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水浒]你在教我做事?》

30. 青史如刀

埋葬了宋江,宋清如同卸下了背负一生的枷锁,却又披上了一层更冷更硬的甲胄。他回到汴京那间陋室,第一件事便是将宋江那身沾满尘土和死亡气息的官服投入火盆,看着跳跃的火舌将其吞噬,化作灰烬,仿佛也将那段充斥着忠义执念与血色背叛的过往一同焚毁。

他从怀中取出那方梁山泊主的金印,在掌心摩挲。印身冰凉,上面似乎还残留着宋江最后的体温,以及无数梁山兄弟未寒的热血。这方金印,是梁山兴衰的见证,是百八兄弟性命的凝结,更是他宋清与那个时代最后的、血色的连接。他找来一块厚实的油布,将其层层包裹,藏于屋梁之上一个极其隐秘的暗格内。这不是纪念,而是警醒,是罪证,是他未来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筹码。

做完这一切,他坐到桌前,铺开纸笔。窗外天光已然大亮,汴京城苏醒的喧嚣隐约传来,而他的内心却是一片大战后的死寂与清明。他需要重新规划前路。宋□□,梁山势力烟消云散,但高俅、蔡京等祸首依然高踞庙堂,那些在江南战场上枉死的兄弟,他们的血不能白流。

复仇的火焰在他眼底静静燃烧,冰冷而持久。

然而,现实的困境立刻摆在眼前。他首先需要应对的,是来自吴用那阴魂不散的追查。宋江的死,虽然被他伪装成“暴病而亡”,暂时瞒过了朝廷,但以吴用的心智,绝不会轻易相信。此人如同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窜出,给予致命一击。

其次,是晋王府。赵偲的招揽意图明显,自己如今势单力孤,需要借力,但晋王所图非小,与虎谋皮,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中立足,并获取足以扳倒高俅等人的权力与证据。他不能再满足于军器监这个小吏的位置。

就在他凝神思索之际,段景住带来了一个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消息——吴用,在听闻宋江“暴毙”的消息后,于庐州住所内,自缢身亡。

“听说……他死前,将自己关在房里整整三日,水米未进。出来后,便……悬梁了。身边只留下一封绝笔,说是……无颜再见梁山众兄弟于九泉,愿追随公明哥哥而去……”段景住的声音带着唏嘘。

宋清闻言,沉默良久。吴用,这个梁山的大脑,最终也以这种方式,为他那“智谋”所导向的悲剧结局,画上了一个充满悔恨与无奈的句号。他的死,某种程度上,也解除了宋清一个迫在眉睫的威胁。然而,宋清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只有一种物伤其类的悲凉。他们都是这盘棋局上的棋子,只是他侥幸(或者说,不幸)跳出了棋盘,成为了一个冷眼的旁观者和复仇者。

吴用既死,追查预警录来源的最大威胁暂时消除。宋清可以稍微松一口气,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下一步的谋划中。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晋王府。晋王赵偲,是目前他所能接触到的、最有可能提供庇护和上升渠道的势力。虽然危险,但机遇并存。

他通过赵管事,向晋王传递了一个信息,含蓄地表达了愿意为王爷效力的意向,并隐晦地提及了自己在军械改良和某些“特殊事务”上的价值。

很快,晋王府便有了回应。并非直接的任命或召见,而是一个看似不经意的“机会”——军器监一位主管京城防务器械的员外郎,因年老致仕,空缺出了一个位置。在晋王府不着痕迹的运作下,以及宋清本身在军器监积累的(哪怕是刻意隐藏的)才名,他竟被破格提拔,补了这个缺。

从从九品的库部令史,一跃成为从六品的员外郎!虽然品级依旧不高,但已是从事务官踏入了中层官员的门槛,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位让他得以接触到大宋核心禁军的装备配置、城防布局等更为机要的信息。

宋清明白,这是晋王对他的第一次实质性投资和考验。他必须展现出相应的价值。

他上任后,并未急于求成,而是更加勤勉低调。他仔细梳理着经手的每一份文书,核查每一批军械的流向与损耗,凭借着超越时代的眼光和对细节的敏锐,他很快发现了几处军备管理上的漏洞和陈规陋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良方案。这些方案并非惊天动地,却扎实有效,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节约开支,很快得到了上官的认可。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有意无意地,将一些关于边军装备老化、某些重要关隘防御设施亟待修缮等“问题”,通过赵管事的渠道,“恰好”地传递到了晋王耳中。这些问题真实存在,却因各种原因被相关部门拖延忽视。晋王若能抓住机会,以此在朝堂上发声,或暗中布局,便能积累政治资本,甚至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