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首席才三岁?国家疯了吗!》
“天宫”计划彻底摆脱了能源枷锁,重新步入高速发展的正轨。整个项目组,从基层的工程师到最高层的决策者,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
那块代表“外购电比例”的巨大屏幕,数字稳定在40%以下,仿佛一座丰碑,铭刻着龙国科技自强的荣耀,“西部绿色长城”的宏伟蓝图更是将这份喜悦推向了顶点,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
然而,在这片欢腾的海洋之下,几股冰冷的暗流正在悄然汇聚。
库布其沙漠,“逐日工程”基地。
李振华院士没有留在京州享受赞誉。他第一时间带队进驻了这片黄沙中的蓝色奇迹,启动了项目第一轮长期高强度压力测试。他是最顶尖的科学家,深知任何伟大的技术,其真正的价值都必须经受最严酷现实的考验。
沙漠的夏天,是最暴烈的熔炉。
白日里,毒辣的紫外线毫无遮拦地炙烤着大地,地表温度能轻易超过七十摄氏度。夜幕降临,热量又迅速散失,气温骤降至冰点附近。巨大的温差,伴随着漫天的风沙,对任何精密设备都是毁灭性的挑战。
测试进行到第三周,一份份数据汇总到李振华手中。
他花白的眉毛拧成死结,死死盯着屏幕上一条微不可察、却又顽固向下的曲线。
“转化效率,周均衰减……千分之六。”他身边的博士生,光伏材料领域的顶尖人才,声音艰涩地报出结论。
千分之六。一个看似微小的数字,换算成年率,就是惊人的3%。这意味着,这片耗费了无数心血与资源的“蓝色海洋”,如果不进行精细的维护,其澎湃的能量输出将在短短数年内大幅萎缩。
“查明原因了吗?”李振华的声音很沉。
“查清楚了。”博士生调出另一组数据,屏幕上呈现出量子层面的微观模拟图。“是‘量子相干性衰减’。在夏季长时间、高强度的紫外线照射下,光伏板核心的量子点材料,其内部的量子态会缓慢地从高效的相干态退化为低效的非相干态。这种衰减是渐进且不可逆的。”
李振华沉默,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量子点的神奇效果正在被时间与环境磨损。想要维持高效,就必须定期更换核心模组。对于“逐日工程”乃至未来“西部绿色长城”那样的庞大体量来说,这笔维护成本将是天文数字。
坏消息接踵而至。
另一个负责结构分析的小组送来了更令人不安的报告。
通过高精度激光扫描和电子显微镜观察,他们发现,光伏板表面的“纳米光栅结构”出现了微米级的形变。
“巨大的昼夜温差导致了材料的热胀冷缩。”小组负责人脸色凝重,“虽然目前形变量在设计冗余范围内,不影响发电。但这种应力在日积月累地破坏材料的微观结构。我们的模型推演,三到五年后,这种累积形变有极高概率引发光栅层与下方电极的接触,造成内部短路,甚至……引发火灾。”
安全风险!
这四个字,比效率衰减更让李振华感到脊背发凉。
他眼前仿佛出现了连环火灾吞噬这片蓝色海洋的可怕景象。
那将不只是财产损失,更是对整个计划信心的毁灭性打击。
李振华将自己关在基地的临时办公室里,整整一夜。
窗外,星空下的光伏阵列静谧无声,却在他眼中变成了潜伏着危机的巨兽。
他点燃了一根烟,又猛地掐灭。
作为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他不能将这些隐患埋藏在胜利的赞歌之下。
天亮时,他打开电脑,敲下了一份报告的标题——《荣耀下的隐忧》。
他没有经过任何中间层级,直接用最高级别的加密信道,将这份报告发送到了陈部长的案头。
他知道,这盆冷水会浇熄很多人的热情,但他必须这样做。
科学,容不得半点侥幸!
几乎就在陈部长收到这份秘密报告的同一时间,另一份加急情报,也从大洋彼岸传了过来。
老鹰国,一家名为“光明未来”的科技公司,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高调宣布他们也“独立研发”出了新一代量子光伏技术。其公布的核心数据,更是令人咋舌——光电转化率高达45%,并且已经具备了量产能力。发布会上,“光明未来”的CEO宣布,将立刻向全球市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低于龙国产品20%的价格,倾销他们的光伏板。
消息传回国内,钱秉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45%?这怎么可能?老鹰国在钙钛矿领域的技术路线,明明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陈部长看着办公桌上两份截然不同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