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被板正御史盯上了》

31. 洛关失守

暗夜一场雨落下,将酷夏残留的热气全部湮灭。

 秋雨接连下了三天三夜,漫天漫地的雨水将郊外的道上弄得满是泥泞。

这日,天依旧灰蒙蒙的一片。大片大片压在京城上方,一场风雨似乎即将到来。

宫门外一战马飞奔而过。上头的侍卫灰头土脸,满脸皆是苍白。

“荒唐。我大乾的军饷是养了一群废物吗?竟然连一蛮夷小国都打不过。”与鞑靼战败的消息传来,景行帝一掌拍在龙椅上,怒不可遏道。

殿中寂静到落针可闻。

众大臣皆低垂着头,不敢发出一点声响。

景行帝脸色沉沉道,“岑携,你好歹掌管兵部,你来说下。”

兵部尚书岑携越众而出,跪倒在地,“洛门关为李洋将军镇守,只是其如今已到知命之年,虽对敌经验丰富,但体力难免力不从心,加之,鞑靼突然率大军袭击,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景行帝冷笑,拾起御案前的玉镇尺,向岑携扔去,“洛门关口,长城重要关隘,商旅往来咽喉要道!古曰,在其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作为兵部尚书,如此重要关口,你竟派个五旬将军镇守?如此过失,该打该罚!”

玉镇尺砸在岑携脚边,发出哐当一响,随后四分五裂,碎了一地。岑携跪倒在地,哭得老泪纵横,“陛下,并非微臣不想任用年少武将。只是国库空缺,兵部在人力、物资上的钱吃紧,近几年甚至都没多余的军费征召军官。如今营中多为寻常百姓家中抓来的劳役,就单胆识就参差不齐,兵法啥的更不用提了。加之,军费少了,就遑论“论功行赏”,如此一来,将帅之才就更好了。”

景行帝愣了一会,半晌沉声道,“户部,却有此事?”

户部尚书范岩浑身一颤,双膝已经落在地上,掩泪道,“陛下,如今朝廷已是入不敷出,亏空严重。就单去年一年来说,国库就亏空八千六百万两白银,若是再不开源节流,恐难以为继啊。臣这么做也是万不得已呀。”

景行帝瞥了眼,未说话,殿中气氛就那般冷寂了半晌。灼灼气势,令谁也不敢直视这位帝王皇威,纷纷低垂着头。

都说帝王心难测,如此什么话也不说,更是令人生怖。

跪在地上的范岩额头更是沁满了薄薄一层汗。

良久,才不咸不淡说了句,“兵部银子日后不可缩减太过厉害。”

随后转头问道,“各位爱卿觉得当下如何是好?太子,你来说一说。”

赵奚闻言,思忖了一番,答道,“父皇,儿臣主张求和。鞑靼与大乾纷争已久,若放在平常,断算不上棘手。只是其此次攻占的洛门关口,又靠着土蛮一族。土蛮本就对我朝虎视眈眈,若是两方联手,加上洛门关口易守难攻之势,我军若是强攻,胜负难料。”

景行帝闻言,深思了一会,“其他爱卿觉得太子提议如何?”

众臣工无言,礼部右侍郎越众而出,“禀陛下,我朝于两年前重设武举,时间较短,武将目前仍是青黄不接之状。皇子中也只有八殿下、九殿下两位皇子熟悉军营,可率兵打仗。只是,现下八殿下镇守东海一带,若是突然喊回来,怕是海上倭寇又得闹事;九殿下又在西南一带,平定流寇,现在若是回来,怕是扰乱了军心,加上,西北一带地形也只有九殿下比较熟悉,而九殿下西南一役短时间也无法结束,若是随便找个将帅去,那边地势险峻,地形多变,若是如此,恐生变数。故微臣认为太子殿下分析透彻,微臣附议求和。”

景行帝听完,眉梢一挑,“柳卿也如此认为?”

柳叶脸色有些苍白,他内心其实主战不求和。

国库本就空缺,若是求和,那些求和的银两又该自何处而来?大殿之上的人,自诩读过圣贤之书,满口仁义道德,其实内心如明镜般,都清楚那些银子最终不过全落到布衣平民头上,如此一来,对于本就饥不裹腹的他们,无疑是雪上加霜。

只是人一旦到了高位,太多事情需要顾虑。今日之事,也是事发突然,未能先行同太子一议。

柳叶顿时觉得自己进退两难。进一步是太子,退一步是万千百姓。只是,如今夺嫡之争风云暗涌,暗潮涌动,一步差池皆可能满盘皆输,遂只能无奈说道,“臣也附议求和。”

天空响起一声闷雷,蓄在云层当中的雨簌簌落下,在深殿上笼了一层薄薄愁绪。

景行帝脸色一变,不悦道,“求和?说来说去,只有求和了吗?我偌大个大乾竟然找不到一将帅之才吗?”

此言一出,朝野俱震,众臣皆站在那心思各异,却谁也不敢上前,生怕触了圣上的霉头。

“宋煜如何?”景行帝侧目望向众臣,高坐之上,将殿中之人神情看得一清二楚。

殿内的气氛一时变得有些微妙。一个半归隐的老将军,虽战功累累,但是年过半百。朝中虽无将帅之才,但是勉强能打的还是能找出几位?况且,当初圣上无故将其遣送老家,如今又将人召回来,不怕人心生怨怼,无心应战吗?众臣未猜不透这位天潢贵胄的天子心思,一时不敢答话。

景行帝顿了顿,抬起眼皮望向李钧,“内阁觉得如何?”

内阁首辅李钧闻言一愣,洛门关失守就是因刘洋年老力衰、有心无力所致,陛下刚因此痛骂兵部尚书岑携,刘洋、宋煜两人年龄相仿,陛下又怎会真心觉得宋煜适合呢?而且,若是陛下真要钦点宋煜老将军,为何多次一举问内阁,直接交由兵部安排便是。

李钧猛然明白圣上这番话的用意,那个人不好自其口中说出,只能借内阁之口来说。同宋煜有关系的,又令圣上有些顾忌的。

李钧眸光一闪,快步上前,拱手一揖,“陛下,臣认为大理寺寺正柳如意是更好人选。其师承宋将军,随宋将军南征北战多年,作战经验亦是丰富。”

圣上略作思考了一会,“柳卿确实不错,文武双全,前阵子不是刚破了官银失踪案吗?颇有其父风范。”说完,又看着柳叶,含笑问道,“柳卿觉得如何?”

柳叶跪地谢恩,“得陛下赏识,是小女之幸。”

景行帝点了点头,“好,那就定大理寺寺正柳如意率兵出征。”随后,又瞥了眼赵奚,淡淡说了句,“太子也一同去吧。”

“儿臣接旨。”

“臣接旨。”

雨点渐小。

景行帝望着殿外茫茫烟雨,道,“七曜日启程吧。”随后,大手一摆,“退朝吧。”

本就是年底,洛门关一役一来,令朝中各部各寺更加繁忙,礼部、兵部最甚。

夜已深,四下皆是黑糊糊一片,唯六部公堂内仍灯火通明。

值夜的内侍提着风灯将柳如意往户部引。宫殿深深,一道疾风刮过,在竖立的宫墙上留下一声咆哮,令人生寒。

不多时,户部已至。

值班的小史一见,连忙结果内侍手上的风灯,将柳如意往内堂引去,“柳大人,今日如此晚来,可是有什么急事?”

柳如意摇了摇头,“今日未能寐,见户部灯还亮着,想着马上就要出征,便想来问下军资军费之事。”

那小史听了这话,笑道,“正巧,今日刚好谢大人当值,大人算是来对了。”

房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小史将人引了进来,便随即转身退及门外。

谢韫坐于案前,眉头紧蹙。

柳如意见状,斟了杯茶,递上,“可是军费筹集棘手?”

谢韫抬起眼眸,“洛门关军费昨日便已筹备齐了。无非是东拼西凑,加上圣上发话削减修寺等费用,倒也不是难事。”

柳如意纳闷道,“那是为何事烦心?”

谢韫皱眉,“我在筹措经费时,无意翻到了胡平县的账册,发现了些端倪,账册里头被人动了手脚,账目对不上。”

柳如意愣了愣,之前户部报上去失踪的官银就是十万两,在当铺也是搜到的十万两官银,如何会对不上,“不止十万两。”

谢韫点了点头,将账册递给柳如意,上头被朱笔勾了几个圈,“要是只是粗浅的去加这几个数字,确实只有十万两。可是,你若是细细看这账目明细,修缮费用重复列支至这三个品目当中,而且,这儿也有问题……重新算下来,约莫损失百万两官银。”

柳如意愕然,案件始作俑者一个已然身亡,一个枭首示众,现在要查,怕是也无从查,如此大数量的官银究竟到哪了,“陈牵仍湖广户部郎中也就一两年,竟侵吞百万两官银,如此一大笔,他们又是转移到哪呢?”

谢韫摇了摇头,“官银不可流通于市,只可熔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