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塔》
5
表铃在6点响起,伊林睁眼按掉手机,旁边空无一人。
她起来快速洗漱完毕,司机准时来接她去机场。方华给她定了商务舱与VIP休息室早餐,在起飞前发微信祝她回上海一路顺利。
何屿没有加她的微信,也就自然没有任何消息发过来。空姐来做起飞前的安全检查。伊林开启飞行模式,拿出眼罩戴上,在起飞轰鸣中放空意识,闭上眼睛。
回到上海后,李伊林向CMO汇报了何屿一整年的代言项目,一季度项目预算5000万,要将利希斯官宣代言人做成影响力大事件。接下来的一周品牌团队都忙于出整体方案,与各条线VP汇报,再根据反馈与各部门对接需求。
高端产品线对明星代言不是很敏感,但愿意将高级珠宝借出供电影节级别公开活动,提升大众曝光度。
中端产品线对何屿兴趣度最高,要求官宣时主力传播即将上市的森林系列。
因艺人方指定对接人,李伊林负责所有周期性对接。一周之内,除向方华要来艺人未来一年工作规划,伊林与何屿并无联系。周五上午内部方案全部对接完成,下午对CMO完成汇报后,伊林搭乘晚班机去往广州。
飞机晚点,落地已是凌晨。方华亲自来接机,与伊林短暂寒暄后就开上高架开始飙速度。一路上方华基本不讲话,只用了40分钟就开到人迹罕至的隐秘小院。打开大门,空荡大厅更显死寂。方华拎着伊林不大的行李箱径直上了二楼,推开主卧,带她进去。
“抱歉,这么着急让你上来。何屿的状态很差,我们都想让他快点见到你。”
随着行李箱落地的声音,伊林看向侧躺在床上看向她的男人。他面色冷漠,漂亮的棕色双眼中荒芜一片,眼下乌青,像个没有意识的空洞蜡像。
伊林从未见过这样的何屿。第一次见面时,他看起来平和疏离。两天的快速补眠后,他回归一位出色演员的正常状态。那时的他沉着,优雅,拥有从容利落的秩序感。而现在这个静止在时间中的何屿,了无生气,一片死寂,是几乎放弃的失控。
李伊林走过去坐在床边,轻轻拂过他的头发。男人看向她,没有说话。近距离看过去,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
莫名钝痛生于心间。伊林脱去外套,踢掉鞋子躺入床铺,拉上被子盖好两人。
在这个房间之外,在那个喧嚣繁盛的外部世界,何屿是千百万人知道的名字。而她只是李伊林。这样的行为是不妥当的,但在这个房间里,她对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被允许的。
她听见方华关门出去的声音。木门关上,光被阻挡,一切回归寂然。
伊林伸手为何屿闭上眼睛。“睡吧。我就在这里。”她对他说。她的声音温和到令自己陌生。
何屿闭上眼睛,缩进羽绒被。他不自觉的靠近她。
这是一种陌生的、病症一般的依赖。它与喜爱、欣赏、心动,均无关系。伊林伸手将男子搂入肩头,希望自己像药剂一般渗入对方皮肤。
何屿的修长手臂搭在她的小腹上,像温暖的水。伊林允许他的动作,如此近的距离,能听见他心脏的跳动。他的呼吸打在伊林脖颈,带着淡淡的木质清香。是浅淡的入眠香氛。这呼吸渐渐变慢,更平稳,更绵长。
他睡着了。
何屿睡着后,伊林在他身边躺了近40分钟,直到何屿翻身离开她。她尽量轻的掀开被子坐起来,去主卧浴室快速洗了个澡。她很怕何屿中途醒来。
换好睡衣出来,伊林没有用吹风机,她坐在床边读书椅上打开壁灯调至最暗,安静将头发擦至半干。然后她静静凝视床上的人,那张陌生的美丽面容在昏沉光线中显得迷离,超脱,又脆弱。
李伊林想起20岁时第一次看到这张脸。那时何屿22岁,已经拍了两部文艺电影,虽然票房都算不上很好,但那张脸在李伊林所在的大学集体里知名度很高。伊林在复旦读新闻系,有一个玩乐队的别校男友,身边朋友都是有点阅读量的文化爱好者,何屿在这个群体中口碑不错。
何屿那时还在中戏读书,不是天才型演员,在片中被一干老戏骨衬托,表现中规中矩,但也强过同龄偶像明星。他的出色容貌与天生式的疏离感,让他成了同龄人中标榜“品位”的名人式标签。李伊林上网搜过他,除了新闻通稿没有任何内容。何屿没有社交媒体账号,不接受专访,擅长于消失在作品之外。这让他在文化青年群体中的好感更甚。
何屿大红是在他的23岁。那一年他上了一部都市偶像剧,男女主演都是新人,意外成了爆剧,身边同学都在看,伊林经常看见何屿出现在同校女生的手机屏保上。
这部剧李伊林追完了,何屿饰演一位事业上升期的青年艺术家,因为一场意外失去右手,左手又经常间歇性疼痛,让他无法继续创作。在消沉的自我堕落中,他在酒吧遇见女主角,一位快退役的排球运动员。两个失意的人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自己,相互扶持着站起来,在了无生趣的现实世界中继续走下去。
在故事中后段,男主角开设画廊,成为成功的艺术经纪人,女主角经过漫长争取,进入省队站上主教练位。结局不落俗套,在世俗定义的成功之中,二人再度审视内心,曾经互相理解、扶持的爱情逐渐化为友情。从失败的低谷爬出,两个破茧而出、重新活过的人互相道别,前往一段新的人生。
虽然是偶像剧,但其实男女主角演技过硬,很多台词直击人心。在追剧过程里,伊林数度落泪。在表白戏里,何屿看向女主角的眼神甚至让伊林相信,他是真的对角色之外的女演员有了感情。
在宣传期,也的确传出两人正在约会的各路绯闻。网络上两方主角粉丝你来我往,从一开始的相互示好,走到之后的互相诋毁,也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女主演粉丝群在骂战中甩出了何屿的家庭背景,他父亲是国内最大的芯片公司董事长,何氏家族掌控着芯片技术涉及到的诸多产业命脉。
相比平民出身的女主角演员,何屿是名副其实的特权阶级。关于他是如何通过权力获得最好的文艺片资源,又是如何通过家族拿到潜力爆剧的男一号出演机会,在网络上被几度挂上热搜。本来为人称赞的不开设社交媒体账号的“低调、不作秀”,亦被扭曲成何屿走的是与群众无关的“上层路线”,不开社媒是他根本无需讨好大众,是一种专属于特权阶级的傲慢。
24岁那年,在舆论高压下,何屿成立工作室,开设工作室社媒账号,微博,微信,短视频app,定期向公众展示公开行程与作品动态。李伊林关注了他的全部账号,实时追更他的所有作品。在何屿通过偶像剧大火之后,伊林身边很多人脱粉——大红的他不再是文艺群体“小众品位”的象征。但在这部剧之后,何屿再也没有接过同类题材。他退回了电影世界,开始有意识、有节奏的蜕变成一位方法派演员。
伊林有一种感觉,何屿对声名并不感冒,甚至是抗拒。这对一个演员来讲,不合常理。但在何屿身上,似乎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性格在对峙:演员何屿,有野心,有目标,将面目与内心完全暴露。何屿自身,封闭,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