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拥兵百万,父皇请称太上皇》
第二天清晨。
李承乾行来,前往书院,去见夫子。
好的,请看为您生成的新章节内容:第一卷第五十二章书院问道,夫子一言长安城,南。
与皇城的庄严肃杀,东西市的喧嚣繁华截然不同,这里坐落着一座古朴而幽静的院落。
没有雕梁画栋,没有琉璃金瓦,只有青砖黛瓦与爬满墙壁的常青藤,诉说着岁月的沉静。
这便是大唐书院。
天下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殿堂。
今日,这份沉静被一阵整齐而肃穆的脚步声轻轻打破。
李承乾身着一袭寻常的玄色常服,并未乘坐龙辇,只是在李君羡和少数几名不良人的护卫下,步行而至。
然而,他身上那股与生俱来,如今更是融合了无上人道愿力的帝王气魄,却比任何仪仗都更加令人敬畏。
书院门前,负责洒扫的老儒,见到来人,手中的扫帚“啪嗒”一声掉在地上,随即慌忙跪倒,嘴唇哆嗦着,却激动得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李承乾并未理会,他径直走入书院。
书院之内,琅琅书声,戛然而止。
正在七座讲堂之内,聆听七位大先生讲学的数百名国子监学子,以及那七位名满天下,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大儒,此刻都纷纷涌出讲堂,面带骇然与狂热,朝着李承乾的身影,俯身下拜。
“吾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声音,在书院上空回荡,惊起了林间无数飞鸟。
这些天之骄子,这些大儒名士,他们或许曾对李世民的某些政令腹诽过,或许曾对朝堂上的衮衮诸公不屑一顾。
但面对眼前这位,以雷霆手段终结乱局,以无上伟力**蜀山,更是在玄武门前与仙人论道的年轻帝王,他们心中只剩下最纯粹的,发自灵魂深处的敬畏与崇拜。
这是对力量的臣服,更是对开创一个崭新时代的强者的拥戴。
“平身。”
李承乾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耳中。
他没有在这些人身上过多停留,目光越过人群,望向了书院最深处,那座看似最不起眼,却也最古老的阁楼。
那里,是夫子的居所。
他挥了挥手,李君羡等人立刻会意,留在原地,将所有人都拦了下来。
李承乾独自一人,顺着青石小径,朝着那座阁楼走去。
阁楼前,有一方小小的池塘,几尾红鲤正在其中悠然游弋。
一位身穿陈旧儒衫,头发花白,身形甚至有些微胖的老者,正拿着一把鱼食,慢悠悠地撒着。
他的动作很随意,就像一个寻常的邻家翁。
他没有回头,甚至没有因为那震彻书院的山呼万岁而有丝毫的动容。
这世间的一切,于他而言,都不过是池水中泛起的一圈涟漪,转瞬即逝。
李承乾在他身后三步之外,停下了脚步,静静地站着,没有出声打扰。
直到老者撒完了最后一撮鱼食,拍了拍手上那几乎不存在的灰尘,才慢悠悠地转过身来。
他看着李承乾,那双看似浑浊的老眼中,却蕴藏着一片洞悉万物的星空。
他没有行礼,只是很随意地开口,声音平和,在拉家常。
“昨天你父皇来过。”
李承乾的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
只听夫子继续说道:“他在这里,坐了一个下午,一句话也没说,天黑就走了。你不去拜见拜见你父皇吗?”
李承乾沉默了片刻,才缓缓开口:“儿臣,不知该如何面对他。”
“也是。”
夫子点了点头,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他看着池水中抢食的鲤鱼,又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他已经败了。”
不是“你赢了”,而是“他败了”。
仅仅一字之差,意味却天差地别。
从夫子口中说出的这个“败”字,不是指权力的旁落,不是指玄武门前的狼狈。
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从精神到意志,从“道”到“心”的,彻底的溃败。
这是一个盖棺定论。
一个由这位人世间最接近“道”的至圣,对李世民这位天可汗,所做出的,最终的宣判。
李承乾的心,猛地一沉。
他忽然觉得,自己之前所有的胜利,都变得有些索然无味。
“夫子,”
李承乾躬身一礼,这是学生对老师的礼节,无关君臣,“学生今日前来,是有事相求。”
“说吧。”
夫子依旧看着池塘,“你现在是皇帝了,能让你都感到困惑的事情,想必不是小事。”
“学生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
李承乾的声音,带着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迷茫。
他将渝州城景天、魔剑与重楼之事,言简意赅地说了一遍。
“学生一直以为,此方天地,便是我华夏历史之延续。虽有蜀山这等修行门派,却也以为只是武道之极致。可如今看来,似乎并非如此。”
“神将飞蓬,魔尊重楼……这些只存在于传说画本中的人物,真实地出现在了人间。”
李承乾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夫子。
“这让学生感到不安。一个未知的世界,意味着无数未知的敌人和无法掌控的变数。学生想请夫子解惑,这方天地的‘规则’,究竟为何?”
听完他的叙述,夫子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意,那笑容里,带着几分欣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