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发家致富日常》
从酒楼出来后,林双玉走在路上,心里在思考这两根山参要卖到哪里去。
和掌柜这一番讲价交锋后,林双玉意识到,行商也是商人,自然是把价格压得越低约好,而自己又不知道人参的价格,被坑的概率很大啊。
想到这里,林双玉没有去打听驿站的方向,而是沿街寻找起药铺。
天水县人口多,自然医馆药铺也多。
林双玉没急着询价,而是边走边看,观察着各个医馆药铺的情况。
这种野山参在现世价格都是按克来卖的,在她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古装剧里,里面送礼都送有年份的人参。
那人参在这里应该也是值钱的。
所以她排除了一些小药铺,小药铺应该不会收很贵的药材。
而剩下能坐诊的医馆看起来都差不多。
她又走了一会儿,最终选定了一家医馆,只因为那家医馆外面立着义诊的牌子,义诊的郎中就坐在廊下,而来义诊的百姓已经排起了长队。
看着这家医馆悬着悬壶济世的匾额,再看排着长队的老百姓,林双玉想,被坑也认了。
她走进医馆,医馆内人不多,只有两个药童在抓药。
药童闻声抬头看过来,问道:“抓药还是看诊?”
林双玉走上前,摇摇头,从口袋里拿出包起来的人参,询问道:“不知道这里收不收药材?”
药童停住手上动作,答道:“收的,什么药材?给我看看。”
药童动作老练的从一旁拿出小秤,随后看向林双玉,等她把药材拿过来。
药童看了一眼人参,道:“你这山参瞧着有些年头了。”
林双玉也不懂这人参看起来是好是坏,只等药童称完重量。
称重后,药童道:“四两重,合二两银子。”
林双玉微微愣了一下,她还以为这人参会很贵呢。
她问:“野生的山参价格不会高一些吗?”
小药童把人参放回柜台,收起小秤,道:“现在价格还算高的,上旬才低呢,一两只有二钱。”
药童想了想,又说:“听行商说,南齐又出了一种药材,药效好价格还低,估计年后药价还得降。”
林双玉和药童攀谈起来:“可是野山参不是更稀有吗?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会高一些吧。”
药童整理着小秤收起来,闻言摇头:“若是拿到皇都去,说不定真有达官显贵高价来收,但是咱们这就卖不上价了。”
“世道乱起来吃饭都成问题,哪里还有人会花大价钱来买几根参呢,更何况南齐离天水县这么近,去他们那里买药材岂不是更划算。”
林双玉听完沉默下来。
且不说她没有去皇都的路费,就算有也不能为了卖两根参跑一趟皇都,路途遥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若是到了皇都依旧只能卖二两银子,岂不是要命了。
药童见她犹豫,替她出主意:“不如你去驿站附近瞧瞧,说不准有行商愿意收呢。但是他们这些人可说不准,今天价高明天价低的。”
闻言,林双玉和药童道谢,问了他去驿站的路,打算去驿站看看。
出门时,药童说:“若是价格不合适你再回来啊。”
林双玉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她还是想去行商那里瞧瞧,万一呢,多卖几个铜板也是好的。
林双玉对古代的了解除了上学时的历史课,就只有电视剧了。
而真的在古代生活了一个月,她发现真实的生活和电视剧完全不同。
物价不同,生活习性也不同,比起剧中浮夸的表演,身处其中时更能感知到,只是一群在生活的普通人。
普通人的生活更有温度,贫穷的老百姓买卖东西时会更谨慎,人与人之间也更体谅彼此。
按照药童说的,每家医馆店铺外都挂了药材的售价牌子,只需要在街上走一圈就能看到,算是明码标价了。
那些牌子林双玉来时也看到了,只是没仔细看。
离开医馆后,她把这些医馆外面挂的牌子都看了一边,发现一些珍贵的药材的价格都写挂在牌子上的。
即便有些差别,但也差不了几文钱。
按照药童指路的方向走去,没等走到驿站就看到许多收药材的商人。
身后马车上的药材一箱又一箱,让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是做大生意的。
林双玉连着几家问过去,得到的回答都不尽人意。
行商跑马只恨不得再多赚一些,价格压得低到不能再低。
操着一口奇怪口音的商人和林双玉说:“小姑娘你不懂啦,这个人参现在不值钱啦,和萝卜没区别啦!”
“这样哦,你要是卖给我,我给你高一点,一两银子怎么样?你不要犹豫,明天一两都没有了。”
商人叽哩哇啦的说个不停,林双玉听着更是头疼。
心里想着,这些行商真是不做人,压价也不带这么压的。
她冷漠的抬手堵住商人的话,转身后叹了口气,离开嘈杂的市场,还是回了医馆。
药童见她回来也没觉得惊讶,直接拿来两个小银元宝给她。
“我就说吧,那些行商心黑的很。恨不得让你把药材白白送给他。”药童年纪还小,说起这些事来表情格外生动。
白白走了一趟,林双玉有些累了,风寒还没好,此时头晕的很。
她深表认同的点头。
林双玉把山参给了药童,接过那两个小银元宝放进钱包里。
最后药童例行惯例道:“若还有药材要卖再来啊。”
林双玉回头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只是她转身时没有注意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