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江山一统志》
自元和四年朝廷扫平藩镇,后面又大力发展经济,国家的实力逐步强大。到了元和六年,在朝廷的引导和促进下,唐朝的文化也逐渐兴盛起来,逐步迎来一个繁荣时期。
以白居易、元稹为首,张籍、李绅和王建等人加入,发起了新乐府运动,对诗歌的内容进行革新,他们致力于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继承《诗经》和汉魏乐府的优良传统,通过诗歌来抒发**理想,关注民情。新乐府运动强调以自创的乐府题目来咏写时事,这个运动是对古乐府的发扬与超越,白居易、元稹等成员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歌。
以韩愈、柳宗元为首,发起了古文运动,他们提倡质朴的古文、反对华丽的骈文。韩愈提倡古文,推崇先秦和汉朝的散文,认为秦汉散文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韩愈的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他们追求恢复儒学的优良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的同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
以李吉甫、崔群为首,则发起了白话文运动,他们认为文言文虽然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但是在表达上存在局限性,不利于普通百姓的学习和掌握,认为采用白话文,才能使文学更加贴近人民,更加易于理解和传播,还能让文学更加生动、有趣。当然在唐朝不可能采用纯粹的白话文,最后发展为半文半白的语言方式,既保留了一定的文学性,又比以前通俗易懂,深受底层百姓的喜爱。
除此之外,朝野还涌现了令狐楚、刘禹锡、孟郊、杨巨源、崔韶等各具特色的文人,有的善于写骈文、有的善于写小说,有的善于写诗歌,使当朝的文化异彩纷呈。
李纯认为,文化就应该兼容并蓄,百花齐放,这样才能让各个流派都有发挥的空间,丰富人们的文化欣赏内容。让李纯惋惜的是,居然没人发动学习科学的运动,看来这个运动后面只能由自己发起,让文坛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全国的形势刚好起来,就出现了隐忧。元和六年,自春入夏,北方的雨水比往年少了很多,逐渐演变成了干旱,庄稼长势很差,河南道、山东道一些地方的夏收甚至是绝收,地里没有收成,很多农民不愿意等着饿死,就跑出去逃荒。
李纯收到各地的奏报,心急如火,急令各地开仓放粮,进行救济,又令户部调集银子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方赈灾,让各地官员劝导外逃的百姓返乡。
虽然朝廷想了很多办法,但是还是有很多农民受到了灾情的影响,生活难以为继,一部分外逃,一部分舍入了寺庙。
唐朝中期以来,佛教发展日益壮大,佛寺遍地,信众日多,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由于寺院的土地不用纳赋,寺庙的和尚不用当兵,减少了社会劳动力,对当时的经济和军事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此次借着北方大旱,不少寺庙趁机广敛土地,大收信众,佛教的势力进一步做大,引发了朝廷的担忧。当时由于急着救灾,李纯也没心思去整治寺庙,只想着先把灾情熬过去,后面再想办法。
没想到各个寺庙更加有恃无恐,俨然以救世主自居,打着救苦救难的旗号,进一步扩大在百姓中的影响。
很多佛寺甚至散布一种思想,那就是唐朝能扫平藩镇,实现国家的统一,是众多信徒的上香**和求神祈福的结果,佛祖开始显灵,保佑大唐发展昌盛。
有些思想单纯的百姓竟然信了,还有些被俗世所扰的百姓,觉得进入佛家,就找到了解脱的机会,纷纷入寺为僧,有些权贵和富人,也以行善积德的名义,对寺庙布施大量财物。
一些寺庙修建的规模宏大,巍峨壮观,相比之下,很多百姓却是低檐破屋,生活穷困,形成了畸形的繁荣和反差。
好在当时南方风调雨顺,粮食收成好,朝廷调剂了不少运到北方救济,加上户部原来也存了一些家底,拿出来匀给受灾百姓,危机逐渐减轻。
当年秋天,北方的秋收还算可以,百姓的窘境基本得到了化解,外流的百姓全部返乡,生活步入了正轨。
中秋节后,按照李纯的指示,在原来的发明大会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商品展览交易会,先由科工部举办为期两天的发明大会,再由工商部举办为期三天的商品展览交易会。
为办好这次盛会,朝廷提前向各地发出告知,积极动员,并在长安专门找了一个大广场来举办。很多百姓有了上次发明大会的经验,纷纷来到长安看热闹、找商机,这次不但来了很多能工巧匠,而且来了很多各地的商贩。
前面两天是发明大会,由科工部前期对参选的物件进行预先筛选,确认和保留有创新和实用价值的发明,排除了一些质量比较低的作品,最后保留了三十多件发明物件。
在演示上,第一天集中进行原地演示,主要是一些方便在原地进行进行讲解和演示的物件,第二天进行动态演示,主要是一些需要活动展示的物件。
按照第一次的模式,李纯和一些官员坐在台子上,其他百姓在四周的栅栏后面观看,四周有官兵警戒。由李绛进行开场致词以后,发明大会就正式开始。
第一个展示的东西有些大,只见场地上摆着五个织布机,一个好像磨盘似的转架,只是磨盘换成了联动齿轮,通过下面的一个连杆,可以把动力传到那五个织机上。
这时上来一男一女,男的赶着一头牛,女的带着织布的材料。只见他们准备一番后,男人赶着牛绕着拉动那个转架,转架的动力通过连杆传导给那五个织布机,织布机开始织布,织布机的零件比以前有了新的改进,实现了半自动化,那个女人可以进兼顾五个织机同时织布。
李纯惊叹不已,真是奇思妙想,搞了一个牛力织布机,织布的效率比艾笛声那个效率更高,完全具备推广价值。
第二个人居然是潘兴法,他带来的是他的水泥产品。只见他让人弄来一些河沙和碎石,又提来一包他制作的水泥,加水搅拌起来,拌好之后,装进一个木板拼成的木框里,然后又让人搬来一大块已经凝固好的混凝土。
潘兴法对众人说:“刚才那包泥灰叫做水泥,加水和沙石搅拌后成为混凝土,混凝土要两三天才能凝固,我这有块凝固好的混凝土可以给大家演示看看。”
只见一个壮汉拿着一个大锤走上来,对着那块混凝土就是猛砸,砸了好几下才砸裂开,硬度都快赶上石头了,果然是个做建筑的好材料。
李纯对混凝土制作成功非常高兴,加上**可以炸石头,以后建房修桥就会方便多了,这个技术要大规模的推广。
第三个人上来拿的东西很简单,就是一个筐子里面装了几块类似煤炭一样的东西。只见他拿起其中一块对众人说:
“这是焦炭,是用石炭通过高温加工而成,别看这个东西不起眼,对炼铁可有大用处。以前各个作坊都是用木炭炼铁,质量很差,需要后面反复加工才能得到好铁,我看煤炭烧火挺好,就用烧炭的办法把石炭进一步烧成焦炭,我用他炼出的铁工艺更简单,质量更好。”
李纯认为,这东西很重要,钢铁技术是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后做枪炮、机器、桥梁啥的都要用到钢铁,以后要让工商部重点推动。
第四个人上来的是一个妇人,她向人展示的是一块固体物,然后拿来一个木盆,再放进去一件衣服,倒进清水,然后用那块固体物往衣服上涂抹,而后就搓揉衣服,水中就出现了泡沫,清水开始变脏。
妇人站起来拿起那块固体物说:“这是是肥皂,是我们洁如作坊刚刚发明的,只要涂抹一些在要洗的衣服上面,洗涤的效果很好。”
李纯觉得肥皂虽小,但是社会应用很广,特别是带油渍的衣服,没有肥皂洗不干净,那个女子也是聪明,借用发明大会给自己的作坊打广告。
后面又展出了其他物件,李纯觉得都是小的创新,意义不是很大,就想看看第二天有啥好东西。
第二天,首先展出的是一个动力热气球,两个人在众人的帮助下,用炉火升起一个大的热气球,然后吊起一个大筐,两个人坐在筐子里,一个人操作热气球,一个人在筐子后侧装了一个手摇的大风叶。
摇着摇着,热气球慢慢向前飞去,虽然速度不快,但是比以前顺着风向走,也是有些进步,只是那个摇风叶的人非常辛苦,要不断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