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归义非唐》

第242章 谋求西进

第242章 谋求西进

“噼里啪啦……”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在少量鞭炮与大量的爆竹声中,大唐迈入了大中十二年。

对于天下人而言,不管是大中十年还是大中十一年,各地州似乎都不太平,不是洪涝就是干旱。

当然,这些事情并非不可处理,只是碍于各地军费度支太大,无法挪用赈灾,致使百姓流离失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若是某处容易安生,其传播速度便会极快。

遭了灾的百姓,也会自发传播迁徙,总比留在当地等死要好。

“听闻陇右招抚饥民,发农具耕牛和粮食,开荒三年免税,仅收商税与田税,不收杂项。”

“真的?”

“真的,不过陇右的商税和田税有点高,开荒期过后要交两成粮食作赋税。”

“两成还多啊!没有杂税就行!”

“陇右不会逼我们借钱还债吧?”

“没听说过,但陇右不好去,听说各地设关,不让去陇右。”

“那怎么办……”

“唉……我也不知道,只是听说逃入陇右就能看到许多粥棚,沿着粥棚走,就能得到安置。”

“有粥?!”

“娘贼的,再继续待着就要被饿死了,我宁愿在路上饿死,也不愿意在这里饿死!”

自正月元日开始,蜀中多有流言,大多是描述陇右富庶,官吏宽善。

若是放在平日,这些流言还没有什么,只是随着西川、东川、山南西道等处赈灾力度渐渐减小,饥民难忍之下,只能啃食树皮野草,想办法向陇右逃去。

西川百姓大多逃往松州,东川与山南西道百姓则是逃往成州、武州。

流言沿着长江向下,江南西道、淮南道沿江各州县饥民也常常听到这些流言。

少量饥民沿着江河往陇右走去,但更多的则是走官道。

各州县官员担心饥民动乱,纷纷推诿,驱赶饥民离开本州县,而各道节度使也是相互推诿。

正因如此,许多饥民被驱赶过来过去,最后干脆加入了山上的盗寇。

盗寇没有吃的,便只能劫掠州县四周乡村,淮南的治安因此动乱,身为节度使的崔铉也忙的焦头烂额。

这种情况下,身处陇右的刘继隆,反倒是迎来了自己的长春季节。

“元宵还没过去,成武松三州便有近千饥民逃入境内,还得是节帅这法子好用啊。”

正堂内,高进达笑着对桌上文册记录,崔恕、李商隐、张昶等人也各自在正堂一角理政。

刘继隆坐在主位编写书籍,众人看了看,发现都是简体字后,便不再继续往下看了。

小半个时辰过去,曹茂从堂外走来,隔着老远便作揖叫嚷:“节帅,某回来了!”

“是曹参军回来了啊。”

“曹参军元宵欢乐啊……”

高进达与崔恕对曹茂打招呼,李商隐也隔着老远作揖,只有刘继隆和张昶低头做事。

待曹茂走入堂内,刘继隆这才放下笔,抬头看向他道:“如何?”

“十三个州都巡查结束,涉事官员二十七位,直白四百五十二人!”

“除了大雪封山前送往甘州的那一百多名官吏和四百多家眷,眼下还有三百一十六名官吏及一千三百多名家眷。”

“节帅,这群人都要等着大斗拔谷道解封后送往甘州吗?”

曹茂询问刘继隆,刘继隆听后平静道:“尽数送往河西,另外这批人用来换取香料和军马,每人值钱二十贯。”

“如果没有钱,就定下香料、炒茶、马匹、黄牛等商品的价格,先卖给我们,再交易这批人。”

西域传入的香料有许多,例如郁金香、龙脑香、沉香、异香名宝、黑沉香等……

这些香料在产地不贵,传入西域后也不能算名贵,但通过河西流入中原后便价格倍增。

陇右本身产麝香,每两值钱数百乃至数千,具体看卖往哪里。

对于香料,刘继隆向来是贩往长安的,每年仅此一项,便能收获数千贯钱财。

之所以这么少,主要还是因为陇右的麝香产出不多。

正因如此,半个月前张淮深来信后,刘继隆便回信同意了与河西的贸易事宜。

陇右完全可以靠少量的人口贸易和粮食贸易,从河西获取大量香料,然后将香料卖往长安,从各道买入各种绢帛、织锦、瓷器和漆器。

张淮深手中有一百多担香料,每担重百斤,虽然价格不一,但运往长安贩卖,起码能价值十几万贯。

这十几万贯拿去买瓷器、漆器和织锦、绢帛后,完全可以翻一倍卖给张淮深。

张淮深没钱也没事,用马匹来交换就行。

反正等他倒手卖往西域,他起码能赚三成,将两人的生意越滚越大。

“节帅!”

刘继隆正在思考的时候,曹茂已经作揖退下,陈瑛则是急匆匆走了进来。

“听闻您要暂停与关内道的贸易?”

陈瑛着急走入正堂作揖询问,刘继隆见状也颔首解释道:

“也不是暂停,只是需要挑选贸易品类了。”

“炒茶、麻布依旧是大头,但其中炒茶要有定额,毕竟现在我们与尚婢婢他们开了互市,他们那边每年与我们定额五千担炒茶。”

随着尚婢婢他们入主洛门川,炒茶也成为了他们必要的物资。

陇右的茶田经过几次扩展,如今占地近三万亩,岷州、宕州、武州一带都是茶山。

这三万亩茶山归三千多户百姓管理,每年能产出四万到六万担,每担茶换粮二石,成本在九百钱左右。

这些茶如果运往关内道贩卖,每担茶叶价格在两贯左右,在巴蜀就只值一贯四左右。

如果是贩卖给尚婢婢他们,那就是一担茶换马一匹,而一匹马贩往巴蜀就值六贯。

尚婢婢的五千担茶就是五千匹马,卖到西川就是三万贯钱。

这些马都是骟过的,也不怕西川凭借这些挽马来发展自己的马场。

“节帅,贩往关内道的炒茶应该定额多少?”

陈瑛询问起刘继隆,刘继隆听后也思考了片刻,随后说道:“暂定两万担。”

“至于剩下的,那就贩往山南西道和京兆吧。”

尽管关内道买茶价格更高,但涌入的茶叶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两万担茶,也就够三十几万人喝一年,而关内道一百五十多万人口,倒也适合饥饿贩卖,把炒茶价格炒高点。

除此之外,自己也该谋划河东道、河北道和河南道了。

“陈瑛,你这次去关内道后,暂时不用着急回来,可以去河东道和河北地看看,联系一些愿意成为陇右道牙商的商人来陇右。”

“我准备在每个州选一名牙商,专营陇右炒茶。”

刘继隆说罢,陈瑛连忙作揖行礼:“节帅,那关内道贩卖商货后的钱粮呢?”

“你留下两成,剩下八成运回来就是。”刘继隆回应过后,陈瑛便没有任何问题的离去了。

在他走后,高进达这才开口道:

“按照今年府仓中的情况来看,光炒茶一项,便能度入十二万贯,麻布与井盐最少二十万贯。”

“加上与河西商定好的香料,以及联系俞从晖他们买入的那些商品,我们最少能存入五十万贯。”

“河西也应该能赚几万贯来缓解军费度支。”

高进达倒是算账算的厉害,刘继隆听后也开口道:“和去年一样,拿出一半买粮,把兰州的官仓蓄满粮食。”

“另外等陈瑛运回的这笔钱粮抵达兰州后,立马从中取出七千贯,给兴、凤、利、文、扶、龙、翼等州刺史送去。”

对于刘继隆来说,送礼不了多少钱,只要送对人就行。

至少就当下来看,临近陇右这南边七个州的刺史都没问题。

只要他们长期在任,陇右的人口问题就不是问题。

想到这里,刘继隆准备继续处理政事,但这时内堂方向走来兵卒,高兴的朝他作揖:“节帅,夫人请您去内堂。”

“何事?”刘继隆眼见兵卒笑的那么高兴,显然是知道了有什么事情。兵卒见刘继隆询问,当即也不好意思挠挠头道:“我刚才好像听到‘害喜’的话了。”

闻言,刘继隆眼前一亮,当即起身朝内堂走去。

在他走后,高进达、李商隐等人也面面相觑,抚须轻笑。

封徽与刘继隆成亲这么久,如今总算是怀了子嗣。

不管生下的是男是女,这起码证明刘继隆身体没有问题,这就足够了。

与此同时,刘继隆也前往了内院,见到了刚刚诊完脉的医官。

“如何?”

“节帅,夫人确实害喜了,估计今年八月便能诞下子嗣。”

医官见到刘继隆,当即起身作揖行礼,将封徽的情况告诉了刘继隆。

刘继隆听后舒缓一口气,他娶妻纳妾两年半,总算是有了动静。

尽管他确定自己不会吃丹药,也不会乱搞来损害自己身体,但他也不知道他能活多久。

尽管他早就让军医们研究外科和内科,但医疗条件摆在这里,能活七八十的人始终是少数。

他如今二十有五,倘若五六十岁就驾崩,那他必须现在就留下子嗣才行。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看向封徽,坐下安抚道:“不必担心,惠民药局那边接生和照顾孩子都很有经验。”

“呵呵……”封徽笑道:“妾倒是觉得,郎君比妾更为担心。”

刘继隆闻言跟着笑了笑,封徽见状也看向张嫂:“张嫂,时候不早了,带王医官去膳馆吃了午饭再回去吧。”

“是”张嫂笑呵呵应下,然后带着王医官退出了内堂。

在他们走后,封徽取出一封信递给刘继隆:“这是刚才阿翁送来的书信,我还没看就害喜了,你现在看看。”

“好”刘继隆颔首接过,尽管封敖已经调入长安,但以晚唐官员争斗的尿性,封敖这种“武宗旧臣”背景的官员,始终会被外放。

正因如此,自己也不可能对他的事情置之不理。

这般想着,刘继隆拆开书信,一目十行的将内容看完。

其中内容,大部分是关于张议潮和朝廷的谋划,以及封敖对陇右未来的担心。

“你告诉阿翁,便说我这

些日子十分忙碌,脚不沾地,你也鲜少能看到我,若是见到我,必然会将书信的事情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