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大宋女皇传奇》

37. 大学筹备

送别狄奥多西使团的典礼在通津门码头举行。拜占庭帝国的巨大海船“玛利亚号”泊于汴河汇入黄河的浩渺烟波中,风帆鼓荡,象征两国的旗帜猎猎作响。女皇亲自登岸相送,仪仗隆重。在交换国书时,一份以皇家御用明黄绢帛书就、加盖了硕大皇帝玺印和昭武女皇私印的文书,由鸿胪寺卿郑重递交至狄奥多西手中。这份国书言辞恳切而庄严:

“大宋昭武皇帝致东罗马帝国共治之伟大皇帝曼努埃尔阁下:

吾闻西海之外,有文明古国,传承希腊罗马之盛道,智慧之光,灿若星河。今者贵使狄奥多西西渡沧溟,跋涉万里,携厚谊而至,实乃两国之幸事,苍天之美意。

朕与狄奥多西阁下多番晤谈,获益良深。贵邦典章制度,浩瀚学统,尤以承续古贤之学而育时代精英之大学,令朕不胜钦慕。夫文明之道,当如江河汇海,博采众长;治国之基,首在育人兴邦。贵国大学育才之理,于我大宋,恰如醍醐灌顶,甘露滋心。

朕今遣使,非仅答礼修好,更怀求索至道之诚心。愿两国结为兄弟之邦,平等相待,永世敦睦。互通商旅,以利万民;互遣学者,以求至理。望自今伊始,智慧之门,豁然洞开;知识之路,畅通无阻。使罗马之雄辩,映照华夏之哲思;东方之机巧,启发明珠之匠心。东西辉映,共铸人类之华章!

今特遣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张九韶为特命钦差大使,率博学通译、医匠、天文、工造诸才彦共计三十八人,携我朝《太平御览》、《天工开物》精要、《浑天仪注记》、《武经总要》图谱及诸般珍奇土仪,随贵使归航,登堂谒帝,深究大学之宏旨,尽览帝国之华光。愿我朝学子,能承甘露于海西;期贵邦俊才,亦得沐春风于天东。

愿以学为桥,万世长存!谨书以表至诚。

大宋昭武皇帝 赵福金亲笔

昭武五年三月廿八于汴京紫宸殿”

狄奥多西以双手恭敬接过这份沉甸甸的国书,感受到的不只是丝绸的顺滑与皇家印玺的分量,更感知到文字间蕴含的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对交流的真诚与一个强大君主的自信气度。他深深鞠躬,用流利的官话回答:“伟大的女皇陛下,您的胸怀如同大海般广阔,求知若渴如最虔诚的学生!我必亲手将此书信呈于吾皇御座之下,您的使者将在君堡得到最高的礼遇与毫无保留的交流!愿这艘航船,不仅载着香料与丝绸西行,更载着大宋求知的灵魂!”

就在“玛利亚号”升帆离岸,驶向波涛壮阔的地中海方向之时,另一匹八百里加急的快马,已携带着女皇最核心的意志,风驰电掣般冲向了南方的湖湘大地,目的地直指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六百里外,岳麓山下,清风峡口。

现任山长萧介,乃前朝理学大儒杨时再传弟子,以持重守礼、学问精深闻名。当他接到那份加盖了鲜红皇帝玺印的诏书时,双手禁不住微微颤抖。诏书内容并非笼统勉励,而是如同解剖的利刃:

“钦命岳麓书院山长萧介并潭州知州吕彦升听旨:朕闻岳麓立学,千载文枢,然亦闻其有经义雕琢过甚、空谈过繁而致实学不彰之弊!朕非欲弃经史根基,实忧书院囿于章句,难符昭武新朝开物成务、经世致用之需!

今诏:一、于书院现有经史策论各斋外,即刻增设‘天象历算斋’、‘舆地测绘斋’、‘律法实务斋’、‘百草医药斋’、‘器械格致斋’(工技原理)!斋舍营建、师资选聘,限尔等一月内拿出切实章程!

二、打破旧习,不拘一格!遍访天下,诚邀通晓天文者、精于水利者、深研律法之判官推官、知名良医、甚或身怀绝技之巧匠大工,聘为教习!重其禄,尊其位,允其带徒,开课授业!士子不得以‘术业’轻之!敢有阳奉阴违者,严惩不贷!

三、书院原有学田、膏火、束脩之制不变!另由内帑拨付专银三万贯!潭州税赋单列‘书院新学营造款’!户部年度决算单列此费,任何人不得挪移克扣!

四、课程设置:经史仍为根本,但不得过五成!新设各斋课程,必重实际案例:天文需实测圭表、推演历法;律法需剖析案例、模拟公堂;医药需辨识药材、临症见习;器械需亲手制作、明其物理!勿使学子手不释卷而不知稼穑之艰、民生之困!

五、于书院最高处营建‘观星楼’,设大型圭表、简易浑仪!于山麓另辟‘实学验圃’,试种南北作物、培育药材!所需人力、物料、钱粮,即报即准!此乃燃眉之急,关系国本!望尔等殚精竭虑,以‘振华书院’为参考,博采众长,将岳麓书院,改造成我大宋承古启今、兼容中西实学之新式学府典范! 勿负朕望!钦此!”

诏书末尾那“勿负朕望”四字,朱砂御笔勾红,力道万钧,几乎穿透纸背!萧介与潭州知州吕彦升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压力,以及一丝被点燃的使命感。“雷霆雨露,皆因‘求实’二字!” 萧介长叹一声,眼神却骤然变得锐利,“传令!召集所有学谕、斋长,焚香开卷…不,开书院库房,查点可改建屋舍!召集所有能工巧匠!立刻!”

岳麓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剧变。古木参天的幽静环境被叮当作响的凿石声、锯木声打破。工匠们在原讲堂后空地清理地基,为新斋舍昼夜赶工;老山长萧介放下案头珍本,亲自带着判官出身的推官宋慈实地踏看,讨论如何将地方刑狱卷宗引入律法实务斋的教学;府城名医王惟一被重金礼聘而来,在“百草医药斋”初步挂牌,便带着学生攀山采药,辨识药性;最尴尬的是那些世代为书院服务的白发老斋夫,看着昔日连正门都很少迈入、被视为“奇技淫巧”的铁匠王铁锤,竟被山长请进尊经阁品茶议事后,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改革的阻力如同巨石下的暗流,老派儒生的质疑不绝于耳:“此岂非令学宫沦为百工集市乎?!” 但吕知州带来的一队精悍府兵维持着现场秩序,冰冷的甲胄与闪亮的刀鞘无声地传达着皇权的威严与不可阻挡。改革的浪潮在圣意、地方压力与新风气萌动中,艰难而执着地向前推进。

就在岳麓山巨变的蓝图纸上墨痕未干之际,数千里外,那位由张九韶率领的规模庞大、目标明确的文化使团,已在“玛利亚号”上渡过惊涛骇浪,驶入了爱琴海温暖湛蓝的怀抱。他们随身携带的,不仅仅是丰厚的礼品和中华典籍,更肩负着破译西方智慧密码、点燃东方新学星火的重任!

同一时刻,在帝国的心脏汴梁紫宸殿,女皇赵福金的目光并未片刻停歇。她召见了礼部尚书宇文虚中、翰林学士承旨叶梦得与工部尚书苏迟、户部尚书张守。

“岳麓,是第一步。”女皇的声音清冽而充满力量,“振华书院经验的总结汇编进行如何?张九韶使团抵达君堡后的最新奏报可到了?”

得到肯定回复后,她霍然起身,走到那幅巨大的《皇宋疆域堪舆全图》前,手指如同移山填海般划过:

“待岳麓改造成型,振华经验汇编成册,西行使团满载而归!尔等礼部、翰林院,汇通工部、户部、国子监,须在半年之内,给朕拿出一整套《新式大学兴办章程》来! 它要像营造法式般严谨可行!要包含:建院标准;师资遴选;科目设置基准;经费来源律法保障;学制与考评新法……

此章程务求扎根华夏沃土,吸纳西域精华,融通古今智慧,体现实用精神!不得空谈理想,必须每一条都可落地生根!”

她的手指依次有力地点击着地图上的关键节点:

“章程确立之日,即为星火燎原之始!”

指尖点向江南核心——“杭州!西子湖畔,择风水灵秀之地,建‘求是大学’!”;

移向天府之国——“成都府路,蜀郡腹心,立‘锦江大学’!”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