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241章 年复一年
“臣张议潮,贺上千万岁寿……”
“赐座!”
腊月末尾,当张议潮的唱礼声在紫宸殿响起,李忱眼神复杂的看着眼前张议潮。
张议潮五十有八,比李忱大十一岁。
在李忱看来,他姿貌中等,但眉宇极具威严,气势甚至比旁边的令狐綯、崔慎由、萧邺等三相四贵还要强。
哪怕是统领左神策军的王宗实在面对张议潮时,也很难在气势上将其压倒。
他的气势,不是刘继隆那种锋芒毕露的气势,而是好似长剑在鞘,动则即出的气势。
无意之间都能有如此气势,这才是能够带领河西百姓推翻吐蕃统治的人物。
不过即便这般人物,也终究落到了自己手上。
想到这里,李忱舒然,脑中早早想好的说辞,也在此时说出:
“抗忠臣之丹心,折昆夷之长角。窦融河西之故事,见于盛时;李陵教射之奇兵,无非义旅。”
“卿率义旅,收复河西,可谓关西神将,如今得见,但觉雄壮!”
“若天下能多出几位如卿般人物,大唐何愁不盛?”
他为张议潮戴上了高帽,张议潮却面色如常,毕恭毕敬作揖道:
“收复河西,乃河西百姓一心同体之结果,非臣一人之功。”
“臣已年迈,故入京为官,将河西之事授予臣侄张淮深,观察使索勋。”
张议潮提起了张淮深和索勋的事情,其中张淮深在前,索勋在后。
前者代表他扶持的人,后者代表朝廷扶持的人。
二者共存,也代表张氏与朝廷可以共存。
如此简单的表达,李忱及紫宸殿内诸臣自然能听懂。
不过李忱没有开口,而是笑着与张议潮对视。
张议潮在为张淮深争夺河西节度使旌节,可李忱不想给。
在他看来,张淮深与索勋二人都名不正言不顺的在河西掣肘,加之北边甘州回鹘与嗢末制衡,这样的三角关系才能稳固。
“陛下,河北道急报,成德军王绍鼎病卒,军中推举其弟王绍懿为留后,请表节度使。”
令狐綯岔开了话题,而李忱也收回目光,略微皱眉道:“王绍懿此人如何?”
“此人气度宽大,军民无不推举,对朝廷十分恭敬。”
令狐綯说罢,李忱颔首道:“容朕考虑……”
话音落下,他继续看向张议潮,而他与令狐綯的对话,无非就是在给张议潮下马威罢了。
关于河朔三镇,张议潮早就与张议潭在书信中聊过了。
河朔三镇中,若是论经济人口,则是以魏博见长,光人口便有三百多万,其次是成德镇一百九十余万,幽州一百四十余万。
不过单说军事,魏博镇牙兵虽然名声在外,但魏博的军队构成和其他两镇不同,骑兵少,步兵为绝对主力。
尽管其巅峰时有兵众十万的说法,但却在建中之乱中损耗非常严重,士众死者十之七八,基本已经消耗光了生力军,进入了总动员阶段。
如果不是河北局势突变,唐廷在分割成德问题上处置不力,使得幽州朱滔、成德王武俊三万五千大军南下救援田悦,魏博镇恐怕会被马燧、李抱真的八万联军荡平。
正因如此,建中之乱后,魏博镇没有参加过大的战事,哪怕重新募兵补员,镇内却渐渐养成了“保卫家乡可以,出境打仗不行”的特点。
如果以防守本土为目的,魏博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差强人意,非多个雄镇联手,一般无法奈何。
若是出镇作战,那战斗力就一泻千里了。
相比较魏博,如今的成德则是局面稍好,但也远不如曾经。
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的格局中,河朔三镇中军事实力最强的就是成德。
不过随着成德镇挑起建中之乱,战后成德镇的遗产便被易定、新成德,沧景三镇瓜分,成德也沦落到只有四州的地步。
尽管成德镇依旧有四五万兵马,但其实力早已不如曾经。
不同于成德、魏博两镇常以防御战为主,幽州基本是境外作战,且出兵数量非常雄厚。
哪怕幽州镇几次对官军重拳出击,甚至在惬山一战中把官军主力马燧、李怀光打的大败,但幽州镇和朝廷还是有相同利益的。
这个相同的利益,就是面对北方少数民族袭扰。
中晚唐的幽州镇,虽然对朝廷来说是一块难以染指的化外之地,但幽州镇却也独自承担起了替大唐守边,防御契丹、奚的艰巨任务,这才是幽州镇常年保持十万规模军队的首要原因。
长期在血与火中锻炼的幽州军队,其军队战斗力和数量都不是甘于安逸的成德、魏博可比的,其战斗力为当之无愧的河朔第一。
不过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幽州,由于边防的特殊形势,以及极其不稳定的政治局势,无法有效发挥出其全部实力。
统治最稳固的成德镇,限于本身实力的寡弱和军队规模较小,自保有余,争锋不足。
经济最发达的魏博,本身具有争夺天下的实力,却由于其极端的权力结构,使得本镇军人没有向外扩张的主观意愿,最后在历史的快速
变化中逐渐沉沦。
也正是由于这种局势,导致了河朔三镇内部的相对均势,使得河朔三镇在多次大洗牌中,始终没有发生一镇被另一镇彻底吞并的情况。
就地缘来讨论,三镇能相互依存是有道理的,而比较之下,河陇就不太行了。
不提高原上的吐蕃、土浑,单说草原上的回鹘、嗢末,以及内部的番口、龙家等问题,就足够牵制河陇不少精力。
加上河陇人口不过五十余万,体量太小,疆域太大,整体来说是自保有余,开拓不足。
若非有张议潮、刘继隆、张淮深这三个军事强人支撑,河陇全境根本无法收复。
如今张议潮走了,河陇少了一个军事强人,只剩下刘继隆和张淮深,二人的压力也自然而然会变大。
不提别的,凉州必然会让给索勋,而索勋的能力也不足以控制凉州,凉州最后还是得落到嗢末或回鹘手上。
如果刘继隆无法收复凉州,那张淮深会走入死局,刘继隆也是同样。
不过对于刘继隆的能力,张议潮没有半点怀疑。
刘继隆缺的,只是一个让朝廷挑不出理来的借口罢了。
等张议潮迁走汉口,番口必然作乱,胡虏必然南下,而索勋要么东逃关内道,要么身死凉州。
索勋不论死还是逃,都将给刘继隆一个收复凉州的机会,而朝廷也根本挑不出理来。
想到这里,张议潮心里有了想法,不免作揖道:
“陛下,凉州汉口稀少,请陛下移民实边,以免凉州丢失。”
“这是自然……”李忱闻言眼神微眯,顺杆上爬道:
“张副都护不日便要收复西州,而西州胡杂众多,必然要迁入百姓,移民实边。”
李忱心想迁徙人口可以,但张淮深必须去收复西州。
问题在于,只要张淮深离开凉州,跑去西边收复西州,那凉州必然为索勋所获,而朝廷也可以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