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水浒]玉手纤纤扈三娘》

46. 第四十六回 燕云春暖双飞翼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眼间,五个春秋在燕云大地的风沙与炊烟中悄然流逝。

曾经的硝烟与血色,已渐渐被蓬勃的生机与日渐浓厚的烟火气所取代。镇北司的设立,如同在这片胡汉杂居的土地上投入了一块巨大的磁石,以其独特的包容与高效,吸引、安抚、整合着各方力量。

在扈三娘的主持下,一系列政令得以推行:招抚流亡的汉民,授田垦荒,减免赋税;整饬边境贸易,打击奸商,设立公平的市易之所;选拔汉胡子弟中有才干的,入镇北司或玄甲营效力;甚至开办了教授契丹人汉文、汉人契丹语的学堂……手段虽偶有强硬,但更多的是怀柔与务实。渐渐地,抱怨与冲突少了,往来商队多了,荒芜的田地重新长出庄稼,边境线上虽依旧戒备森严,但民间往来却呈现出多年来未有的融洽。

玄甲营也早已不是当初那支仅有数百人的孤军。它吸纳了各族勇士,规模扩至三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不仅承担着机动作战任务,更成了维护地方安定、清剿马匪流寇的重要力量。扈成因功升任副指挥使,独当一面;巴图则成了掌管皮货贸易、沟通草原部落的得力干将。柳娘子的“三柳绣坊”已开遍南京道主要州县,成了闻名遐迩的品牌,更成了镇北司一个隐秘而有效的信息节点。

这一切变化的背后,始终离不开那座位于析津府核心、守卫森严的镇北司府邸,以及府邸深处,那双始终注视着这一切的浅褐色眸子。

这日春和景明,镇北司后园,几株移栽的海棠开得正盛,粉白的花朵簇拥枝头,如云似霞。扈三娘难得偷闲,未着官服,只穿了一身素雅的常服,坐在亭中翻阅着各地送来的文书。阳光透过花枝,在她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岁月似乎并未在她脸上留下太多痕迹,只是眼神愈发沉静深邃,那份经年累月执掌权柄所养成的威仪,已内敛于一举一动之中。

脚步声自身后响起,沉稳而熟悉。扈三娘没有回头,只是唇角微微扬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答里孛走到她身边,很自然地坐下,拿起石桌上另一杯微温的茶,呷了一口。她如今已是辽国朝堂举足轻重的人物,权势更胜往昔,眉宇间那份属于上位者的决断与威严也愈发明显,但只有在扈三娘面前,才会流露出这般毫无防备的松弛。

“看什么呢,这般入神?”答里孛放下茶杯,目光落在扈三娘手中的文书上。

“幽州来的奏报,今年春耕顺利,新开的荒田长势不错,流入的汉民也已基本安置妥当。”扈三娘将文书递过去,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答里孛接过,快速浏览了一遍,点了点头:“你做得好。”她放下文书,目光投向亭外烂漫的海棠,“还记得五年前,这里还是何等光景?烽火连天,人心惶惶。”

“记得。”扈三娘也望向那片春色,“那时只想着活下去,守住想守的。”

“现在呢?”答里孛转过头,看着她,眼神温柔。

扈三娘沉默片刻,迎上她的目光,缓缓道:“现在,想让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变得更好。想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无论胡汉,都能安居乐业。也想……”她顿了顿,声音更轻,却更坚定,“与你一起,看尽这燕云四季,岁岁年年。”

答里孛笑了,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瞬间融化了所有威仪。她伸出手,覆在扈三娘放在石桌的手上。两人无名指上,戴着同款式的、镶嵌着青玉的指环,那是她们在某个不被外界打扰的纪念日,互赠的信物。

“会的。”答里孛轻声应道,指尖摩挲着扈三娘指间的微凉玉石,“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

一阵微风拂过,吹落几片海棠花瓣,悠悠飘落在石桌上,两人的手边。

“南朝那边,近来似乎有些异动。”扈三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