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女帝]焚尽铜雀锁》
饭时不访,因此阮氏夫人特地压着这口气,心不在焉地用完了晡食,又耐着性子挨了一会儿确保应氏也吃完,这才拉了阮籍来。
……但这同样不是一个很好的时机……味儿太大了。
闻着这一屋蒜味儿,阮夫人不是很能想象故去夫君的这户老友晚上到底吃的啥……
“咳。早知阿姊今日来访,咱就不吃这些了……不知阿姊所为是何?”郭媖很尴尬地以袖掩口,微微侧脸道。
“伯母,请用茶。”
应逍本不想客套。并且,即使有曹飏记忆残留的那些贵女礼仪,但她本身就是个跟东汉这套礼节的文化气质格格不入的灵魂……可惜她方才吃完蒜实在是辣嗓子,没忍住当着阮夫人的面就喝了一口,所以要是不让一让客人就挺不合适的……
该说不说,东汉这加了香草艾叶和油盐煮出来的茶,在她生嚼了好几瓣大蒜之后,也就不显得味道有多怪了。
“侄女果真聪明伶俐,端方又识礼节!只是,小子无德,唐突了女郎……妾觉得……”阮氏夫人口不择言地慌忙夸了应逍几句,接着把目光转向了郭夫人,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应逍寻思刚才扒墙头的时候您还说我不知羞瞎胡闹呢,这下又端方上了。
“阿姊,但说无妨。”郭夫人越过了应逍略有震惊的目光,鼓励阮夫人搞快点,别吭哧了。
“妾觉得阿籍这孩子虽性情狷介了些,但加以管教,日后未必不可成事。况且这孩子生了一副好相貌……眼见侄女与他都七八岁了!十二三岁可成家,未必不能先准备起来!阿籍失礼在先,妾上门斗胆一问!”
……这年头这么早结婚?
她走神的时候用银蛇小浏览器搜过了,不是说东汉末年的社会风气还可以的么!汉代是十五岁不结婚才罚款,而且!好歹是吃民脂民膏的士族,再穷也不至于一年掏不出大几百钱吧!
她这小脑袋瓜惊恐地摇了起来。
不行啊!真的不能走英年早婚剧本啊!
她的这个女娲系统给她提供各种外挂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帮她平定乱世带领万民走向幸福吗?要是这么早就和个小男娃绑定的话,那这小男娃岂不是妥妥的外戚预备役!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外戚谋权……这种风险必须从根源掐灭,即使对方是她两辈子都知根知底的阮籍也不行!
至于继承人问题,她没打算走常规路线……不是,连一兵一卒一矢一石都还没有,就开始想这个了吗?梦做得有点早了。
……应逍觉得用白日梦来逃离这尴尬的场合也挺好。
“阿姊!孩子还小,且再等些年罢!”郭夫人为难地掩着口说道。
真好,郭夫人懂她的意思。应逍舒了口气。
谁知她一抬眼就看见了对面阮氏夫人泫然欲泣的一张脸……
“……呜呜!我夫去得早!留下这不成器的儿!翻墙头窃观人家女眷,何等的家门不幸!纵你这小子生得好颜色又如何,人家女郎照样不要你……凭人家这一顿吃食的气味,妾就该晓得了……必是不愿我等久留……呜呜!我这愚妇!竟现在才明白!”
坐在对面的两个大应一个小应,连同旁边侍奉的侍女,都惊呆了。
“夫人!不是这个意思!不是……不是……不……我还是先别说话了。”应逍捂嘴。
应逍连忙起身去扶哭得梨花带雨的阮氏伯母,但是这一离得近了吧……蒜的气味就随着说话愈发浓重了……
“那,贤侄女可愿意收下阿籍?”阮夫人马上不哭了。
这位憔悴忧愁的女士眼圈十分红,也不知道是哭得还是蒜熏得……
“收……收下?这不好吧……”
这个措辞,应逍寻思您是送小猫小狗吗?
“到底还是厌弃他!呜呜……”
应逍和这一对便宜养父母把隔壁这位颇为多愁善感的送走的时候,已经不知道到底是哄了几轮了。
好不容易劝着这位夫人暂时认可了来日方长的说法,结果临走之前好心给她带几头蒜防瘟疫,又把她给整哭了——
“倒也不至于防瘟似的厌弃我家这不肖子!”
……
应逍已经心力交瘁了。
她想,忙活一下午,又是制备培养基又是精选绿毛橘的,都没这一会儿累。
这就是封建礼教的力量吗!
她还是打算给阮籍打个矿石电话:
“为什么你阿娘这么急着把你许出去,你是不是有什么隐疾。”
阮籍:“没有,只是家里穷。”
……
应逍想,她也挺穷的。
从曹飏墓里带出来的黄金珠玉不能吃不能喝,这年头战乱频仍物价崩坏,市面上基本是一个以物易物的状态,什么金银都不好使,粟米和布帛才是硬通货。
再延展一下,那最最根本的立足根基就是土地和桑麻。甚至这年头那些看上去颇为宏伟壮观的大小战役,也是要追着军粮和地盘打的——至于什么士兵战马铁器兵刃,有了土地粮食和蔽体保暖的衣装,慢慢都会有。
她不想在这邺城里待下去了。
寄人篱下,虽能一时安康,可长久来看又有什么前途?
回到曹氏?且不说有被当成诈尸的妖人烧死的可能,就算是曹氏真能心大地接受她死了又活了这个事情……接下来呢?
像任何一个曹氏女儿那样,等待着被给到江东孙登,抑或是选择哪个其他的倒霉王孙联姻一下吗?要知道,性子刚烈得能对着企图称帝的亲哥曹丕将玉玺掷于地的曹节,也逃不过联姻的命运啊。
邺城唯一还能吸引她一下的,就只有钜子甄氏所开出的空头支票了——
“圣女可在地宫墨腹熟习君子六艺与刀兵之法。”
但,非得是在墨腹吗?把老师带走去别处学行不行?她片刻不想困于邺城了。
应逍甚至都找好了去处。应玚出身汝南,她可先投奔汝南,养父早已与族兄弟们打好了招呼,这些柔善的文士们会十分愿意为一位崔氏大儒的遗孤备好鞍马和健仆——
应氏有一旁支,早年间因战乱裹挟至幽州北平郡的徐无县,由此生出根基,繁衍生息。只是已跌落至士农工商的最末流了,故而不忍再认祖归宗,可这几十年来却仍是与汝南应氏有书信及财货往来的。
其实汉末三国这年头的士农工商还并没有后世那样恍若有生殖隔离一般,更何况应逍是压根不在意这些的。这就是她所认为的,最好的去处。
……总比在邺城好吧?在邺城出门都要戴个小帷帽,否则这贵族聚居区,万一出门遇到自己亲爹就很麻烦。
而要是换个地方——
带着这么多凤傲天玛丽苏金手指乃至于什么什么天命……她造些肥皂玻璃安瓿瓶啦,改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s.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