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极品家的海外富豪亲戚找来了[年代]》

5. 安排,老季家人!

1984年秋,黑省哈市。

像海市一样,得知有位身家过亿的富豪,将乘坐私人飞机于3个小时后抵达哈市机场。

机场于1979年试运行,到现在已经颇具规模。但真的,根本没有接到过,私人飞机要求3小时后降落的提前申请。

一时间,基塔工作人员热聊起来,大部分都猜测亿万富豪是来投资的,少部分猜测亿万富豪来寻根的。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很多祖辈移居海外,有一定经济实力,能称得上富豪的人,都会联络政府,投资的同时顺便寻根。

“没想到咱大东北,也迎来了寻亲的亿万富豪。海外的富豪,他们的钱,都是用英镑美元计算的吧。”

“那肯定。”

“亿万,啧啧,我们一个月工资才多少?外国的资本家,就如此的富有。”

“好了,别酸了。赶紧准备,3小时后你们口中的亿万富豪的私人飞机,就要降落咱们的机场。”

组长开口道。“据说海市那边已经争取到了上千万美元的投资,如无意外,咱们黑省还是亿万富豪的第一故乡呢。”

“啥子第一故乡?咋地?还有第二故乡,第三故乡?”

大家嘻嘻哈哈,工作氛围极好。三小时后,季桦那架刚刚购买的波音767-200顿时停在黑省哈市阎家岗机场。

下飞机的季桦再次被组织站成两排的少先队员们热烈欢迎。他们簇拥着季桦,还有孩子手捧鲜花,热情洋溢的将鲜花递给季桦,用最纯真的童音说了一句:“欢迎回家。”

作为陪同的秘书小汪同志,差点被挤出队伍。原来不止他们海市的陈副市长会,就哈市的领导人,也挺会的。

小汪同志推了推眼镜,帮忙开口说。“领导,季先生的祖辈,大概是呼玛县红花村人士,从哈市到呼玛县路途遥远,现在已经下午三点左右,还要麻烦领导们安排住宿交通等问题。”

“好说好说。”另外一名应该和小汪同志同属秘书级别的工作人员开口道。“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季桦收了鲜花,还挺有闲情逸致的凑到鼻间嗅了嗅。挺香的,就是秋天了,菊花盛开的季节,花束中还有几朵漂亮且颜色不一的菊花。

季桦由着他们交谈,并没有开腔。

他的外貌很具有混血儿的特色,五官深邃,肤质细腻白皙,将近一米九的大高个儿,仅仅站着,便是靓丽的风景线。

许久之后,小汪和接机的干事交谈结束,红旗轿车开了过来,季桦上车,坐在后排位置。小汪坐副驾驶位置,等轿车发动后,直接以标准的普通话,开始介绍黑省的一些特色。

季桦听得还算认真,不知不觉就到了招待所,之后休息,大概六点左右,参加了由政府部门举办的宴会。

除了季桦外,还有其他前来黑省投资或寻亲的富豪。和季桦来自德国所不同的是,其他富豪大多来自东南亚那边。

挺标准的东南亚长相,或许有夏国人的特征,但经过和当地土著的混血融合,从本质来看,其实更像东南亚人。

不像季桦,左看右看,就是帅!

“季先生看起来像混血儿,不知来自哪里?”

季桦刚拿了一些食物坐到角落,就有人找过来说话。

季桦有些不悦,主要不喜欢自己准备吃东西的时候被打搅。不过良好的修养,让季桦并没有将不悦浮现出来。

“德米尔海姆市,和法米卢斯市隔了一条莱茵河。”

“法国我去过,巴黎的香水很出名。”

“的确出名。”

“不知季生去过羊城没有。”一位口音挺香江的富商也过来说道。

“我从海市来的,羊城还来不及去。”季桦淡淡的说道。

“咦,季先生也是海市来的,为何我没有在海市招待所看到季先生。”

“我住在外滩的华尔道夫酒店。”季桦语气淡淡的说:“我挺深居简出的,所以没有看到我,很正常。”

有人举起酒杯,朝季桦示意。

季桦没有要红酒,而是拿高脚杯装茅台酒,琥珀色的酒液在杯壁上挂出细密的金线。

周围几个商界大佬正围着他,估计是想听季桦讲述在德国的生活,然鹅季桦根本没提,反正喝了茅台酒后,就开始吃东西。并且吃得超津津有味。

别说,这哈市特产红肠,比起他在德国吃的香肠,要好吃多了。再来一盘熏烤鹿肉,酱大骨也来一点。

懒得和几个老东西叽叽歪歪,参加宴会除了吃外,还能做什么。抱着这样的念头,季桦动作快速而不失优雅的大吃特吃。

与此同时,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政府。县长刚刚结束和上级领导的通话,满脸写满了不可思议。

副县长刚好也在,不免好奇追问。“上级领导有什么指示?我怎么看你很兴奋。”

“咱们呼玛县穷啊。”县长感叹道。“咱们这边高寒边远,再加上产业单一,改革开放后根本就没有外商跑来投资。没想到,嘿,咱们呼玛县如今居然出了一位想要带爷爷骨灰归乡安葬的亿万富豪。”

“嘶!多少?”副县长倒吸一口凉气。“亿万?”

“是的,人家资产以亿为单位,咱们黑省整年的外汇才多少。”

“什么时候来?”副县长兴奋的走来走去。

“刚刚领导打电话来,就是说这件事。”县长继续高兴的说:“目前这位亿万富豪正在哈市的招待所住着,领导的意思,是让咱们先去红花村看看。”

“你说那位亿万富豪的爷爷,是红花村的人?”副县长迟疑,“我对这个村有印象。”

县长收敛笑容,示意副县长说。

“解放前,咱们这儿遭灾,当时红花村整个村子的人,都逃荒各奔东西。之后解放了,重建改称红花生产大队后,陆陆续续倒是有逃荒的村民归乡,可大部分村民都是附近村落的人整合到一块儿的。”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主要相较其他村落,红花村的地理位置要好很多。

背靠大兴安岭,又有丰富的水源,可耕种的黑土地有多。对比其他要吗这儿不行、那儿不足的村落,自然红花生产大队属于最先重建的村子之一。

“当时只是简单的做了个记录,几十年过去,不清楚现在的红花生产大队,目前还剩多少原红花村的人。”

“不管有没有,先派人问问。”

“那行,我来做安排。”

*** ***

呼玛县,红花生产大队,三队一组老季家。

“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