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第79章席卷赣鄱


湖南的迅速平定,如同一块投入水中的巨石,在江南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武昌方面反应迅捷,几乎在李定国、张煌言收复长沙的同时,大批经过经世书院紧急培训或从原有基层官吏中选**的官员,
便带着崭新的户籍册、田亩簿和《华夏护**安民告示》,在精锐小队的护卫下,分赴三湘各府县。
这些官员大多年轻,带着一股不同于旧式官僚的朝气与务实。
他们抵达任所,第一件事往往不是入驻官衙,而是走访乡里,安抚流民,组织恢复生产,并雷厉风行地推行“均田令”(没收附庸劣绅土地分予佃农)和“减赋策”。
虽然过程中难免有波折,但效率之高,与旧明官场的拖沓腐朽形成了鲜明对比。
短短两月,湖南局面已大致稳定,民心渐附,为前线大军提供了稳固的后方。
休整期满,秋高气爽,正是用兵之时。向拯民一声令下,囤积于湘东边境的龙虎营与游弋在洞庭-湘江水域的惊涛营,如同蓄势已久的猛虎与蛟龙,分水陆两路,向江西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李定国率龙虎营主力,自浏阳出发,东出赣西,兵锋直指袁州(今宜春)。
张煌言则率惊涛营主力,自洞庭湖入长江,顺流东下,在瑞昌附近转入鄱阳湖,目标直指扼守鄱阳湖口的军事重镇——湖口。
湖口,控扼鄱阳湖与长江交汇之咽喉,素有“江湖锁钥”之称。
清军在此经营日久,不仅重建了水寨,更在岸上险要处修筑了坚固的炮台,尤其是临江的石钟山上,一座名为“锁江楼”的堡垒居高临下,俯瞰江面,驻扎有五百满八旗精锐和数门重炮,由一名满族副都统坐镇。
此处江面狭窄,水流湍急,易守难攻。
张煌言深知此地险要,不敢怠慢。他再次祭出“引蛇出洞”与“正面强攻”相结合的策略。
他先派出一支偏师,溯赣江而上,做出威胁南昌的姿态,试图调动湖口守军分兵救援。
然而,坐镇湖口的清将颇为沉稳,并未中计,只是严令各部紧守要隘,依托险要地形和炮台固守。
强攻,势在必行。
“定远号”再次担当先锋,巨大的舰身冒着岸炮的密集轰击,强行突进至有效射程内,与锁江楼炮台展开激烈炮战。
炮弹呼啸着撕裂空气,激起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江面上硝烟弥漫,遮天蔽日。清军炮台占据地利,
火力凶猛精准,“定远号”木质船体连中数弹,甲板碎裂,人员伤亡渐增,形势危急。
关键时刻,惊涛营中一名叫何魁的炮术长站了出来。他原是广东水师炮手,精通测距瞄准。
他冒着横飞的弹片和木屑,奋不顾身地爬上前桅高处的观测台,死死盯着锁江楼炮台的射击孔和炮口焰光,声嘶力竭地向下方的炮位大声报着精确的参数:“左舷三度!仰角加二!装药满膛!预备——放!”
在他的精准指挥下,一门舰炮怒吼,一发沉重的炮弹如同长了眼睛,划破硝烟,精准无比地直接钻入了锁江楼的一个主要射击孔,狠狠地砸进了堡垒深处,瞬间引爆了内部堆积的**库!
“轰隆——!”一声震耳欲聋、地动山摇的巨响猛然炸开,锁江楼上半部分在剧烈的**中如同被巨斧劈开,砖石木梁混合着人体残肢四散飞溅,浓烟烈火冲天而起。
堡垒内的守军连同那数门重炮瞬间被吞噬,炮火顿时稀疏下来,几近哑火。
“好!打得好!何魁立下首功!”张煌言在旗舰上看得真切,大喜过望,立刻挥手下令,“全军突击!登陆夺占石钟山,肃清残敌!”
早已待命的惊涛营水师陆战队士兵们,如同下山的猛虎,乘着数十条快艇和舢板,在己方舰炮的持续掩护下,呐喊着冲向石钟山下的滩头。
舰炮压制着残余的清**力点,士兵们迅速登陆,向山腰上残存的清军阵地发起猛烈冲锋。
那名满族副都统虽知大势已去,仍挥舞长刀,率残余的亲兵负隅顽抗,作困兽之斗。
激战中,华夏军士兵以密集的**攒射和刺刀冲锋,将其亲兵歼灭,那副都统本人也被数颗**击中,血染战袍,倒地毙命。
湖口天险,遂被惊涛营以血的代价攻克。此战,炮术长何魁名扬水师,成为军中楷模。
陆路方面,李定国进军亦非一帆风顺。
袁州守将并非庸才,深知龙虎营锋锐,在城外险要处依托山岭、河流设下数道坚固防线,层层阻击,深沟高垒,严阵以待。
龙虎营前锋数次强攻,皆被密集的炮火和滚木礌石击退,伤亡不小,攻势一度受挫。
李定国闻报,亲临前线观察敌情。
他登高远眺,仔细审视清军防线布局,发现其虽固若金汤,但各据点之间距离较远,缺乏有效的快速策应通道,指挥协调存在迟滞。
他果断改变战术,不再正面硬撼,而是精心挑选并派出多支精锐小分队,每队约数十人,携带**包、**和短火铳,利用夜色和山林掩护,秘密穿插渗透,专门袭击清军的指挥节点、粮草囤积点、炮兵阵地以及联络兵。
同时,他命令主力部队大张旗鼓,擂鼓鸣号,摆出要大举攻城的架势,日夜佯攻,吸引守军主力注意力于正面防线。
就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当清军注意力被正面佯攻吸引时,袁州城外清军防线后方突然**声四起,火光冲天而起,多个重要的指挥所、粮仓和炮兵阵地遭到毁灭性打击,通信线路被切断,清军指挥系统瞬间陷入混乱。
守城清将惊惶失措,误以为已被华夏军精锐主力包抄后路,军心动摇。
次日拂晓,天色微明,李定国抓住战机,果断挥动主力大军发起总攻。
正面猛攻配合后方小分队的袭扰,内外夹击之下,清军精心构筑的防线顷刻瓦解崩溃。
龙虎营将士如潮水般涌入缺口,趁势攻入袁州城内,巷战肃清残敌。
此战,一名叫赵小虎的年轻排长,率领他的排,孤军深入敌后,凭借勇猛和机智,连续端掉清军两个至关重要的前沿指挥所,毙伤敌军军官十余人,为突破防线立下奇功,声名鹊起。
随着战事深入,江西战场上,一个鲜明的对比呈现出来。
在但凡有满八旗驻防的城池关隘,如九江、南昌的核心满城区域,抵抗都异常顽强惨烈。
这些八旗兵多为职业武士,装备精良,甲胄坚固,火器充足,战斗经验丰富,且深知自己作为异族统治者的身份,一旦失败,在汉地几无退路,唯有死战。
因此他们往往依托坚固工事,战斗意志极为坚决,常常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宁死不降,给华夏军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和伤亡,每一处八旗据点都需付出沉重代价方能攻克。
然而,构成清军主体的汉人绿营兵,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他们大多是被迫征召入伍或仅为糊口而当兵,对清廷并无多少忠诚可言,内心深处甚至多有抵触。面对装备精良、士气如虹、战术灵活且高举“驱逐鞑虏”旗帜的华夏军,他们士气极其低落,畏战、避战情绪弥漫全军。
往往华夏军炮火准备一响,冲锋的号角声刚起,甚至有时仅仅看到华夏军的旗帜,绿营兵便常常成建制地溃散、逃跑,或是整营整哨地放下武器投降。
许多绿营军官更是审时度势,暗中与华夏军联络,或于阵前倒戈,或献城投降,以求保全自身和部属性命。
在龙虎营与惊涛营水陆合围南昌城时,这种对比达到了顶峰。
城内近万绿营兵人心惶惶,全无战意,私下议论纷纷,皆言大势已去。
守城的江西巡抚却还想依靠城内两千名八旗兵和部分死忠分子负隅顽抗,企图凭借南昌城墙坚固死守待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