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重娇》
二月初,天气回暖,陶沅音这阵子日日忙绿,忙出了不少成果,瞧着暖阳高照,就带这松月一起去集粹阁了。
金掌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新样式,别提有多开心了。
出铺子的时候陶沅音也开心,跟在身后的松月更是,兴奋得嘴都合不上了,因为金掌柜把这几个月的铺子的收入的一半兑换成银票一半是碎银给她们带走。
“小姐,咱们能不能去……”
陶沅音撩开面纱,有前两次的事情,她现在出门谨慎些,睨了丫鬟一眼:“蜜饯铺,糕点铺?”
“可以不可以嘛?”
瞧松月这副讨好的小表情,“去,买,咱们现在有钱!”摸摸钱袋里满满当当的沉淀感,压低声音咬牙应下。
回府的一路上,松月兴奋地想着兔子蹦蹦跳跳,又像鸟儿叽喳不停。
走的西院侧门,叩响无人应。主仆两人只好弯道该走王府大门。
刚进院,陶沅音便发现了不对劲,院中空旷无一人,回西院,松月去给云橘和李管事送点心,发现两人也都不在。
东院寿安堂镇安王夫妇坐正堂上,下人早退出去了,王妃袁氏双手捏成拳,可见在压制怒气,反观镇安王魏彧面上没有什么表情,就连说出的话都是平缓的。
“茶你已经喝过了,还是以你为尊,何故还这般得理不饶人?”堂内安静的可怕,好半晌上座的人长叹,打破这寂静无声。
这话惹了袁氏的神经,压制了半个多月的愤恨不满和多年来的委屈泄了闸,提高嗓音尖着声调,:“我得理不饶人?你带人进门多日可问过我半句?你在外游山看水而我操劳府上一切事务的时候你可曾觉得是我得理不饶人?你寻花问柳多年置我于不顾的时候可曾想过是我得理不饶人?”
“我何时寻花问柳了?”被数落得一塌糊涂,面上挂不住,蹙着眉,魏彧忍不住反驳。
袁氏指着半盏茶前那名女子退出去的偏门,“适才给我敬茶的赵氏是何人?”
“这么多年,我不过就今日纳了她一人,她也是正经人家的女子,不是你口中的花柳出身。”魏彧心里也是有怨气的,和袁氏的几十年都被管得死死的,临老了便不想拘着自己,想随心所欲一把。
袁氏听魏彧为赵氏偏护之词,怒火不息反升:“不过纳了一人?”声音到尖端降下来,袁氏放哪儿笑,“魏彧,你不管府中一应大小事多年,躲在外边和你口中的良家女子暗通款曲,今时今日你带她进门便要求给她名分?你如何能说得出口?又置我于何地?”
听到这,魏彧是有几分愧的,王府的大小事项从袁氏进门之后就是她在打理维持,这点他确实理亏,可这与今日之事有何干。
“这么多年确实辛苦夫人了。”
“多年经营换来你一句'辛苦',你可知王府的吃穿用度是何人在维持?凭你的微薄俸禄和朝廷发放的那点银两吗?你心知肚明得很,是靠我带来的黄金白银田产铺子,还有我汝南袁氏年年送进王府库房的大把钱财!”
魏彧没管过王府的私产,久不插手经营但也知道王府也是有些私产的,皱眉思索袁氏的话。
袁氏回过头看魏彧的神情,明白他所想,“你是不是好奇,王府的私产山头田铺的营收哪儿去了?”
“一半被复策抵出去了,另一半……另一半加上你的俸禄何以支撑府上上上下下几十口人的吃穿用度和人情世故?”
魏彧不曾在钱财开支上算过账,但这几年他早没了俸禄,平日里需要银钱都是直接找账房拿,哪知道他自己还有府上的用度几何。但这在魏令澜的问题上,他积聚的憋屈和不满找到了发泄口,“复策有今日的下场,全是你惯的!”
袁氏的情绪几近崩溃,承欢膝下的儿子早逝,原以为可以扶持到老的丈夫养外室多年,哀和怨如山洪般倾泻而出,“我惯的?你可曾管过他尽作父亲的责任?他胡闹瞎来的时候你在哪?”
袁氏愤懑,扭头指责:“你在和她人花前柳下!”
魏彧哀伤不已,为儿办丧如何能不痛苦?袁氏所说是事实,一时无话可说。
“今日你逼我接纳赵氏女子,明日难保没有其他王氏张氏!”从接了那杯赵氏进王府正门那天起,袁氏便知道这是一桩她阻止不了的事。
过去的十几年,她和镇安王总归是维持着面子上的夫妻和气,今日他主动撤下这层纱布,将他们之间的不睦公告天下,难道不是对她的羞辱?
听袁氏的话头有回旋的可能,魏彧顺坡下驴保证,“再不纳他人了,京城的王公贵族高官大吏哪个没有几个偏房妾室,我不过这把年纪了想找个可心的人在身边……”
虽说木已成舟本不用和袁氏作这些解释,但到底都是有头有脸要面子的人,一把年纪被人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总归是失了体面。
走近过去,用袖子拭去袁氏眼泪,拍拍背顺势将袁氏揽入怀中安抚:“你我是几十年的老夫老妻了,有什么过不去的呢,日后王府仍然是你当家作主,赵氏在你面前绝不敢造次,我会交代她尽量待在房中少出门。”
袁氏靠在魏彧肩头上,无尽悲哀,温词软语竟是在这般情形中听到!闭上眼睛,内心挣扎不下,今日之事已是板上钉钉,她除了哭泣发泄一番后接受事实再无他法。
~~~
陶沅音在小筑作了近半个时辰的画,松月从外边进来了。
松月是藏不住事的性子,把她在别处听来的消息一股脑告知了陶沅音。
“三年了?”陶沅音眉心紧蹙,王爷是刚出去就……
“听说是的,王妃被蒙在鼓里三年所以生气得紧。”
听完后,大概是同作为女子,陶沅音由心底涌起一股对王妃袁氏的同情,被自己夫君背后插上一刀,置为笑柄怎能不怒不怨?
起初她知道镇安王几十年只有一位正妃时,心里是有钦佩的。她潜意识以为王爷和王妃是鹣鲽情深的活榜样。细细想想,镇南王做惯了甩手王爷,王妃掌管者府中一应事务,更在钱财用度上依赖王妃和汝南,多少要受制于王妃,一旦外出得了自由,身边便有了新人。
想到这,陶沅音不禁想到了自身,更加觉得自己当初临时起意开集粹阁是无比正确的事,手里有钱帛出事为人也能气壮几分。
思绪翻腾,烦躁不已,手工已然是做不下去的。只好拿出纸墨转移注意力,以求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