边更有经验。”
程今点了点头,没再多问。
空气中混着咖啡味和热机器散出的焦灼气,整间屋子像是被一股“不能出错”的紧绷情绪牢牢包裹。
“你们怎么还没回去睡?”程今压低声音走近,语气里透着关切。
杨学宁眼睛没离开画面,低声回她:“睡不踏实,脑子还在跑。越剪越觉得紧要,每一帧都不敢放松。”
“有几个段落拼上之后特别惊艳,”老贺语气微哑,“尤其是沈宴那场巷道搏斗,我们把几个角度剪碎重组,放上配乐之后……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程今听着,眼神微动,扫了一眼屏幕上停格的画面。是沈宴被反派一脚踹倒、从废墟中缓缓爬起的慢镜,背景光影浓烈,脸上汗与血交错,眸光里却是一种几近绝望又偏不认输的狠劲。
她沉默了一下,低声道:“这个镜头留下。”
杨学宁和老贺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当然。”
这天上午,程今陪导演杨学宁与主剪辑老贺,一帧帧过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粗剪内容。三人就每一处对话衔接、动作节奏与配乐起伏讨论了两个多小时。尤其巷战、爆破几场重头戏,素材量惊人,光镜头编号就密密麻麻铺满整个时间轴。
老贺一边翻素材一边感慨:“要不是当时程制片咬牙加了机位,现在这些场面真拼不出层次感来。”
程今笑了笑:“那会儿也担心预算吃紧,但我知道打得响的不是规模,而是能不能抓住观众的眼。要是真剪不出效果,到时候还得补拍,不如一开始就拍够。”
导演杨学宁举起手边喝空的咖啡杯,朝她一晃:“你一直都很清楚资源该花在哪儿。”
气氛刚稍微松动,剪辑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程今回头看去,是林言。他依旧西装笔挺,神情不急不缓,西装口袋里的灰蓝色方巾对折得一丝不苟。
他步入剪辑室,没有寒暄,直接开口:“早上刚和董事会那边做完汇报,正好来看看首剪进度。”
杨学宁闻言,眉头几乎不可察地动了一下。老贺点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
林言站在他们身后,静静盯着屏幕上的画面播放,神色不显起伏。他看了十几秒,忽然开口:“现在的剪辑节奏偏保守。观众的注意力流失比以往快很多,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些强对抗式的结构切入?”
他转而看向程今和导演,语气平和:“比如沈宴和柳尧的这条线,若从信任裂缝上做文章,情绪冲突会更集中,也更容易激发社交平台上的舆情讨论。这种张力不必明说,但可以适度留白。”
他话音顿了顿,眼神落在一段正在播放的片段上,语气没有起伏:“这场戏情绪线不错。但从市场反馈来看,观众对反派的记忆点往往来源于动作之外的压迫张力。如果这场能做一些视觉上更极端的处理,比如通过光影、剪辑节奏放大反派的控制感,可能更容易沉淀为记忆标签。”
导演皱了下眉,语气并不激烈,却带着明显克制:“这段戏原本是设计为心理压迫,而不是转为肢体冲突。我们更想让观众感受到角色内心在崩裂,而不是用一个表层的狠,去替代那份挣扎。”
林言没有反驳,只是微微一笑:“理解创作上的选择。我的建议只是基于数据模型对观众刺激反馈的分析。既然影片本身兼具类型片属性,也不妨试着为传播面多准备几个破口。毕竟,后续市场节点紧张,宣发资源有限,每一个看点都要最大化。”
他语调从容、不急不慢,却句句切中核心。
程今站出来打圆场:“林总的建议我们会纳入考量。现在是首剪阶段,我们会先完成一版保留导演创作初衷的正式剪辑。同时也会准备一份辅助版本,做小范围的观众测试和偏好评估。这样您那边也有明确的数据可供决策。”
她用“辅助版本”而非“商业版本”,语气平稳,既回应了林言,也守住了主创底线。
林言看她一眼,唇角似勾起一个几不可察的笑:“程制片做事我一向放心。那就尽快推进,我这边会继续跟宣发端保持同步。”
说完,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开。
门轻轻关上的一刻,杨学宁猛地一甩鼠标,低声道:“真他-妈不是拍戏,是开公司年终汇报。他的每一句话听着都没错,但他根本不在乎故事,只在乎指标。”
老贺冷哼:“把演员演得多狠、剪得多刺激,全往‘市场价值’上靠。这片子要真按他说的剪,离爆米花商业片就差一步。”
程今举手示意两人稍安:“我知道你们不痛快。但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扛住。他想要数据,我们就给他数据。他能看见我们做出的让步,也要看清我们底线在哪儿。”
导演长出一口气:“希望他别再来指点江山了。”
程今低头,手指轻敲桌面:“他不会那么轻易罢休。林言的路数,是用资本和市场反推创作。只要数据能站住,他就会想把我们带进下一轮干预。我会盯住,但我们也得有备选方案。至少,留下一版我们真正想要的《暗潮》。”
正说着,手机屏幕亮起,唐夕发来一条新消息,通知栏“滴”地一声震动。
程今低头一看,心口微沉。
【刚收到不太好的消息:对家正式宣布大片定档,并买下了五大平台的首推资源。海报文案也很不客气。】
程今拇指轻扫,点开图片:一张铺天盖地的视觉海报,赫然写着“年度工业巨制”,字体冷硬压顶。对家不仅提前公布了档期,还包下了视频平台首页、应用商店开屏、院线官网等多个渠道的首位推荐,全网形成压迫式联动。
连空气都像骤然沉了几度。
“对家这是在直接宣战?”老贺凑近,看完屏幕,声音低哑。
导演冷笑一声,语气压着怒火:“他们是早就盯着我们。”
程今沉了几秒,随即拨通唐夕的电话。
那头一接通,就传来唐夕压抑的怒气:“他们的宣发文案连遮掩都懒得做了,明摆着要把我们钉在穷制作、弱宣发的印象上。五大平台首推全被抢,我们这边的预算撑死也就他们的一半。”
程今轻轻闭上眼,指腹抵住眉心。之前她为了保证拍摄质量,已经把可调配资金压到了每一个拍摄现场的细节里:服化、爆破、多机位拍摄、演员档期,全是硬成本。她明知道后期会紧,但还是赌了那一把。现在影片虽然顺利杀青,赵敏的资金也到账,却仍然捉襟见肘,调色、配音、宣发,每一项都得掰着预算往下抠。
“我们现在不能硬碰,但也不能坐等。”程今语速平稳,“‘宣发联盟’那边继续推进。小平台、地方影院、校园放映、路演预热,还有多少资源能挂频道,你都列一遍给我看。不要慌。”
挂断电话后,她抬头,目光扫过正在看她的导演和老贺。
“三件事,”她开口,“一,剪辑继续,质量不降;二,常规宣发预算维持,先放弃跟他们正面对轰;三,我们选一两个炸点,提前预热,社交媒体上抢一个话题场,不能让观众以为我们认输了。”
她话音刚落,当天下午,便火速召集了一个后期进度紧急会。
会议室里人不多,气氛却紧张得厉害。除了导演组与宣传组,连投资方代表也有人到场,不等程今开口,质疑声便先落了下来:
“预售资源都要被他们封完了,咱们要不要改档避开?”
“与其撞死,不如拖一拖,让成片再精修一下,等他们热度过去再上线。”
“哪怕晚两周,也好过现在扑街。”
程今坐在最前排,一手翻着宣发预估数据,表情始终未变。她没有急着回应,只是安静地听,等所有声音汇聚成片,才缓缓抬头。
她开口的声音并不高,却足够清晰:“你们说得都对。但我们这部片子,从开机第一天起,什么时候资源宽裕过?什么时候有对手让过路?我们拍到今天,是靠退避退出来的吗?”
空气一时凝住。
她目光扫过全场:“但我们不是去送死。我不会盲目撞档,也不会自毁信心。对家要封渠道,我们就另起声量。地方院线、校园场、路演观摩,我们走另一条路线,把声势炒出来,观众自然会来看我们。市场的注意力,不是只有大平台能抢。”
台下仍有人欲言又止,却被她紧跟一句压住:“我们现在最该做的,是把片子剪好。如果成片不给力,一切宣发都是空话。”
全场沉默。
程今最后看向林言。他坐在会议桌另一侧,一言未发,只是嘴角微不可查地勾了一下,眼神仍旧冷静如水,看不出态度。
散会时,程今才察觉,自己攥着文件的手指已经泛白,几乎要把纸张捏皱。
接下来的几天,剪辑室仍在昼夜赶工。因林言频繁出入“监督”,程今索性让老贺顺带整理一些“边角料”,包括N□□段、拍摄花絮、换机位时的即兴对戏,没准能在社交平台上找到另一个切口,试探观众的兴趣点。
谁也没料到,真正的“破局物料”会藏在一段几乎被遗忘的彩蛋里。
那是杀青前拍摄的一场关键戏——沈宴与柳尧饰演的角色兄弟反目,枪口相对,一切情谊化作火药味。导演当时为了抓住两人对峙间的情绪变化,特意设了多个角度、连拍数小时,还拍下许多机位切换间两人私下对戏的片段。
“这俩人真是演疯了。”老贺一边翻素材,一边忍不住感慨,“连在镜头外都在较劲,真不知道他们是在排练,还是还没从角色里出来。”
其中有一段,沈宴在一遍遍调试拔枪的速度,柳尧站在他对面试探式走位,不断抛台词、改语气,两人像在某种隐秘的博弈中较量,也像在用角色对话彼此探底。镜头外的张力,几乎比镜头内还高。
老贺眼睛一亮,把这段划了重点。
唐夕得知后立刻提议:“要不剪成个小花絮?放到网上试试水,就当咱们开始反击了。”
程今沉吟片刻,点头:“三分钟以内,情绪连贯,台词和眼神都保留清晰。即便上不了首页推荐,只要够真,会有自来水帮我们推。”
当晚,剪辑师加班将这段片场“非正式对峙”剪成短花絮,配上简单的过场解说。视频发出时,没人抱太大希望。毕竟现在各大平台的主推资源早被对家封死,热搜榜单也被商业通稿堆满,《暗潮》几乎没有发声空间。
但意外发生在凌晨两点。
唐夕盯着数据边打哈欠边刷着页面,突然一个激灵坐直:“……怎么回事?”
她刷新一次,播放量翻了一倍;再刷新,又多了几千转发。最初只是几条弹幕刷起“这对有点意思”,很快,#暗潮兄弟线#这个原本无人注意的话题,悄无声息爬上热榜。
到清晨,热搜已挂在前十。
“沈宴和柳尧这一场真是绝了,两个演技挂互撕太上头了。”
“强强对峙那味儿出来了,沈宴那个眼神,我磕到昏厥。”
“这一段直接戳爆我嗑点。”
“CP也嗑,戏也稳,这种演员配对太少了,求正片给足。”
自来水UP主开始剪BGM混剪,有人做成MV,有人做角色解构视频,还有弹幕直接带节奏:“这不是卧底片,这是兄弟片,是嗑疯了的兄弟片。”
短短一夜,#暗潮兄弟线#成为《暗潮》上线以来第一次没有资本推动、纯靠观众情绪裂变引爆的舆论点。
早上七点,程今接到唐夕电话时,正拿着冷掉的咖啡看后期剪辑进度。电话那头唐夕激动得声音都飘了:“姐,我们爆了!”
她拿起手机,看见熟悉的热搜词条挂在首页,点进去,一屏一屏的弹幕与评论,仿佛密不透风地把那段三分钟小花絮包围在中心。
有人说,这才是能撑起国产硬汉片的新标杆;也有人说,终于不是无脑爆炸,而是情感和暴力一起燃烧。
程今盯着数据曲线那一瞬,有些恍神。她上次见到这种自然发酵的爆点,还是她早年还是编剧时,一部小成本青春网剧因为一段台词被疯转。
但那时候她只是追热点的参与者,而现在,她是决策者,是带领团队走出困境的那个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