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途医心》
叶凡回到镇政府的时候,已经是傍晚。
黄桷树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政府大院里静悄悄的,大部分人都已经下班回家。
钱国栋的办公室还亮着灯。
叶凡推门进去,钱国栋正戴着老花镜,在一份文件上批注着什么。
他没有抬头,只是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怎么样?”
“比想象中更严重。”叶凡言简意赅地将平安村的情况,以及村民们的身体症状,还有赵老四的反应,都说了一遍。
他没有添油加醋,只是陈述事实,像是在汇报一份病理报告。
钱国栋静静地听着,手里的笔不知不觉停了下来。
当听到叶凡三言两语就将村支书赵老四的心理防线和村民的信任壁垒同时攻破时,他抬起头,镜片后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
这小子,天生就是干这个的料。
他用的不是权术,而是比权术更锋利的武器——事实。
“证据。”钱国栋吐出两个字。
他知道,村民的口述和叶凡的现场诊断,在真正的博弈中,都只能作为参考。
想要一锤定音,必须要有无可辩驳的科学证据。
“这正是我要跟您汇报的。”叶凡从口袋里拿出一张纸,上面是他凭记忆画出的一份简易流程图,“我需要以镇政府的名义,在平安村搞一次‘农村重大疾病及公共卫生安全隐患’的全面普查。”
钱国栋看着那张图,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水样采集点(上游、中游、下游、村民水井)、土壤样本采集点(农田、菜地、石料厂周边)、入户调查(问卷、体征检查)、以及最核心的一环——生物样本采集(87名村民的血液、尿液、毛发)。
整个计划,逻辑严密,环环相扣。
以一个冠冕堂皇的“普查”名义,行“取证”之实。
这就是釜底抽薪。
钱国栋笑了,他摘下老花镜,靠在椅背上:“这个名义很好,名正言顺。但,这件事不能由镇政府直接发文。”
“为什么?”叶凡有些不解。
“因为发了文,马卫国他们就知道了。今天你在平安村闹出这么大动静,赵老四肯定第一时间就向他汇报了。我们这边一动,他们那边就会立刻采取措施。比如,让石料厂停工几天,再把暗管一堵,到时候你去取样,水比矿泉水还干净。”钱国栋慢悠悠地说,像个经验丰富的老猎人,“对付蛇,你不能大张旗鼓地敲锣打鼓,要悄悄地把诱饵放在洞口,等它自己钻出来。”
“那您的意思是?”
“这件事,必须快,而且要绕开常规程序。”钱国栋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几步,最终停在窗前,看着院子里那棵沉默的黄桷树。
“我以党委的名义,直接给你授权。人员,你从卫生院抽调,李德海那边我来打招呼。经费从我的**预备金里出。样本送检,不能在县里,更不能在市里。我让小王联系省城的一家权威检测机构,派专人专车,明天晚上之前,把所有样本秘密送走。”
这番话,让叶凡心中一凛。
他明白了钱国栋的决心。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调查,而是一次精准的、绕开了整个地方关系网的“外科手术”。
“我明白了。”
“还有,”钱国栋转过身,表情变得严肃起来,“这件事,从现在开始,除了你我,还有王秘书,不能有第四个人知道全部计划。你只需要告诉李德海他们,这是一次紧急的、保密的流行病学调查任务。对外,就说你在村里发现了疑似传染病的迹象。”
疑似传染病!
这五个字的分量,足以让任何地方官员都神经紧绷,也能为这次行动提供最完美的掩护。
叶凡点了点头,他感觉自己的血液有些发热。
这种在刀尖上行走,布局拿捏的感觉,竟让他产生了一丝久违的兴奋。
第二天一早,两辆破旧的面包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青山镇卫生院的后门。
李德海院长亲自带着护士小赵和其他几名信得过的骨干,早已等候在那里。
李院长一夜没睡好,钱**亲自给他打电话,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只说是一项关系到全镇安危的绝密任务,一切行动听叶助理指挥。
李德海现在看叶凡的眼神,已经不是看高人,而是看“钦差大臣”了。
“叶……叶助理,人都到齐了,设备也都按您的吩咐准备好了!您放心,今天我们卫生院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保证完成任务!”李德海拍着胸脯,差点拍出了几声咳嗽。
叶凡看着眼前这支“杂牌军”,心里有些好笑。
一个谄媚的院长,一个把他当偶像的小护士,还有几个战战兢兢的医生。
就是这支队伍,即将去撬动一个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
“别紧张,就是一次普通的体检采样。”叶凡安抚了一句,便下令出发。
平安村,村民们早已按照约定,在村委会大院里排起了长队。
他们看到镇卫生院的车来了,还下来这么多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都有些激动。
特别是看到走在最前面的叶凡,眼神里更是充满了希望。
采样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叶凡坐镇指挥,将他在三甲医院组织大型义诊的经验用在了这里。
登记、问诊、体检、抽血、留尿……每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小赵护士他们一开始还很紧张,但在叶凡冷静专业的调度下,很快就进入了状态,动作也变得麻利起来。
与此同时,青山镇宏发石料厂的办公室里,老板周宏发正焦躁地打着电话。
他是个满脸横肉的胖子,脖子上戴着一根小指粗的金链子。
“马镇长!这到底怎么回事?那个姓叶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