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王已死》
内侍恍然回神,忍不住又后退一步,离这祸水长相气场疏异的人再远一些,接着清清嗓子,板肃平正地端起腔调:
“遵陛下口谕,免先生三跪九叩之礼,您可站着接旨。但旨令一接,您必须立即随咱家入宫觐见,不得耽搁。”
连雨年扫过他胸前微微鼓起的线条,没有问“倘若不接呢”之类的废话,穿好长衣拱手施礼,恭听圣旨。
内侍四下看了看,从胸口取出装有密旨的木筒递与他。他双手接过,打开,一方玄色巾帕在盒底铺展,上面有几列铁钩银划的金字:
命丹氏传人即刻入京,不得延误。
字上盖着鲜红色玺印,出自货真价实的帝玺,连雨年却毫不在意,兀自想:这圣旨应该不是那位亲笔,他性情恬和内敛,又因幼时经历,习惯落笔藏锋,决计写不出这样锋芒毕露的字体,应是出自张相之手。
“丹澧先生,请。”内侍道。
再次听到这个陌生名字,连雨年回过神来,不动声色地道:“能否先让我收拾下行李?还有院子里的鸡鸭,我也需托人照料一二……”
“这些咱家早已虑到,已经为您准备好了。”内侍微微一笑,“为陛下办事,先生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
连雨年也跟着一笑,朝东面拱手:“陛下圣明。”
轻装简行离开住处,连雨年和内侍步行出村,就见他的马旁边停了一辆马车,驾车的是个练家子,面容掩在斗笠之下,是皇宫暗卫的习惯。
“请上车。”车夫向二人拱手,动作间露出青茬微露的下巴。
乘上马车,连雨年将窗帘挂在窗边的银钩上,倚着窗台拄脸,懒懒看着渐行渐远的熟悉景象。
他在此处住了三年,不算短的时间,却意外的没有带给他任何落地生根的眷恋。
来时仓促,也不因匆匆离开而不舍。
这到底不是他的家。
暗卫把马车架得很稳,紧跟着策马的内侍。
车厢晃晃荡荡,不意已行出十数里,在经过一片荒废田野时,车里忽然传出声音:“能否在这儿停一下车?我有些事。”
以为他要解手,车夫和内侍同时勒住缰绳,缓缓放慢速度,停靠在一株槐树下。
槐树侧面是一座低矮的茅屋,枯死的藤蔓在茅檐上纠结成乱糟糟一团,发黄的尾端垂落,掩着破败的门窗。
二人并不对它投去一眼,连雨年下车后却直奔它去,伸手推开屋门时,浓厚的灰尘簌簌落下。
“先生?”内侍不解。
“之前路过这里,落了样东西。”连雨年摆摆手,没进屋,只是伸手往里一招,轻轻巧巧提出个东西。
一张面具。最普通的,街边小摊三文钱一张的白面面具。
他戴上面具,放眼望向荒田,满地杂草变成了金黄的小麦,随风起伏如浪。
有人坐在牛背上,踱过田埂小路,唱一曲大山歌谣,无意中迎上他的目光,向他招了招手。
连雨年放下面具,于是一切恢复如常。
“多谢当日送我一程。”他说,“陛下已经收复南疆,欢迎回家。”
清冽的风旋地上升,卷起烟尘枯叶,又扬扬而落,空幽的风声宛然如歌。
内侍与暗卫面面相觑,不禁打了个冷颤。
连雨年扫去面具上的灰尘,收入袖中,昳丽眉眼温和舒展,摆成一个夺目勾魂的笑容。
“走吧。”
“……”
舟车劳顿两日,连雨年三人终于出了丹桂乡,在官道旁的驿站停下时,就见里面灯火通明,负责打理驿站的小隶因为提前收到口信,已然备好了酒菜热水,就等着他们入住。
盛朝对基层官吏的控制力是有史以来之最,无论官职大小,考核标准一致,若有不尽心尽力者,到了年末将会面临极为可怕的清算惩罚,便是朝中大员也会为此胆战心惊。
不过严格归严格,朝廷发的俸禄还是不少的,而且都是足额满发,做得好了还会有奖励,所以年年有人被筛下来,年年有人挤破了头考上去。
可见古往今来的道理唯有一条永恒不变——只要钱给够,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当然,这驿站小隶之所以会如此殷勤,还是因为提前传话的人是天子近侍,换个人虽也会尽心招待,却……至少不会准备如此丰盛的餐食。
连雨年看了眼满桌的大鱼大肉、好酒好菜,眼底闪过一丝笑意。
酒足饭饱,车夫守在门外,内侍坐于屋中,“丹澧”先生则倚坐在窗前,修长的手指捻着一枚黑棋,将他肤色衬得越发白净。
“公公,您在丹桂乡讳莫如深的事,现在总可以告诉我了吧?”
棋子“咔嗒”落在棋盘上,他的声音悠悠荡开。
内侍挥退小隶,坐得笔直:“还请丹先生见谅,丹桂乡是上古巫术发源之地,盛朝几乎所有鬼神传说皆出于此,有些事实在不好在那里说,怕无意中犯了忌讳。您是丹家人,丹乃巫族大姓,应该也多少传下过一些规矩吧?”
“嗯。“连雨年拈起白子。
丹家乃上古巫族世家,曾辅佐人皇东征西战、筚路蓝缕,是人族史书中“相”的源头。
而今衰落,自有其定数,但传承未断。若非如此,那位只问苍生不问鬼神的天子也不会派人寻来。
“他……”他顿了顿,“陛下急召我入京,究竟所为何事?”
内侍沉声道:“丹先生听说过妖蛊教吗?”
妖蛊教,无妖有鬼,供奉邪异神明的乡野教派,越是靠近帝京,在百姓间扎根的就越深,但触角遍及大盛,丹桂乡也在其笼罩之中。
“这就是我知道的全部。”连雨年落下白子,又拈起一枚黑子。
内侍垂头,把声音压得更低:“三年之前,小临安王遇刺亡故后,陛下盛怒,花了整整三年时间剪除先太子残党,将先帝特赦的先太子母家、党羽及其妻妾母家等所有势力连根拔除,却在这过程中发现了先太子与妖蛊教的勾连,认为其很可能是先太子生前秘密筹建的组织,背后牵连甚广,远不止是一个乡野教派那么简单。”
“陛下有心深挖,但遭到了一些……凡世之外的阻力,因而广发圣旨,招揽有驱妖除鬼本事的能人,为调查此事的众位大人保驾护航,扫清障碍。”
连雨年不紧不慢地排布棋局,掀了掀眼帘,并未因为他的讲述而起波澜:“陛下受大儒教导,诸位大人亦是受教儒学金榜题名,深受儒门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说的影响,怎会相信妖蛊教里的‘鬼’真实存在,还大费周章地做这种事?”
“陛下确实不信,在丹先生之前进宫的那些能人异士,也并未替陛下和大人们寻到所谓的鬼。”
内侍说到这里,突然打住,拎起茶壶倒了杯茶,用微微颤抖的手端起烫茶,一饮而尽。
连雨年扬眉:“公公这是……”
内侍摆摆手,不知是因为茶水太烫还是情绪激荡,嗓音哑得厉害:“先生莫急,且听咱家将那日之事告知于你,便明白了。”
十六天前,也就是内侍动身寻找丹澧的前一天,五名应召而来的捉鬼师、除魔天师等奇人一同进宫面圣,为陛下解惑。
彼时,三位领了彻查妖蛊教旨意的大臣坐于右侧,陛下端坐于屏风后,众人只能隐隐瞧见一道模糊轮廓,与他头上那方动也不动的冕旒。
御书房内气氛沉冷,大人们的表情很不好看,似乎是对陛下关注鬼神之说的事不满和忧虑,让那五人当即变了脸色。
所幸他们都是老江湖,念头一转就想好了对策,皆垂手聆听圣意。
不多时,几个内侍端上一只水缸形状的玄玉瓮,朝他们比了个“请”的手势。
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