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沈宁看他们剥了差不多三斤豌豆就叫停,又让他们清洗石磨磨豆浆点豆腐。
第一次只是试验,沈宁没做太多豆腐,也就泡了两斤豆子。一份豆子五份水,刨除豆渣一斤豆子也能做三斤多豆腐出来。
她把豌豆泡在水里。
做豌豆黄要去皮,干豌豆不好操作,泡得半透不透的时候用石磨磨一磨再放水里搓就容易去。
等泡透了再下锅和糖一起煮烂、研磨成泥,过筛,然后小火慢炒去除多余水分,得到细腻的豌豆沙再抹平成型然后冷藏一夜第二天就是凝固的豌豆黄了。
虽然没有冰箱,现在晚上气温凉和冷藏差不多。
磨豆浆也不用沈宁,甚至不用裴长青,小珍珠抢着干。
小珍珠力气大又好动,两只小手推着石磨的把手咕噜咕噜转得飞起,淡黄色的豆浆就哗哗地流出来。
她手上忙着,嘴巴也不停地指挥,“小年,你帮我舀豆子。”一会儿又喊:“爹,豆渣挡着豆浆的道儿了,你快给疏通一下。”
看他们几个忙的不亦乐乎,沈宁就调配卤水。
自己点豆腐的难点在于凝固剂,北方人喜欢用卤水点老豆腐,南方人喜欢用石膏点嫩豆腐,后来还有什么内酯豆腐。沈宁没有卤水也没有石膏,她和裴长青商量着自己用醋配卤水。白醋是可以的,不过家里没有白醋只有普通醋。
这时候的普通醋是淡黄色的,醋适量加上适量清水再加上一把盐,搅和均匀备用。
等磨好豆浆,用粗麻布包袱把豆渣过滤出来。
这一步由裴长青和小珍珠配合完成的,裴长青力气大,小珍珠嗓门大,并且小手力气也不小。
挤好了,把豆浆倒进锅里烧开。
撇去浮沫,沈宁先盛了一小盆豆浆出来,加点饴糖给孩子们喝。
又用木勺子撇去表层的油皮,撇去浮起来的泡沫,静置片刻开始往里点卤水。
裴长青负责烧火,沈宁负责点卤水,小珍珠负责“哇哇”地惊呼捧场,小鹤年则站在锅旁围观。随着卤水点进去,豆浆里就有絮状豆花一点点地沉淀出来。
沈宁面露欣喜,成了!
“哇!哇——”小珍珠非常捧场,惊呼连连。小鹤年也惊讶得瞪大了眼睛,好神奇!沈宁笑道:“这叫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点完以后沉淀一段时间,豆花就全部析出了。她又舀出一小盆豆花来,等会儿给孩子们调豆腐脑吃。
再把干净的粗布包袱盖在盆上,将豆花捞进盆里。
把包袱盖起来,再压上装满水的瓦盆,等挤出里面的水分就凝固成豆腐了。小珍珠抢着帮忙,小鹤年则每一步都要问为什么,不这样会如何如何。沈宁就让裴长青给他解答。
裴长青看了沈宁一眼,那意思:媳妇儿,不怕暴露啊?裴二郎哪懂这个?沈宁就笑,你就用裴二郎的语言给他解释呗。
等待的时间里,沈宁问他们,"想吃老豆腐还是嫩豆腐?"小珍珠:“我要嫩豆腐,不要老的,菜老了不好吃,人老了不好看!”沈宁和裴长青:“…”小鹤年:“嫩的和老的有什么不一样?”
裴长青:“嫩的软,老的硬。”
小鹤年不满意,就看娘。
沈宁:“咱们用这个盆压着,要是想吃懒的就把盆里的水倒掉些,这样豆腐里的水就多,想吃老的就继续压下去,把豆腐里的水都压出来,豆腐就很结实。嫩豆腐凉拌炒着煎着都好吃,老豆腐可以做
冻豆腐、可以炖煮,也可以分薄片压成豆腐干。"
小鹤年:“豆腐干?”
沈宁:“对,豆腐干用酱料腌制出来就是香干,可香呢。”
小珍珠吸溜了一下口水,“娘,我好馋啊,我都想吃。”沈宁笑道:"咱们就一样样做过去,这样你们就每一样都能吃到。"小珍珠闻着旁边豆花的豆香气,一下子食指大动,“娘,要吃!”沈宁就给他们调。
裴长青:“我要吃甜豆花。”
沈宁:“….…”
我不想跟你争论咸豆浆甜豆浆,咸豆花甜豆花。她觉得咸豆浆还能凑合,甜豆花就是异端!
可她尊重老公的口味,给他调了咸豆浆和甜豆花。另外调了甜豆浆和咸豆花。
家里没有酱油,但是有三婶儿给的大酱,没有咸菜,但是有葱花。
“来,珍珠、小年,都来尝尝喜欢哪个口味。要说实话哟,不可以因为爹娘选什么就跟着选什么,否则以后你们永远吃不到符合自己心意的美食啦。”
原本想跟爹选一样的小鹤年顿时一怔。是讨好爹选一样的,还是坚持自己喜欢的呢?
他喜欢甜豆浆,咸豆花。
小珍珠都尝了尝,却喜欢甜豆浆甜豆花。但是咸豆浆咸豆花她也吃,如果没有糖的话。都是好东西,什么时候轮到她对吃的挑三拣四了?
哎呀,分家真好,分家爹娘一下子变神仙爹娘了,脾气好,会做好吃的,还让他们挑三拣四。真好!
小珍珠又好奇爷奶会选哪个口味。他们给爷奶留了的。
小鹤年幽幽道:“爷奶肯定选咸的。”小珍珠很好奇,"为什么?"小鹤年:“糖要花钱买。”爷奶舍不得。甭管他们喜欢吃哪样儿,都
会说喜欢吃咸的,省钱。
这么一说小珍珠立刻道:"那我也喜欢吃咸的,糖还是留着吃药吧。"药太苦了,得配糖,豆浆和豆花这么好吃,不需要配糖啦。等裴父和裴母挑了谷穗回来的时候豆腐也做好了。
他们还没走到院子呢就闻到了煮豆浆做豆腐的那股子特殊的豆香气。裴父惊讶道:"二郎媳妇真的会做豆腐?"
在地里他听老婆子说二郎媳妇要做什么豌豆糕的时候还没怎么的,毕竟红枣糕什么的不少女人都会做,他以为和那个差不多也没当多稀奇。但是老婆子说二郎媳妇会点豆腐,他就有些不相信了。
做豆腐啊,哪有那么容易?
这附近也就柳家会做豆腐,其他可没听说谁家会做,里正家都不会呢。
现在闻到那特殊的味道,他真的不敢置信。他小时候吃过豆腐,后来过年老大也会从柳家买块豆腐回来加菜,去镇上的时候也闻到豆腐坊传出来的那种豆香味儿。
就是这个味儿!
他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裴母也浑身来了力气。
老两口不约而同地想二郎媳妇儿估计在娘家学了不少东西啊,以前受了委屈不肯拿出来,现在分家为自己出力就愿意拿出来了。
好,挺好的。
分家分的好。
二郎媳妇有这个本事,那是不是就能赚钱供小年读书啊?听见声音,俩崽儿立刻喊爷奶,让他们赶紧过来。沈宁和裴长青去帮忙接担子。裴父不让,“你腿脚没好利索呢,别干重活儿。”
他们把挑回来的谷穗倒在铺在空地的芦苇席上,白天大太阳的时候一两天就能晒干。
裴母蹲下扒拉扒拉,把之前的堆起来,用麦草苫子给苫起来,免得晚上落露水打湿了。她碾了一粒米放嘴里咬了咬,笑道:“昨儿割回来的今儿就晒差不多了。”小鹤年和小珍珠拉着爷奶去洗手喝豆浆吃豆腐脑和豆腐。
裴母一脸笑意,“好,好,晚上我搓点新谷子,明儿咱用大爷爷家的石磨磨掉谷糠,奶给你们熬新米喝,熬出米油来,香喷喷的迷嘴呐。”
现在没有专业器械,脱粒之后要想吃小米,还得上碾子碾去谷壳才行。
裴父看老婆子现在虽然干活儿累,却比以前笑容多,笑声也敞亮,他心里也敞亮。
原本不想吃老二家的粮食,只是好奇二郎媳妇儿点豆腐,就过去洗了手坐下。
沈宁把咸甜豆浆豆腐脑端给他们尝尝。
果然,老两口都说咸的好吃。
大家笑起来。
老两口好纳闷,笑啥呢?小珍珠大声问:“爷爷,奶奶,是不是因为甜的要加糖,所以你们说咸的好吃?”
老两口又愣住,小孙女咋知道的啊?大家又笑,“被阿年说中了。”
裴父和裴母听完以后也笑起来,裴父抱着小鹤年,裴母抱着小珍珠,稀罕得不行。
"咱珍珠真能干,帮着摘豌豆剥豌豆还磨豆腐。""咱阿年真聪明,连爷奶怎么选都猜到了,哈哈。"
沈宁和裴长青把做好的豆腐切出来给他们看,让他们尝尝,然后分一分给三家送去。
小珍珠:“娘,我好想吃你说的那个煎豆腐啊。”
煎豆腐有油,肯定香。
裴母想说费油,别那么铺张,却听沈宁笑着道:“安排!”
她让裴长青引火烧小铁锅,等锅热她舀了一点油进去,散葱花爆香,把切好的豆腐块倒进去翻炒,然后添上一瓢水,再舀进去两勺大酱,撒了几粒野花椒烧开以后散上葱花蒜苗碎就是美味的大酱汤了。油不够,没办法做油炸豆腐或者油煎豆腐,只能小火都煎一煎,不能指望煎出金黄的嘎渣了。
在沈宁和裴长青看来非常简陋的豆腐汤,没有加虾仁鱼丸,也没有加粉丝海米,只是简单的豆腐大酱汤而已。
可裴父裴母和小珍珠小鹤年闻得都陶醉了。
"可太香了啊!"
"咱家也吃豆腐啦!"
“没花钱!”
“二郎媳妇真能耐啊!”
"哎呀,什么这么香啊!"
"二郎媳妇把豆腐做出来了?"
就在他们正惊叹于豆腐大酱汤的美味时,裴大伯领着俩儿子过来帮忙了。一靠近就闻到又香又鲜又独特的豆腐香味儿。
沈宁笑道:"正好呢,大家快来喝一碗。"她切了差不多两斤豆腐,添了一大瓢水,足够大家喝的。裴大伯这一次没拒绝,也没说二郎媳妇儿不过日子,而是夸她能干。他端着粗瓷碗小心翼翼地凑到鼻端,先用力闻了闻,有葱油的香气,还有大酱的鲜味儿,还有一股独特的豆腐香气。
试着喝了一小口,热乎乎的鲜香味道就直冲喉咙,细品还有一股甜味儿?不知道哪里来的甜味儿。
再吃一口豆腐,入口嫩滑,一咬又略有点紧实。越嚼越香!
咽下去感觉可以当饭的,又香又饱肚子。真好啊!
裴大柱和裴二柱都没来得及细品,呼噜呼噜就连吃带喝进去了。沈宁要给他们添,两人刚把碗递过去,却接到了裴大伯阻止的眼神儿。
俩人一个激灵,立刻改口,“弟妹,够了,够了,你们还没吃呢,赶紧的,真好吃啊!”家里
就这么几个碗,给他们先吃,裴父裴母他们就没碗用。裴大柱:“弟妹,回头我再给你挖几个木碗送来。”
他知道榆木树根可以做碗,因为榆木在荒年可以吃,所以当碗也没毒。
沈宁道谢,让他们继续喝。
他们却不好意思,又浑身是劲儿地去刨地了。
这两天他们也在割谷子,女人割谷子男人割谷秸,收得不慢,但是也累。
原本裴大柱不想来帮忙刨地的,但是闻到香喷喷的豆腐就没忍住跟着爹和二弟来了。
别说,来的真值!
这豆腐汤,好喝!
裴二柱:"二郎啊,等这边刨松了,我拉木板车,从河边那里给你拉几车土来。"要将房屋地基垫高,就得从外面拉土过来,还得和泥呢。当然也可以就地取土,在院子西南角那里挖土,以后这个坑就用来当猪圈。
裴长青笑着说好,又说麻烦大哥二哥了。
裴大柱忍不住道:"二郎,你现在说话恁客气,跟你大哥似的文绉绉的。"裴长青:“我就是想大哥二哥知道,我记着大家的好儿呢。”
前世老早他就深有体会雪中送炭难,一旦有人于困境中援手,他都会感恩、铭记、回报。
裴大柱和装二柱帮忙的心就更加火热了,感觉给二郎帮忙和以往不一样,以往都觉得反正咱们互相帮衬都是应该的,也没必要说什么感激之类的话,可听着对方感激心里总是不一样的。其实听着别人道谢,他们心里还有点难为情呢,但是帮了忙别人连句谢都没有心里又不舒坦。
裴大柱和裴二柱搞不懂是怎么回事,他们就知道自己和二郎的兄弟情更加瓷实。
干活儿自然就更加卖力!
他们在这里干活儿,沈宁又把豆腐切块带着俩崽儿给各家送去。
这一次小珍珠不着急了,吃饱了,腆着鼓溜溜的肚子走得大步流星,丝毫不比沈宁慢。
然后他们发现馋哭的孩子又变多了。
吸溜着鼻涕的。嗦拉着手指头的。全都眼冒精光盯着他们娘手里的笆箩,一副恨不得扑上来抢的架势。
小珍珠哼了一声,朝着他们挥了挥拳头,敢上来抢,揍死你们!我现在连裴成业都敢打,何况你们!
沈宁垂眸瞄到闺女奶凶的样子,笑了笑,指头轻轻戳戳闺女的肩头,“走路要看前面,小心踩到石子滑倒。”
小珍珠立刻目视前方,“娘,知道啦。”她牵着小鹤年的手,“弟啊,我领着你,省得你摔倒。”
小鹤年:"..…"
你腿上胳膊上全是摔出来的疤,我可没有。
他们给各家送豆腐,自然又收获一波惊讶和夸赞。
之前裴大伯跟大伯娘说二郎媳妇可能会点豆腐,把石磨搬给她用用,大伯娘心里是不信的。要是做豆腐那么容易,那里正家为啥不做?
不过她和裴大伯一样觉得长辈应该帮衬小辈,而且沈宁和裴长青现在懂事知道感恩,她心里也喜欢。
反正这石磨她十天半个月用一回,不天天用,借给沈宁用用也无妨。结果当天沈宁就带着孩子来送豆腐了?大伯娘和裴大柱媳妇儿张氏、赵氏以及孩子们都好奇地围过来看。
张氏:“啊,真的是豆腐!”
孩子们:"哇,这就是豆腐呀?白白的看着就好吃呀。"
赵氏则撇嘴,压下惊讶佩服的心情,反而阴阳怪气道:“二郎媳妇儿,你这是哪里学来的手艺?莫不是童生从柳家洼学回来的?”柳家会做豆腐,还开着豆腐坊,她觉得肯定是裴端偷学回来的。不等沈宁说什么,小鹤年道:"是我娘小时候看人做过。"
赵氏挑眉,“你随你娘呗。”
就会偷学!
不要脸!
沈宁他们一分家她就去安慰过吴秀娥,沈宁送馅儿饼第二日她又去找吴秀娥吐槽过,今儿吴秀娥又主动找她抱怨沈宁心眼子多,都分家了还让公爹给二房干活儿等等。她没有因为吃了沈宁的馅儿饼而对沈宁态度改观,反而越发讨厌。
现在看沈宁会做豆腐,她就越发酸,酸得自己跟怀孕似的。大伯娘皱眉,瞥了她一眼,不好当着外人的面给儿媳妇没脸,却也不爽。她用胳膊把赵氏挡开,亲热地跟沈宁说话儿,关心一下租屋住得舒服不、秋收如何、新房子什么时候盖等等。
沈宁简单聊了两句,就告辞去给三叔四叔家送。
离开大伯家,小鹤年小脸紧绷着,他听懂赵氏话里的讥讽了,对赵氏评价迅速降低,在心里给她打了个大大的×。
小珍珠却没听出来,只要人家不明白地骂她,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