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年代: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
站在自家门口,李学健深吸了一口气,熟悉的味道,让他感觉到心旷神怡。
这是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都不曾享受到的。
虽然物是人非,但是,只要脚下踩着的还是故乡的土地,他的心里就无比踏实。
沿着门前的小路往东走,遇到的乡亲们都热情的打着招呼。
这同样是在人情冷漠的美国不曾有过的。
“学健哥,吃了吗?来家里吃啊!”
“不了,我走走!”
“大伯,家里做的鸡蛋饼,您尝尝。”
“不麻烦了,你们吃着!”
“大爷……”
“欸,好好学习啊!”
一路走到村东头的自留地,离得老远就看见李天明在地里搭架子。
昨天因为他的到来,地里的活都没干完,赶在雨季到来之前,得把架子搭起来。
“大伯!起这么早!”
“欸!”
李学健走到跟前,蹲下帮着一起干。
虽然几十年都没干过了,不免有点儿生疏,可没一会儿就上手了。
别以为地主家的少爷就不用干活,当初李老六还在的时候,每年到了农忙的时候,他还得当打头的呢。
李学健也是自小就下地,地里的农活哪一样都拿得起来。
“大伯,还住得习惯吗?”
“回家了,有啥不习惯的!”
只一天,李学健连说话方式都变回来了。
“还是家里好啊!”
事实上,昨天晚上一直到后半夜,李学健才睡着,不过不是因为不习惯,而是激动得。
想了这么多年,梦里才能回到的故乡,终于回来了。
李学健怎么都没想到,村里人还记得他,还给他盖了新房子,就为了等着他有一天能回来。
那大炕就是比床睡着舒服。
睡了一觉,感觉连肩周炎都好了。
“天明,谢谢你了!”
“谢**啥?”
“我都听学庆说了,要不是你,我回来怕是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李天明笑了,将黄瓜秧绑在了架子上。
“您这可就说错了,惦记您和学同二叔的,可不光是我,乡亲们都记着呢!
李学健也跟着笑了:“还是俗话说得好,亲不亲,故乡人啊!
“您要是愿意,就在村里常住,这是您的家。
李学健闻言不禁心动,可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美国那边还有一摊子事呢,一大家子也在那边,我……都是做爷爷的人了。
这次回国,李学健并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还有他的小儿子和小闺女,只不过两人都在海城,没一个愿意和他回村的。
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对他的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不说别的,单是那旱厕,两个孩子怕是都适应不了。
“那您想啥时候回来,就啥时候回来。
李学健点点头:“肯定要回来,肯定要回来的!
说着抓起了一把土,用力的捏碎。
“我记得这边没有地的。
“这片自留地是60年,学庆叔带着乡亲们垦荒置办下来的,每家四分地,当时上面要收回,三老太爷就带着村里老人躺在地里,才把那些人给拦回去。
李学健听着,他知道老父亲肯定也在其中。
“天明,你……六爷那些年在村里……过得咋样?
李天明沉默片刻才道:“四清开始后,六爷就给打成了地富反坏右,上面来的工作组经常搞游斗,还让六爷住牛棚,学庆叔不干,就安排六爷住饲养场,平时扫扫院子,应付上面的检查,有来揪斗的,就让六爷配合着演戏,您放心,六爷没吃啥亏。
李学健知道,李天明说的是实话。
“多亏了乡亲们了。
“这有啥,六爷咋回事,乡亲们谁不知道。
李老六确实是地主,可他这个地主当得,和黄世仁、南霸天之流没有半点儿关系。
非但从不曾欺男霸女,遇上灾荒年,不等村里人上门,他就主动减免租子,还借粮帮着乡亲们渡难关。
说是借,可还不还全凭自愿。
闹鬼子的时候,李老六还给永河县的游击队捐钱捐粮。
其实按规定,李老六应该算开明绅士的,但地方上的领导干工作一刀切,把永河县每个村子最富裕,土地最多的人家,都给定成了地主。
李老六也就没能幸免,不过
好在老人非常看得开,祖业被充公也照样整天乐呵呵的。
“不说他了,天明,你和我说说,村口那些工厂的事!”
昨天李学庆说得太简单了,李学健非常好奇,李天明是怎么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带着乡亲们做成了这么大的事。
要知道国内不同于美国,受各方面政策的影响,原始财富的积累是非常困难的。
昨天他在李学庆和李学国等人的陪同下,去了厂里参观。
那并不是他想象当中的小作坊,其规模甚至超过了美国的一些中型企业。
尤其是李天明口中的机械加工车间,已经具备了相当先进的技术实力。
“我说?那不成老王卖瓜了嘛!”
李学健闻言笑道:“那就让我听听你是怎么卖的。”
“行,你想听,我就给您卖派卖派。”
说着,递过去一支烟,给李学健点着,便说起了这村里这十几年以来的事。
“我在美国的商场里也看到过五叶电风扇,还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