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第70章敌后尖刀


开封大捷的余波,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层层扩散,最终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燃起了星星点点的反抗之火。
满清以异族入主中原,本就统治基础不稳,根基虚浮,全赖强弓硬**与铁蹄弯刀维持威压。
如今“八旗不可敌”的神话被华夏护**于开封城下狠狠击碎,那些被强行压制、积郁已久的矛盾与仇恨,便如同找到了宣泄的闸口,轰然爆发,势不可挡。
江南水乡,烟波浩渺,看似平静的漕运码头上,终日劳作的苦力们眼神交汇,暗中串联,趁着夜色浓重或薄雾弥漫,袭击落单的清军哨兵,夺取零星武器;
皖南连绵的险峻群山中,凭借复杂地势坚持多年的抗清义军,终于收到了从武昌辗转送来的少量精良火器、箭矢和宝贵的作战指导,士气大振,活动愈发频繁,袭扰范围不断扩大;
甚至连京畿重地附近的运河咽喉,都出现了行踪诡秘、专劫官粮漕船的“水匪”,令负责漕运的官员焦头烂额……清廷虽然占据了大半个中国,兵锋所至,城池易帜,却仿佛坐在一个巨大的、遍布引信的**桶上,各地告急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向北京紫禁城,堆积在案头,令刚刚经历惨败、威望受损的多尔衮焦头烂额,调兵遣将,左支右绌,疲于应付。
正面战场,黄河两岸,千里战线竟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清军新遭重创,折损精锐无数,元气大伤,急需时间舔舐伤口,补充兵员马匹,重整旗鼓;
而华夏护**,虽挟大胜之威,士气高昂如虹,但上一场血战的惨烈损耗同样巨大,兵员疲惫,器械待修,也需要时间消化胜利果实,整训新征募的士卒,积累粮草军械,积蓄更强的力量。双方都在沉默中积蓄,酝酿着下一场风暴。
武昌,华夏护**统帅部。
巨大的地图悬挂在墙上,代表清军控制区的区域依旧广阔,触目惊心,但情报人员已在上面标注了许多细小的、代表此起彼伏反抗活动的红色箭头和圈圈,犹如地图上悄然蔓延开来的点点燎原星火。
“**如今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顾此失彼,兵力早已捉襟见肘。”柳明指着地图上那些密集的红点,语气中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振奋,“各地烽烟四起,牵制其大量兵力,这正是我们的天赐良机!”
向拯民负手而立,身形挺拔如松,目光深邃地扫过地图上那些跳跃的红色星火。
他深知,清廷体量庞大,根基虽不稳却未动摇,单纯依靠正面战场的硬碰硬对决,即使最终能赢,过程也将无比漫长而惨烈,华夏的元气、百姓的膏血会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拉锯中消耗殆尽。
必须另辟蹊径,开辟新的战场,从内部瓦解这个看似庞然大物、实则矛盾重重的异族帝国。
“柳先生说得对。”向拯民沉声道,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我们不能让**安心消化他们的占领区,不能让他们从容调动资源、集结力量来全力对付我们。我们要主动出击,把战火烧到他们的后院去!烧到他们以为最安全的地方去!”
他蓦然转过身,目光如电,面对麾下核心的将领和官员,斩钉截铁地提出了酝酿已久的新战略:“一方面,我们自身要争分夺秒,加速扩充实力,整军经武,严加操练,同时大力发展生产,囤积粮秣,打造器械,这是立足的根本,丝毫不能懈怠。
另一方面,我们要大胆地、果断地派出最精锐的力量,深入敌后!
去主动寻找、联合那些还在深山密林、市井乡野间坚持斗争的义军兄弟,
去发动那些心向故国、苦盼王师的百姓,去侦察敌情,去切断清军的粮道和交通线,焚毁他们的辎重粮草,
袭扰他们的据点,让他们寝食难安,风声鹤唳,首尾不能相顾!要让**在他们的占领区里,也如坐针毡!”
“敌后战场?”一些习惯于正面列阵交锋的将领面露疑惑,这个词汇对他们而言有些陌生,甚至显得不够光明正大。
“没错!敌后战场!”向拯民目光灼灼,仿佛已穿透地图,看到了那片无形的战场,
“就像一把把淬毒的尖刀,悄无声息地**敌人的心脏!让他们防不胜防,永无宁日!正面大军是铁拳,敌后尖刀就是暗刺!这明暗相辅,虚实相生,将是我们最终赢得这场战争、光复华夏河山的关键!”
战略方向既定,一个代号为“星火”的绝密计划开始在绝对保密的状态下紧锣密鼓地筹备。
向拯民亲自从各军严格遴选了三百名精英。他们有的是身手矫健、经验丰富、多次在生死边缘徘徊的老兵斥候;
有的是精通地方方言、熟悉山川地理、能在陌生地域如鱼得水的本地子弟;
有的是头脑灵活、机变百出、善于伪装融入各种环境的机灵鬼;甚至还有几个身怀绝技、懂得爆破、医术、打造器械等特殊技能的匠人。
共同点是:对华夏光复事业无限忠诚可靠,意志坚韧如钢,具备极强的独立生存、判断和作战能力。
在武昌郊外一处人迹罕至、戒备森严的隐蔽山谷营地,为期三个月的“魔鬼特训”开始了。总教官只有一个——向拯民本人。他深知,这些战士将面临的,是比正面战场更为凶险复杂的局面。
他将自己掌握的部分超越时代的特种作战理念,与这个时代的实际条件、技战术水平巧妙结合,为这些未来的敌后尖刀量身定制了极其严苛的训练科目:
敌后生存:如何在荒山野岭、敌占区腹地,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长期野外求生,辨别可食用植物、捕猎、寻找安全水源、设置陷阱捕捉猎物或预警。
隐蔽与伪装:学习利用夜色、地形地物潜行匿踪,制作利用草木、泥土的简易伪装,扮演不同身份(行商、流民、僧道、乞丐、工匠)所需的神态、语言、行为细节,如何混入敌占区城镇而不露破绽。
情报搜集与传递:如何敏锐观察、准确记忆、快速绘制简易地形图和布防图,如何使用密写药水、约定暗号、设置“死信箱”(秘密情报传递点)等原始而有效的情报传递方法,确保信息链不断。
小分队战术:三人、五人小组的精密协同作战,突袭哨所、伏击小队、破袭桥梁仓库、遭遇战快速脱离等战术的配合演练,强调无声战斗和一击即走。
特种装备使用:熟练使用改进后更短小精悍的燧发短铳、强力的淬毒手**、锋利的精钢**、攀爬城墙屋宇的飞爪索钩,以及学习制作和使用**(如改进威力的**包)和***(猛火油罐)。
心理与抗压:通过反复灌输民族大义和必胜信念,结合极端环境下的极限训练(如长时间孤身荒野、模拟被围捕),锤炼战士们在孤立无援、身处绝境时保持冷静、做出正确判断和坚持到底的钢铁意志。
训练极其严酷,甚至可以说是残忍。野外生存训练,让他们在深秋的深山里与野兽争食,茹毛饮血;
抗审讯训练,模拟被俘后可能遭遇的各种酷刑(鞭打、水刑、饥饿、精神折磨),考验其生理心理极限,确保即使被捕也绝不吐露机密;
实战对抗演练,使用的虽然是未开刃的武器和特制的、裹了石灰粉的训练弹,但拳拳到肉,刀风凛冽,受伤挂彩、鼻青脸肿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险象环生。
有人因意志崩溃或身体无法承受极限而被无情淘汰,但更多的人,在向拯民近乎苛刻的要求和他本人始终以身作则、同甘共苦的带领下,咬碎牙关,凭借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故土的忠诚,硬生生挺了过来。
三个月的风吹日晒雨淋,他们的皮肤变得黝黑粗糙,如同饱经风霜的岩石,眼神却愈发锐利沉静,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