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湘江是红军但是啥都不会啊》
第89章杨泾河畔筑新垒
10月1日,日军第101、第9、第13师团先后到达上海,按照松井石根的计划陆续进入战斗。当日,中国守军第77师在刘行、万桥的阵地被日军突破。顾祝同于当夜下令左翼作战军向蕴藻浜北岸的陈家行、杨泾河西岸、浏河镇之线后撤,各部在日军猛烈攻击下,相互支援,逐次后退。
持续了近两个月的惨烈厮杀,不仅消耗着无数生命,也让这片江南水乡的秋意带上了沉甸甸的死亡气息。
独立旅残破的阵地上,战士们利用战斗间隙拼命加固着工事,抢救着伤员,收敛着牺牲战友的遗体。连续三天的血战,尤其是昨天白日那场堪称炼狱的炮火覆盖和步兵强攻,让这支骁勇善战的队伍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原本近万人的超编旅,此刻能直接投入战斗的兵力已不足八千。阵地上弥漫着一种极度疲惫后的麻木,但更多的是一种基于信任和纪律的坚韧。
“政委,参谋长。”王林的声音沙哑却稳定,将**道和钟光邦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刚接到左翼军指挥部命令。日军新增援的第101、第9、第13师团主力已投入战场,我友军第77师在刘行东侧、万桥的阵地今日午后被突破,防线出现缺口。为免被敌包抄分割,顾长官命令我左翼作战军各部,于今夜开始,向蕴藻浜北岸之陈家行、杨泾河西岸、浏河镇一线后撤,建立新的防线。”
**道和钟光邦闻言,脸色都更加凝重。他们深知,在敌绝对优势火力和兵力压迫下,撤退,尤其是从已方血肉浇灌的阵地上撤退,其凶险程度不亚于一场进攻。组织不当,便是溃退,后果不堪设想。
“鬼子追得紧,我们伤亡又大,这撤退……”钟光邦眉头紧锁,看着地图上标示的当前阵地与目标防线之间的距离,中间多是水网稻田和无险可守的开阔地。
“再难也得撤,而且要撤得漂亮!”王林斩钉截铁,手指重重地点在地图上,“命令必须执行!但怎么撤,我们说了算!绝不能让小鬼子咬住我们尾巴!”
他迅速下达一连串指令,语速快而清晰:
“一、命令各团,立即停止一切不必要的作业,就地补充**、干粮,检查武器,轻装准备。重伤员立即组织后送,能走的轻伤员尽量随队行动。”
“二、以营连为单位,立刻召开简短的战斗动员会,向全体指战员讲清楚撤退的必要性和纪律!强调这是战略转移,是为了在新的阵地上更好地打击敌人!谁敢慌乱失措,动摇军心,军法从事!特别是两个新兵团的”
“三、撤退序列:旅部直属队、伤员、后勤单位先行,由林火旺统一指挥,沿预定路线向杨泾河西岸转移。一团为左翼掩护,二团为右翼掩护,新兵团居中策应,梯次交替后撤。李云龙、陈阿海,你们两个团给老子把看家本事拿出来,层层设防,节节阻击,没有命令,谁也不许擅自脱离接触!”
“四、炮兵营,刘根胜!把你的炮给老子分成两组,一组随先头部队提前机动,至杨泾河西岸预设阵地,测算射界,准备火力掩护;另一组编入后卫序列,听候后卫指挥官命令,对追兵进行拦阻射击,打光炮弹后炸毁炮闩,人员撤离!”
“五、骑兵营,沙马尔格!你的马快,负责战场联络、侧翼警戒,并协助后勤单位转移。发现敌情,立刻报告!”
“六、特战营,张红土!挑选还能动的,分散配置到各后卫部队,专打鬼子追击的先头小队、军官和**手,迟滞其速度!”
命令迅速通过电话、传令兵传达至各部队。独立旅这部即使伤痕累累却依旧纪律严明的战争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没有喧哗,没有抱怨,只有军官们压低嗓音的命令声和战士们急促却有序的脚步声。
王林走到观察口,举起望远镜再次望向对面日军的阵地。他发现,正面对峙的重藤支队台湾步兵第2联队阵地异常安静,除了必要的警戒哨,几乎看不到部队调动的迹象。昨日那场惨烈至极的攻防战,显然也让这支日军付出了难以承受的代价,其伤亡恐怕远超半数,已然元气大伤,失去了持续进攻的能力。**良即便接到了中**队可能撤退的情报,此刻恐怕也无力组织起有效的追击了。
“老天爷,总算给了我们一丝喘息之机。”王林心中暗道,但这丝毫未减轻他的压力。侧翼已被日军突破,主力后撤,独立旅的侧翼已然暴露,必须尽快脱离。
二十时整,夜幕如期降临,秋夜的寒意开始弥漫。
“撤退开始!各部队按计划行动!”王林低声下令。
独立旅的阵地上,战士们如同潮水般无声地退下战壕,以班排为单位,相互掩护,沿着预先侦察好的路线,迅速而有序地向后转移。后卫部队则迅速前出,占领临时阻击阵地,**黑洞洞的枪口指向敌方,掷弹兵将**摆在触手可及的位置。
整个过程寂静得可怕,只有脚步踩过泥泞土地和偶尔武器碰撞的轻微声响。得益于长期的严格训练和“三三制”战术的深入骨髓,即使是撤退,部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