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天幕剧透后我靠抽卡救大唐》

2. 预言

第二章

李鸾深色一暗,看向天幕的神色都带了沉重。

她不能再轻松看待这突生的异象。

作为一个穿越者,穿到过去自带的金手指是什么?那就是知道还没有发生的事情啊。

现在这个天幕的出现,可以说大大削弱了她金手指的能力。

如果现在的唐人提前知道历史,那么历史是否会产生蝴蝶效应因此而改变?

李鸾的脸臭臭的。

有种被坑了但无计可施的无力感。

她提了提自己呆板松垮的艾绿间色裙,往大安国寺内走去。

这是长安最煊赫的皇家佛寺,高悬的牌匾还是睿宗的亲笔。

今日天有异象,大多数的香客被安排进了寺庙的客房,李鸾的身影在油亮蜿蜒的石阶上分外明显。

她要找的人就在过了这条石板路的弥勒阁。

檐角金铃阵阵,自天幕散开的血腥味道被周围的檀香冲淡,作为大唐最大的寺庙,这里的确有抚慰人心的力量。

“上次一别,一晃眼竟过去了十一年。”

站在弥勒阁最高层的僧人一身绛色袈裟,腕间一串淡色琥珀佛珠。

他看着李鸾,眉眼间带着淡淡的笑。

这是大安国寺的上座僧伽,明悟大师。

李鸾双手环胸上下打量明悟:“看来这几年,你混的不错啊。”

她眼中带着狡黠的光,和接旨时的木讷少女判若两人。

明悟笑容不变:“皆是托公主的洪福。”

李鸾挥挥手:“客套的话就不必多少了,有交易,做不做?”

“什么交易?”

“自然是一个,能帮我改变命运的交易。”李鸾靠在栏杆上,懒洋洋地。

明悟谨慎道:“公主改命的本事可比贫僧要厉害许多。”

李鸾挥手:“此改非彼改,你给我改个克夫克父的命格。”

作为皇室寺庙中最厉害的高僧,知过去,晓未来,这很容易办到。

明悟看了一眼外面天空异象。

朱雀大街之上尸横遍野,哪怕寺庙有檀香气味作遮掩,血腥气味依旧挥之不去。

扑朔迷离的异象,必然也伴随极大的机缘。

他回看李鸾,心中已打定了主意:“想必公主已经打算再给贫僧一次预知未来的机会了。”

李鸾看着天幕上的遍地残骸:“二十九年七月,伊、洛及支川皆溢,害稼,毁天津桥及东西漕、上阳宫仗舍,溺死千余人。”*

明悟皱眉,只觉得面前人在说玩笑话:“公主确定?这并非人力可为,若错一次……”

若错一次,他在长安积累起来的威严将荡然无存。

他赌不起。

李鸾当然知道这满心算计的和尚有什么顾虑。

要用这样的人,必然要开出足够的筹码。

而恰巧的是,她最不缺这种动动嘴皮子的筹码。

李鸾自信笑了笑:“看来大师并不信我。那大可以先看看我的诚意。”

她负手而立,仰头看天:“夏寒六月霜,早雪覆长安,这是我的预言。你若不信,大可以等上一等。”

明悟更觉离谱:“六月飞雪?莫说长安,便是苦寒北地,此时也该是流火铄石。公主这预言,实在有点过于荒唐。”

李鸾站起身:“我说了,你可以先看看我的诚意。你大可以不把早雪这件事说出去,此事你知我知。”

她看了看天:“天也知。”

“我改命的事情实在着急,所以这雪啊,只需就能落下。”

她不再与明悟多言,挥挥手转身离开。

【唐玄宗他挥一挥衣袖不带走长安的一片云彩,至于金银细软是带的,温香软玉的妃子也是要带的。】

“竖子尔敢,竖子尔敢!!”

李隆基连杨玉环都不搂了,他恨不得把所有的皇子都叫到面前指着鼻子骂。

到底是谁?

【虽然唐玄宗人老脑子也昏,但是大唐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吗?】

所有大唐人全都看着天幕,尤其是居住在长安的人,这是和他们生死息息相关的事情,他们无法不在意!

如今没有任何事情证明这天幕的真假,可万一是真的呢?

鼻尖的血腥味挥之不散,被秃鹫啄瞎的眼坑毛骨悚然,被挂在城楼前将军血淋淋的头颅触目惊心。

长安沦陷,皇帝尚且有机会逃跑,他们这些平民百姓只有被敌寇当靶子射杀的份。

李隆基不再叱骂,盯紧天幕。

难道他的不肖子孙之中,还是有能拎出来独当一面的人?

李鸾摸着下巴琢磨:“大唐的希望……”

“嘶……”

“那还真是……”

“没有啊。”

她听着天幕传来的,带着激动的语气,有点茫然。

安史之乱对于大唐来说就是一场浩劫,这场战乱全方位,颠覆性地摧毁了盛世的根基。

人口锐减,农业瘫痪,财政崩溃,军事力量瓦解,大唐版图从边缘被大幅蚕食。

就是这时候出现的名将郭子仪和李光弼,也只能暂缓唐朝衰亡,远远不足以让天幕用如此激动的语气,称呼其为大唐的希望。

李鸾的心像入定的老僧。

大唐灭亡是必然,是历史书上铁板钉钉,无从更改的文字。乱世自保已是艰难,哪里有什么救世主。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此时的大唐当然还有希望!】

天幕画面突转,不再以广视角聚焦于血腥的朱雀大街或是皇帝的龙椅。

画面聚焦在一个又一个长安百姓的脸上。

他们有的满脸皱纹,有的不过几岁稚儿,有抱着孩子已出嫁的妇人,有拿着麦穗的农民。

他们的脸算不上干净,尤其是妇女的脸上更是抹上了锅底灰,可他们都看向北方,流着泪的眼睛迸射出惊人的,可称之为期望的光。

这样多双带着感情的眼睛,有难以言喻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到底是谁,会让他们如此期盼那位救世主的降临?

天幕的内容牵起所有人的心弦,但这所有人不包括李鸾。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这是杜甫的《悲陈陶》,创作于唐肃宗志德元年的冬天,也就是长安沦陷的那年冬天。

天幕展示的画面就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这些长安百姓所望向的方向,是唐肃宗李亨的方向。

李鸾已经不知道该挂出一个怎样的表情。

现在的太子,未来的唐肃宗李亨,是未来的大唐的救世主?

别闹了,信李亨是大唐救星还是信我是秦始皇?

事实上,只有李鸾不相信大唐可以拥有救世主。

天幕上,妇人抱着的那个孩子抬头看向自己的母亲。

“阿娘,你说昌禄陛下,她会来救我们吗?”

“会的,她一定会来的。”妇人眼含热泪。对于昌禄陛下会来救他们于水火这件事,她深信不疑。

“当然会来,只有昌禄陛下才会想着我们!”

耕夫用粗糙带泥的手握紧了手里的麦子:“她说会让我们吃饱饭的那天,谁都不信她,可她最后就是做到了。”

所以这次,她说会收复长安,他们也一定等着她。

【对!没错!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大唐的救星,伟大的昌禄陛下!】

【历史浩如烟海啊,这么长的历史长河,那么多位皇帝,我最喜欢的还是昌禄陛下。】

【她的魅力在哪呢,我想了又想,觉得她最吸引我的,还是她身上的人性,她是一个并不高高在上的,有血有肉的皇帝。】

【关于昌禄陛下的故事,从哪里讲起呢?我想,还是应当从一株麦穗说起。】

天幕画面从农民黝黑的脸,顺着他的视线往下,最终定格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