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谁家祖坟冒青烟啦》

3. 距科举还剩1730天

催虞有玥上床睡觉,她搬着竹凳坐去了门后,眼睛贴着门缝看外头的天。

夜色浓稠,院门口窸窸窣窣响了许久,直至鸡打鸣才安静。

楚氏顾不上检查那扇踹坏的门,煮早食,和鸡食,扫鸡笼。

等把昨日换下的衣服洗出来晾好,天已经亮了,她回屋,匆匆忙揣着鸡蛋就出了门。

雨歇风凉,地里没什么人,她直奔谢家而去。

谢氏大半夜跑来找她定是疑心她这两日的行径了,不早点去,等谢氏和娘家人通了气就该防着她了。

岂料还是晚了一步。

谢氏站在在谢家院子里,身上穿着昨夜那身青色交领外衫,嘴一个劲儿的翻着。

用脚趾头想也想得到谢氏会说什么,不想和兄妹牵扯上,她沿着屋侧小路,准备穿过后头那片竹林去李梦回弟弟家。

刚拐弯,耳畔忽然响起几声微弱的气音,扭头一瞧,两个人坐在檐下的麦秆堆里窃窃私语着。

王大米:“拜把子的兄弟我才和你说,那虞大婶疯了...”

谢经帆:“比我大姑还疯?”

“你大姑也疯了?”

“嗯,她天不亮就敲我家的门,要我爹卖了田地带我们走,走得越远越好...”

“为啥?”

“有人要杀我们。”

“你姑爹吗?”

谢经帆摇头。

“那是谁?”

“大姑没说,但她很害怕,进门就一直哭...”谢经帆学他爹叹气,“你说她是不是疯了...”

王大米想了想,比起见人就教人念诗的虞阿楚,谢经帆大姑好像确实更疯一些,他就不明白,“这么多人,怎么就她两疯了呢?”

要知道,楚氏跟谢氏是村里最凶的,她俩这一疯,村里还有太平日子吗?

‘哎’他也忍不住发出声叹息。

谢经帆以为他在担心大姑,宽他心道,“我娘说我大姑多半梦魇了,请道士做场法事就好了。”

“真好,你大姑再凶也是对家里人凶,不像虞大婶,亲疏远近,一视同仁...”

这话听着不像好话,谢经帆不由得问,“虞大婶怎么疯的?”

“生不出儿子给气的吧。”

昨天他娘回家,知道楚氏闯进屋强迫他们背诗,长吁短叹地说了缘由,以前有郑氏帮着分担那些鄙夷和嘲笑,但随着郑氏怀儿子的消息传开,往后就得抬不起头的就只有楚氏一人。

能不疯吗?

尽管王大米不懂为何生不出儿子就抬不起头,但楚氏疯了是事实。

他语重心长地嘱咐谢经帆,“日后碰到虞大婶记得绕道,绕不了就乖乖照她的话做。”

谢经帆觉得这话有些熟悉,他娘貌似也说过。

是了,有一年赶集路过前溪村,他娘说了类似的话。

“看到疯婆婆记得躲,躲不了的话她喊你什么你就应什么...”

看来,虞大婶还真是疯了。

想到王虞两家离得近,谢经帆想让他也小心点,还没张嘴,一道裹着凉意的声音插了进来,“既然这样,那我们来背诗吧。”

楚氏冷若冰霜地站在小路上,手里捏了根不知从哪儿弄来的藤条。

藤条青绿,上头还滴着水,明显新折的。

谢经帆撒腿就要跑,但左手被王大米拽得死紧。

王大米:“听话,听话就好了。”

他已有经验,温言细语安抚好谢经帆,斗志昂扬地看向楚氏,“开始吧!”

“慌什么!”楚氏扬起藤条挥了挥,吩咐谢经帆,“回家把你两个弟弟也带来。”

谢广四个儿子,大儿子上个月服夫役去了不在家,谢经帆是次子,底下还有两个弟弟。

谢经帆不傻,知道楚氏的意思,扭过脑袋不作声。

楚氏没有儿子,把他弟弟抢走了怎么办,这儿是他家地盘,还怕一个疯子不成?

他眼珠溜溜一转,张嘴就要喊人。

可王大米速度更快,啪的捂住了他的嘴,眼里带祈求,“别喊,虞大婶现在六亲不认,惹急了,会把我们都杀了的。”

察觉捂着自己嘴的手在抖,谢经帆看他许久,慢慢老实下来。

王大米拿开手,低而哑的声音道,“她是诗瘾犯了,不会伤害三郎四郎的...”

谢经帆皱眉纠结了很久,到底还是回家把弟弟们领了出来。

像王大米说的,楚氏教他们念完诗紧接着就让他们背,不论他们背多少,听完就走了。

走前给他两个弟弟一人一个鸡蛋。

脸虽然冷着,但并没骂人。

谢三郎和谢四郎得了鸡蛋手舞足蹈的,怕吓着两人,谢经帆也没多说,沉默地牵着他们回了家。

王大米捏着衣角,局促地跟在身后。

谢经帆进屋拿了根长凳给他,自己拿着鸡蛋剥,表情疑惑,“世间还有虞大婶这种疯法吗?”

“有!”想到谢经帆为了自己不惜搭上亲弟,王大米既感动又羞愧,粗噶着声说,“二弟,今天之事大哥有愧于你,待大哥来日飞黄腾达,必不会忘了你!”

有福同享,结拜那日发过誓的。

“大哥...”谢经帆平静的掰下一小块鸡蛋给他,“吃鸡蛋。”

王大米哪儿有脸吃,抬手往外推拒。

谢经帆:“尝尝有没有毒。”

“....”

差点忘了,有福同享后面还有句有难同当。

王大米没犹豫,接过就塞入了嘴里。

一息,两息,三息,他从长凳上跳起,又挥手又踢腿的,“没毒。”

谢经帆点头,把剥了壳的鸡蛋塞到两个弟弟手中,“慢点吃,别噎着了。”

谢家人多地少,日子紧巴巴的,孩子们很少能吃到鸡蛋,谢三郎一口咬了一大半,喜得眼睛都没了,小手指着屋后,“二哥,背诗,背诗吃鸡蛋。”

“嘘...”谢经帆比了个噤声的手势,“小心娘知道了打你。”

人拐子猖獗,家里人再三交代不能吃外人给的东西,三郎四岁了,不长记性可不行。

谢三郎吐舌,“娘不在。”

打不着他。

谢经帆这才注意到家里过于安静了。

方才回来带走三郎四郎好像就没看到人,爹和大姑也不见了。

他问三郎,“娘呢?”

“去大姑家了。”

“大姑呢?”

“赶集去了。”谢三郎已经听得懂话了,稚声稚气地表述,“大姑买驴,三郎四郎骑驴,需哥儿全哥儿也骑驴。”

需哥儿全哥儿是大姑家的表弟。

听这意思,大姑是要把表弟也送走?难不成谢家在外面真有仇人?还是说兄长服役惹了祸会殃及家里...

梓州路每年都有因服差役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的,这次到他家了?

谢经帆心头一慌,把三郎推给王大米,自己弯腰抱起嚼慢咽的四郎,“走,去我大姑家。”

买牲口是大事,加之谢氏闹出的动静大,村里很快就传开了,路上碰到人就眉飞色舞议论两句。

楚氏是第二天知道的。

她煮了四个糖水蛋拿去吴家,吴阿郑告诉她的。

“你说李阿谢平时多精明的人,居然背着十五贯去买驴...驴有什么好?要买也是买耕牛啊...”

天放晴,该给豆苗施肥了,郑氏干不了重活,便把攒了多年的布裁了给儿子缝新衣。

喜欢热闹的她坐在门前的石墩上,谁路过就跟谁聊几句。

至于身旁的人是于她而言并不重要。

“耕牛多好啊,能犁田,能代役,能坨物,便是死了还能卖牛肉...”她细数买耕牛的好。

楚氏就在这时连碗带勺递了过去,看着她舀起一颗鸡蛋放嘴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